丛飞提升了我的精神境界
——访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朱军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朱军谈到丛飞时,用了四个字来评价这位相识大半年的朋友,那就是“兄弟男人”。“男人”实际上是朱军对一个男人的最高褒奖,是指能承担社会责任、情感责任和家庭责任,既能享受荣华又能承受灾难,在纷扰的世间安宁善良的顶天立地的男儿。
朱军采访丛飞是在头天下午4点接到电话,第二天就到深圳采访。朱军与节目组的成员上网搜寻了一些关于丛飞的资料,就搭7点的飞机去了深圳。一下飞机,朱军就找到了第一个报道丛飞事迹的记者徐华。在徐华那里,朱军听到丛飞更详细的事迹。朱军坦言,与徐华聊了一晚上,但没有感到最脆弱的心弦被拨动。直到半夜,朱军与一群老朋友会面,无意中聊起他要采访丛飞,他的朋友都异口同声地说“你们是在做一件好事”时,朱军才真正感到丛飞深受群众的爱戴。朱军的这些朋友都是做生意的,他们比丛飞有钱,但都自认为达不到丛飞倾其所有、奉献社会的境界。朱军说,朋友们的反应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但他认为这是他提前到深圳做准备最大的收获:宣传好丛飞不光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社会大众的呼声。
第二天来到医院,朱军先接触了丛飞的父母。丛飞的母亲是《艺术人生》的忠实观众,她见了朱军后就一直挽着朱军的手。虽然丛飞的病不容乐观,但他父母却没有表露出悲悲切切的样子,二老乐观的精神让朱军感觉这种乐天的性格一定也遗传给了丛飞。后来的采访也证明了这一点。
朱军还询问了丛飞的主治医生,了解到丛飞比一般的病人更豁达、乐观和坚强,他经受了数次放化疗而且胸肋部插入了一只进药管,可他从来没有哭过,也没有流露出哀怨的神情。医生说,这也许是因为他身上肩负着的责任吧。每天都有一些市民和小朋友自发地手捧鲜花看望丛飞,而且他又是位演员,他想把自己乐观豁达的一面留给大家。
到这时,朱军还是难以理解丛飞为什么会倾其所有,他想从人性的角度来探究丛飞的内心,所以他在采访中一连问了好几个“为什么”。与丛飞一样同样是女儿父亲的他问丛飞:为什么要放弃自己孩子的教育,把钱拿去给别人的孩子上学?丛飞坦然地说:“我女儿无论如何都生活得比那些孩子要好。”丛飞说,自己的女儿还有爷爷奶奶作为依靠,女儿今年上不了幼儿园,明年还可以补上;但山里的孩子错过了恐怕就是一辈子的事。谈到这里,朱军理解了丛飞,由衷地感到自己的境界不如丛飞。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朱军多次询问丛飞累不累,如果累的话,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丛飞似乎也把朱军看成自己的大哥,并不愿意休息。采访结束时,朱军谢谢丛飞接受采访,并交待把机器都关了。这时,不知道为什么,朱军的眼泪开始抑制不住地往下流。他说,感情的闸关不上了,一是被丛飞感动,二是为通过采访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而感动。丛飞过来搂住朱军,安慰他说,哥哥,你怎么哭了。朱军说,你要多保重,好人一生平安。丛飞让朱军放心,说自己没事,会好的。临走时,丛飞还把朱军送到了电梯口。
一个多月后,朱军再次见到了丛飞。丛飞来北京参加2005“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朱军去丛飞住的饭店看望他,与丛飞和丛飞的父母吃了一顿饭。看到丛飞能吃还嚷嚷着要喝酒,朱军怎么也没想到这竟然是他最后一次看到丛飞。一个多月后,朱军陆续收到关于丛飞病情恶化的消息,可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没能再去看望丛飞。这也留给了朱军深深的遗憾。至今,朱军的手机里还保留着丛飞给他的一些短信。2006年3月6日,丛飞发来短信:哥哥您好!收到您在百忙之中对弟弟我的牵挂,很是感动!最近病情一直在向不利的方向发展,浑身蜡黄,水米不进已将近一个月了。但我还是会微笑到最后一刻的!请哥哥放心,我还会努力的!就算我真的不行了的那一天,我觉得也没什么。因为得到像您一样好朋友的关爱,我已经非常幸福了!
朱军和丛飞相识很短,但他觉得丛飞对他的人格有很大感染。他说,如果今天还有人说丛飞这么做是“作秀”,他就会反问这些人,如果人人都能这么“作秀”,那么这个世界就太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