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诫”天地宽
栏目:艺象杂言
作者:胡一峰  来源:中国艺术报

  前几天,表演艺术家奚美娟在上海戏剧学院2020毕业典礼上分享了自己的班主任、上戏已故教授徐企平在《戏剧导演攻略》一书中关于《演员十诫》的内容。一时间,在网上引起热议,网友纷纷点赞,不少年轻演员也积极转发。可见,“十诫”说出了人们的心里话,也道出了社会对演员乃至表演行业的期望。

  综观“十诫” ,语言平实,文风质朴,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并没有深奥的理论,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否定短句的运用产生了律令话语自带的威严,如“不要轻易地接受一个剧本” ,再如“不要埋怨你的对手,永远不要埋怨” ;警示话语显示出一针见血的锐利,如“脱下服装卸完妆以后,不要演戏,不要纵欲,不要把鼻子翘得高高。要时刻留神你的脚下,小心别陷入泥浊,坠落峡谷” ;箴言话语则带有意味深长的隽永,如“导演的话不可不听,无论他是老是少是大是小。你不可轻信也不可不信。因为你看不见自己。而他正是映照着你的一面镜子” 。

  诚然,“十诫”是律令,是警示,也是箴言。它们是表演伦理和表演理论的凝练,彰显了表演艺术的内在规律,同时又是表演实践的智慧结晶,走入表演史的千峰万壑,我们会在表演大师那里听到“十诫”的声声回响。比如,京剧大师梅兰芳向来主张转益多师,修习各种艺术所长,化用到表演之中。这不正是“十诫”中说的“对于那些似乎与表演不相干的知识,不要以为与我无关而置若罔闻”吗?“话剧皇帝”石挥、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在谈及艺术经验时,十分强调生活的重要性,也正与“十诫”中“要多多地观察,多多地体验,时时刻刻观察生活体验人”互相印证。演员特别是年轻演员品读、遵循“十诫” ,是向前辈大师的致敬,也是沿着他们开创的道路继续向艺术高峰攀登。

  “十诫”之所以引起广泛反响,除了自身蕴含的丰富道理,还因为击中了当下表演行业的痛点。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以来,演员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流量明星”大行其道,流量压过演技,“念数字”代替说台词,面瘫式表演,抠图式表演,以及天价片酬、阴阳合同、涉毒涉黄、江湖习气、艺德沦丧等,不但激起了舆论批评,也引起了行业自省。特别是不少“老戏骨”出于行业责任心和文化使命感,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在不同场合,或语重心长规劝,或义愤填膺地“怒批” ,积极推动表演行业澄清风气,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努力互相呼应,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此次,“十诫”刷屏,可谓正当其时,也必将有助于巩固和深化表演行业的建设成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诫者,戒也。“十诫”也可理解为十条规矩。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矩。作为行业伦理,规矩集中体现了行业准则和行业道德,也是行业自律的基本准绳。一般而言,规矩具有专业性,包含着一个行业在技能方面的特定要求;也具有伦理性,涵盖着某个行业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比如“十诫”中不但有演员专业技艺修习的内容,也谈到了演员应如何处理与导演、与观众、与同行,以及与自我的关系,而这些正是一个演员最基础的社会关系。规矩往往还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体现出行业的文化传统,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要求。因此,对于从业者而言,规矩首先是一种约束,为其言行画出了不可逾越的红线。恪守规矩的从业者,才能回答“我是谁”的问题,从而确立行业意义上的“自我” ,否则,名气再大、流量再多,也是个“外行” ,用句通俗的话来说:“不是干这个的” 。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规矩”理解为单向度的约束,而应看到,“规矩”也是对从业者的爱护。心有所守、行有所戒的人,才能在专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仍以“十诫”为例,第一条便是“假若别人比你长得漂亮,你不要悲哀不要生气。因为这不是你的过错,用不着惩罚你自己,迁怒于他人” ,第二条“如果有人比你演得好,你不要泄气。要看到前面的路很长很长,你要抖擞精神,迈开大步,大胆地往前走,走过他,走过你自己” 。毋庸讳言,“颜值”对于演员十分重要,可能没有哪个行业比表演行业更需要“看脸” 。但是,最以超越“颜值”为目的的行业,恰恰又是表演。同样,做演员常被看作“吃青春饭” ,表演行业竞争激烈也是世所公认,然而实力为王的艺坛常青树也非罕见。这两“诫”简练地说明了这些道理,给演员特别是不那么“漂亮”的演员,树立了职业信心,指出了发展方向。再如,第三条提醒演员“一两个坏剧本将抹去你昔日的光辉,玷污你曾经为之艰辛创造的美好形象” ,显然,这是提醒从业者把艺术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最高最重要的追求。

  心中有“诫”天地宽。“十诫”是针对演员而言的,作为一个演员,应该把包括“十诫”在内的表演行业公约准则当作一面镜子、一把尺子,经常照一照、比一比,缺则补之,错则改之。“十诫”的意义又超越演员个体。“规矩”的确立和遵守,捍卫的乃是整个行业的尊严,提升的是行业的整体影响力、美誉度和吸引力,从而增强所有从业者立身处世的硬气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