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武昌方舱医院,来自江西省医疗护理队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7位医护人员承担守好最后一班岗的职责。
3月9日晚9时许,位于武汉洪山体育馆的武昌方舱医院C区显得空空荡荡,一位睡衣外穿的姑娘已收拾好自己的大部分行李,闲坐在床位上,等待着翌日出舱。作为一名新冠肺炎感染者,她与另外28位病友将在这里度过最后一个夜晚。
3月10日下午3时,午后的阳光下,那个仍然穿着睡衣的姑娘拎着简单的行李随着人流三三两两走出方舱,迎接他们的是曾经在此间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的数百名医护人员和众多媒体的镜头。至此,武昌方舱医院最后一批共49名患者全部康复出院,进入武汉市各城区的康复驿站,进行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康复和医学观察。
首批接治患者、运行了35天的武昌方舱医院正式休舱,这也标志着在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的所有方舱医院,圆满完成历史使命。从2月5日晚第一批新冠肺炎轻症患者进入到休舱,武昌方舱医院创造了一系列“最” :最早投入使用、最早成立临时党委、最早有患者出院、最早开始病人的心理疏导、最晚休舱……
方舱医院指的是以医疗方舱为载体,医疗与医技保障功能综合集成的可快速部署的成套野外移动医疗平台,多用于战时。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认为,方舱医院可以用最小的社会资源、最简单的场所改动,最快地达到扩大收治容量的目的。
坚决落实“应收尽收” ,提高收治率,武昌方舱医院开设病床784张,累计收治患者1124人,累计出院833人、转院291人,实现了病人零病亡、零回头,医护零感染——这个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主导运营、全国9个省市14支医疗队868名医护人员参加救治的方舱医院,交出了一份闪亮“答卷” 。
因为最后休舱,武昌方舱医院受到更多的媒体关注。通过国家卫健委有关部门协调,中国摄协赴湖北抗击疫情小分队部分成员在3月9日晚间得以进入武昌方舱医院采访拍摄。当我们做好相关防护措施进舱之际,才得知当晚已有数拨媒体记者先后入舱采访。
3月10日,武昌方舱医院最后一批患者康复出舱,正式休舱。工作人员开始清理工作。
舱内值守的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江西医疗护理队的几位医护人员看起来很轻松,年轻的他们已与众多患者成为朋友。整齐列队的一排排床位间接证实着月余收治时光中的紧张与繁忙, 50张床位一个“单元”间的简易墙体和隔板上既有摄影家、漫画家林帝浣关于医护题材的漫画作品,又有众多主题公益广告招贴,更有数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医护人员工作台的背后悬挂着一面党旗,旁边的一整面墙上,写满了众多患者和医护人员对出舱后生活的希冀与畅想。
由于进舱时间较晚,此时的方舱中除了几位医护人员和准备休息的患者之外,只有包括我们在内的4位摄影师。22时,方舱熄灯,来自江西医疗护理队的队员胡佩、杨成借着应急灯和手机的微弱光线巡查时,与难以入眠的两位患者进行了轻松而充满深情的交流。在这个即将分别的深夜里,医护人员与患者依依不舍的情愫自然生出。从远处拍过去,空空的方舱大厅中,作为提灯人的他们提供的光亮,将会照亮所有曾经在方舱治疗的新冠肺炎病友的前路和内心,给他们以温情和关爱、信心和勇气。
子夜时分,几位仍在岗值守的医疗队员将我们送至出舱的第一道门前,挥别之时,另一侧的入口处,两位之前早早换好隔离服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刚刚进入方舱,开始他们的采访。
第二天的出舱仪式自然热闹了许多,维持秩序的警察、点名按区为病愈患者分车的工作人员、再一次当面道别的医疗队队员、闻风而来的媒体记者等齐聚。聊感受、拍合影、相拥而别,有的医疗队员还帮出舱的病友把行李提到接他们去往康复驿站的公交车上。设在体育馆东门外的写有“出舱了”的红色标牌下,各个医疗队队旗猎猎,不时传来医患同唱《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的悠扬旋律。
这一刻的告别是为了与病毒绝缘,与疫情告别,每个人在春光中都面带笑意,驶经此处的一支山西援鄂医疗队队员乘坐的大巴车窗开处,队员们向出舱的人们热烈挥手致意。留住这一刻的影像,是所有在场者的共同选择,就连路经此处的快递小哥也忍不住驻车拍摄。
深夜的安静和白日的热情,构成了这个武汉市域内最后一个休舱的方舱医院最后时刻的日常。休舱之后,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便会成为每一位舱内生活亲历者和关注者一段深情而深刻的回忆。
中国摄协赴湖北抗击疫情小分队 李舸/摄 柴选/文 发自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