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金涛) 1919年,五四运动拉开了一个风雷激荡的伟大时代的序幕。一百年过去了,五四运动激扬的风雷犹在耳畔,五四精神传承至今。5月6日,首都文学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主持会议。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阎晶明,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邱华栋、鲁敏,中宣部文艺局有关方面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铁凝指出,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铁凝强调,五四精神传承至今,一个澎湃着青春力量的中国正创造着举世瞩目的奇迹。我们的文学前辈们从五四运动中获得不竭的动力,由此创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灿烂图景;今天,一代又一代中国作家依然深受五四精神的影响,将文学视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自觉地将自己的创作与时代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紧密地结合起来,与人民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青春是不熄的火炬,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中国文学的希望和未来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广大青年作家要勇敢地接过前辈作家们手中的火炬,在五四精神的激励下,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峰。
钱小芊代表中国作协党组,梳理总结了五四精神对中国、对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对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中国文学的更大繁荣做了全面阐述,对广大青年作家提出了殷切期望。钱小芊指出,“五四”之名,向来是与“青年”和“青春”联系在一起的。今天,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仍然具有重大意义;五四精神的生命火光,依然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燃烧不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方位上,广大文学工作者,尤其是广大青年作家,要继承五四的优秀传统、发扬五四的伟大精神,从中获得启示、汲取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不断走向繁荣发展。
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张炯,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王宏甲,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 《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大先,中国作协青年干部代表李宏伟,鲁迅文学院第36届高研班学员代表叶浅韵分别发言。他们结合亲身经历和创作实践,重温了100年前激情燃烧的岁月,表达了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的重要意义。大家认为,百年前,一代青年唤起了我们民族青春的力量。我们今天的文学和文化,依然走在他们的延长线上。今天的作家,仍然要发扬五四精神,继承光荣传统,以饱满的家国情怀、人类关怀,去建设、书写新时代的青春中国。
首都文学界的作家、评论家代表,中国作协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协各单位各部门的青年代表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