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有点“潮” ,将电视节目融合最新科技,出版成纸质图书。这家出版社不仅紧跟收视热点,相继出版了《朗读者》 《开学第一课》 《谢谢了,我的家》 《经典咏流传》等热播人文类综艺节目的同名图书,还在书中融入了AR (增强现实)技术,用手机扫描书中的任一图片,就能看到相应的节目视频。
对于自身出版方式上的创新,人民文学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确实策划了一系列利用AR技术的图书。现在都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了,传统出版不能一意孤行,只考虑加大印量,而是必须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将各种高科技引入传统出版中。 ”值得欣喜的是,这样的积极探索,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同与追捧。以《朗读者》为例,从去年8月出版至今,不到一年销量超过150万册。
传统出版自其诞生以来,尽管所承载的内容丰富多彩,可在内容表现形式上始终变化不大,一直停留于“文字+图片”的固有模式。相比之下,将传统出版方式与AR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无疑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选择。它并不影响热衷于传统纸质阅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对于那些渴望阅读而又静不下心来,抑或存在阅读理解障碍者,则可借助于与AR技术相伴随的视频内容,边读边看,从而提升他们对于所阅读内容的理解力。目前形势下,这对于进一步激发全民阅读兴趣,努力营造书香社会氛围,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
据悉,此前,人民文学出版社每一部书都有各自的APP: “朗读者AR” “开学第一课AR” ,但从《谢谢了,我的家》开始,将通过一个“人文AR”把带有AR技术的人文社图书一网打尽。诚如该出版社相关负责人所言,“如果买一本书就要下载一个APP,手机就要乱套了。 ”这家出版社在AR技术上的探索与进步,体现了他们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出版理念,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
事实上,除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之外,近年来,还有其他一些出版社也在想方设法推进传统出版方式的创新。前段时间,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漫说文化丛书》 ,就别具心裁地邀请专业播音团队录制了相应的有声书,在书内每篇文章的题目旁边印制了二维码,读者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听书,从而使得文章既“上口” ,又“入耳” ,兼及声调和神气,拓展了传统阅读的界域。
可以想见,今后,类似的高科技还会被更多地发掘出来,广泛而深入地应用于文化出版领域。这种发展趋势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