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乌兰牧骑一起感受草原上的火热生活
——中国文联2018“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知名音乐舞蹈艺术家赴内蒙古通辽采风创作活动侧记
6月9日上午,在神奇的双合尔山脚、美丽的白音查干湖畔,由当地牧民演绎的一曲蒙古族叙事民歌《达那巴拉》拉开了中国文联2018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知名音乐舞蹈艺术家赴内蒙古采风的行程。这里是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的阿古拉镇,王玫、田露、王舸、张国忠、沙呷阿依、王晓峰、唐跃生、胡旭东、刘新圈等艺术家在天高云淡的大草原上领略了原汁原味的蒙古族音乐舞蹈风情。
天为幕,地为毯,这场不需要灯光和舞美的演出,由科左后旗乌兰牧骑和当地的牧民共同完成,展现了科尔沁民歌之乡的风采。70多岁的老阿爸拉起了蒙古四胡,老艺人唱起了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潮尔史诗,乌力格尔《双合尔山赞》 、舞蹈《腾飞的双合尔》则表达了当地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演出结束后,艺术家们纷纷拉着表演者交谈,希望更多地了解当地的歌舞艺术。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询问着几位舞蹈演员的年纪,当得知这几位都是当地四五十岁上下的牧民时,他竖起了大拇指。科左后旗乌兰牧骑业务副团长兼歌手月兰还向他详细阐释了双合尔山的神奇——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这座山包宛如天外之客,传说这是一只杀死恶魔的雄鹰化成的。如今的双合尔山上还有一座清代白塔,每逢节日,村民们就会到双合尔山来,唱歌、跳舞、赛马、摔跤。月兰自豪地说:“我们这里的人生下来就会唱歌、会跳舞。 ”冯双白夸赞道:“所有专业的舞蹈都是建立在你们的基础上的,你们是我们的老师。 ”
6月10日,在参观完库伦旗的三大寺、了解库伦旗独特的历史后,艺术家们来到了安代博物馆。通过图片和文字,大家对安代这一带有萨满原始宗教色彩的民间艺术有了初步了解。其中,安代中的舞蹈有着鲜明的特点。当地的安代传承人山虎和双白乙拉向舞蹈家们介绍安代——过去说跳安代,不如说是唱安代,安代的唱词除开场和收场部分因仪式需要基本不变之外,其他皆不固定。他们还现场为艺术家们做了示范,舞蹈家们自觉地排列起了队形,一边看一边学。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副教授丁然听得非常认真,这是她第一次来内蒙古。她告诉记者,过去她看到过的蒙古族舞蹈就是课本上由前辈艺术家总结的几个蒙古族舞蹈的经典动作,这次采风为她打开了“另一个内蒙古” 。
与此同时,在安代博物馆大厅,两位青年歌手给音乐家们演唱起了祖辈流传下来的民歌。其中,库伦旗乌兰牧骑歌手孟和吉日嘎拉演唱的《四季》十分优美,音乐家们从演唱开始就打开了手机录音。当听说孟和吉日嘎拉从小生活在草原上,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只是从小跟着奶奶唱歌时,大家不由地说,“这里不愧是民歌之乡” !
听了几首歌曲,音乐家们都很兴奋。中国音协理事、作曲家、音乐制作人王晓峰之前曾制作过歌唱家德德玛的所有唱片,并不是第一次到内蒙古,可是这一次到科尔沁,还是被这里的音乐深深地迷住了。 “很喜欢《四季》这首歌,心里感觉被电到了。 ”王晓峰说,“听到科左后旗乌兰牧骑创作演唱的《神奇的双合尔山》 ,能够听出其中融入了当地音乐的各种元素,如潮尔、呼麦等,低音温厚,有强烈的金属质感,表达出这里的人们细腻、温柔的情感。 ”他认为,新的时代需要这样新鲜的声音,这里的民歌让人体会到了这里人民内敛的性格。
虽然听到的歌曲是一水儿的蒙古语歌曲,但这并不妨碍音乐家们对歌曲的喜爱。深圳市音协副主席、词作家唐跃生认为, 《四季》这首歌长短调结合,像是从内心发出的歌,给人感觉很丰厚。他说:“听这里的音乐,到草原上走走,我感到天和地离得这么近,民族文化如此深厚,他们在歌舞中获得快乐又如此简单。蒙古族人民的心灵中那份孤独、辽阔而又温暖的情怀深深感染着我。我已经有写作歌词《天底下》的冲动了。 ”
6月12日,在扎鲁特山地草原上,扎鲁特旗乌兰牧骑给艺术家们展示了乌力格尔、民乐合奏之后,姑娘们跳起了挤奶舞,舞蹈家们不由自主地跟着起舞。乌兰牧骑的姑娘们还纠正着舞蹈家的动作,“刚开始做挤奶的动作时一定要轻柔,不然会把羊吓一跳” 。
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编导系教授王玫兴高采烈地跟着跳,追着姑娘们拍照。她说,通辽各旗的乌兰牧骑队员们一专多能,能拉能唱能跳。这次采风最大的收获是让她找回了从事舞蹈艺术最初的热情。“长期在北京从事舞蹈工作,有时候感觉舞蹈的冲动会被一些琐事所扰。看到乌兰牧骑的演员们跳舞,他们是那么的热情,好像我们旁观者在与不在,他们都在那儿,兀自散发出舞蹈的魅力,所以他们的舞蹈都很有感染力,令我回想到了我刚站在舞台上的那些岁月。 ”王玫说。
在通辽为期7天的采风活动中,艺术家们还参观了奈曼画院、南宝力高遗址、乌力格尔艺术馆,参加在内蒙古大学音乐学院召开的座谈会,与国家级长调民歌传承人赛音必力格、内蒙古自治区区级潮尔传承人于宝林、蒙古宫廷乐市级传承人包雪峰互动交流。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刘尚军说,希望艺术家们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为今后的创作吸收营养。
接下来的一周,艺术家们还将赶赴海拉尔,继续深入开展采风创作活动。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