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保护,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样态
栏目:艺术视点
作者:张志勇 杨阳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专家聚首陕西青木川镇,研讨古村落保护与发展——

古村落保护,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样态

  “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要求。 ”“要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加广阔的历史视角、更加丰富的工作思路来审视和应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 ” ……6月5日至8日,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由中国民协、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陕西省文联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青木川)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聚首青木川,为古村落的保护加油助力,探讨古村落的发展之路。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遗存的特有形式之一,是承载着历史变迁的活建筑文化遗产,更是地方历史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集中代表。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以传统村落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古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成为当下中国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如何进行古村落保护?如何才能实现乡村的振兴?在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看来,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应当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积极推动文化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的乡风民风;坚持共建共享共治,共同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真正的古村落保护应当是使古村落处于活态当中,让古村落发展成为一个有活力、有希望、有生机、有生命力的美好家园。中国营造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靳颖超表示,所谓活态保护传统村落,就是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实现传统村落的振兴,具体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做到有产业支撑、有文化传承、有传统风貌、有基础配套设施,让各方面在相互融合中实现互惠共生。

  经济发展是古村落保护中重要的一方面,但礼俗传统与乡贤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发展可以说是乡村振兴、保护古村落“活态”的关键所在。专家认为,中国的乡村聚落有着悠久的礼俗传统,“入乡随俗”“礼尚往来” ,礼俗传统既是乡村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结构,同时也是乡村聚落存在的基本方式。乡贤文化倡导与引领乡风民俗,是建构乡村礼俗传统的重要力量,乡贤文化深受地方礼俗传统的涵养与滋润,同时也不断丰富和回馈乡村礼俗传统。保护古村落,并不只是保留住那些古老的建筑,更应做好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底蕴的传承,做好古建筑“活化”文章。

  但是,专家们也发现,在城乡一体化、乡村旅游化的冲击下,传统村落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上也发生着全面改变——人们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模式;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形成众多“留守村” 。另外,部分发展起乡村旅游的村落也存在旅游项目单调、重复,没有地方特色等问题。对此,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项目顾问温昊阳建议,古村落保护在引进资本时,应当考虑对当地村民就业机会的提供以及进行文化培训等。将耕读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特色和根本,挖掘和开发衍生功能和衍生产品。

  古村落的文化保护是一项极具挑战性而又艰辛、紧迫、意义深远的工作,保护规划要统一考虑,相互协调,避免“自然对立”和“除旧更新”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表示,在新时代,要让古村落保持“活态”长期稳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