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热议文化扶贫事业——
扶贫先扶志,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栏目:两会聚焦
作者:本报记者 李博 吴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文艺工作者作为社会力量中重要的一支,近年来在基层积极开展文化扶贫工作,两会期间,扶贫攻坚是文艺界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众多代表委员针对经济扶贫和文化扶贫的关系、文艺工作者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从经济扶贫到文化扶贫

  在深入基层开展创作采风的同时,开展相应的扶贫工作,是中国国家画院多年来的优良传统。几年前的一次扶贫工作,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印象深刻。“我们在广西采风创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十分贫困的乡村。村里有90多户人家,每户的平均资产只有几千元,他们的房子甚至破败到无法遮风挡雨。 ”在中国国家画院等单位的资助下,村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得到提高,没过几年就基本实现了脱贫。

  但杨晓阳很快发现,崭新的村庄里渐渐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最明显的表现是,一些年轻村民越来越‘向钱看’ ,就连画家进村开展创作写生,都要付费。 ”这让杨晓阳意识到,村民们在经济上脱贫后,更需要在精神层面脱贫。于是,中国国家画院开始了从经济扶贫到文化扶贫的转型过程。“后来我们在延安的一个贫困村开展了资助留守儿童的工程,在经济上为孩子们解决学费问题后,我们又在村子旁开辟了一个山头,让艺术家带领孩子们上山种树搞绿化。 ”杨晓阳表示,“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们从小学会感恩、懂得回馈社会。 ”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郑晓龙在山东高密农村拍摄电视剧《红高粱》时,也意识到了文化扶贫的重要性。在一个曾经贫困的村庄里,郑晓龙看到了一排排宏伟漂亮的住宅,以及一辆辆私家汽车。但与此同时,他发现住宅外的卫生环境却依旧有些脏乱差,村民们更是经常逆行开车。“其实村民也不是故意要这么做,只是他们自小踩着田埂长大,没有左右之分,也就不会意识到开车不能逆行。 ”

  郑晓龙认为,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教育、道德建设,也必须与经济建设同步进行。“近几年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怕被碰瓷不敢扶老人、出国旅游表现低素质行为等,都证明文化的发展和道德的建设与经济增长同样重要。我们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遭遇信仰危机。 ”郑晓龙表示,文艺工作者创作艺术作品,就是要为群众带来充满正能量的精神食粮。“如今中国社会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发展文化来帮助解决。 ”郑晓龙说,“文化扶贫不只是文化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是社会问题,是道德问题。 ”

  文化繁荣不能只存在于大城市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马逢国高度认同郑晓龙的观点。他认为,文艺作品除了娱乐功能之外,更能展示和反映社会问题,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马逢国监制、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秋菊打官司》 ,就真实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法制观念萌芽阶段的社会现实。“电影创作的触角应当延伸到更加基层的地区,去挖掘最普通人群的生活现状,并以充满正能量的表达让观众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马逢国表示。

  最近,由东方卫视、易居中国、新浪微博联合出品的全国首档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易居乐农《我们在行动》迎来首播。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曹可凡介绍,在节目中,演员们到偏远贫困地区选取当地优质农产品,进行研发进而展开商业推广,把无品牌、无标识、无销售渠道的普通农产品,变为一款款具有潜力的商业化农产品,将过去物质支持、资金补贴的粗犷型扶贫方式转变为更加精准的扶贫方式。“十九大报告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大量具有现实意义、呼应时代精神的优质选题。 ”曹可凡表示,“未来电视媒体在宣传报道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等重大战略工程方面,大有可为。 ”

  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演员张光北一直坚持跟随中国文联、中国影协深入基层,为身处乡村或偏远地区的老百姓送去艺术的关怀与温暖。“文化繁荣不能只存在于大城市,只有北京、上海文化繁荣了,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样的道理,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水平提高了,但公民的整体素质没有提高,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强大。 ”张光北表示,自己未来将更多地投身于文化扶贫事业,争取将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带到基层,开展更加精准的文化扶贫工作。

  争当扶贫工作尖兵

  “要重视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性,首先要搞清楚文化是什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表示,“说到底,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受助对象还有精神的需求,扶贫者理应帮助他们创造和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潘鲁生认为,文化扶贫的工作要深入基层,政府部门应真正沉下去搞调研。“如今政府提供的扶贫资金已经非常多了,但贫困人口的人生规划、产业规划不是光有钱就能解决的。 ”潘鲁生表示,“文化建设和扶贫攻坚有着内在的联系,要让贫困群体有志向、有理想,政府部门要做的不仅是扶贫,更重要的是扶志。 ”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近5年来共有6800多万人口脱贫,这在世界消除贫困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吉狄马加认为,文学艺术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文艺工作者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成为一系列感人故事的记录者和讲述者。 ”吉狄马加以去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索玛花开》为例,“这部电视剧表现的就是村第一书记的感人故事,作品展示了真实的基层生活,十分生动鲜活,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 《索玛花开》理想的收视率,反映了全国观众对于脱贫事业的关注。作为该剧的文学统筹,吉狄马加表示,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文艺工作者绝不能缺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副主席成龙同样十分关注文化扶贫事业。“精准扶贫是面向未来的国家战略,我们文艺工作者要积极参与,成为扶贫工作的尖兵。 ”成龙认为,组织文艺工作者参与扶贫攻坚战,让文艺界与国家战略同呼吸,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文艺工作者作为高度受关注群体,在参与扶贫攻坚战的过程中,能够以自身的影响力来吸引社会的关注,号召各界力量一起深度参与,更能以健康的公益形象引领‘粉丝’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成龙认为,文化扶贫是长期战略,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履行责任与义务,持之以恒、深切关注,通过自己的力量逐步提升文化扶贫工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