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专业培训不再是难事
栏目:特别报道
作者:本报记者 马李文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全国藏族地区文联系统干部研修班在昆明举办,这也是藏族地区文联系统干部首次集中在一起研修,学员们纷纷表示——

接受专业培训不再是难事

  “遇见丹增老师是一种福分,我相信,通过此次‘遇见’,我以后的文艺探索路上会有一个美好的‘预见’。” 12月14日至20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承办、云南省文联协办的全国藏族地区文联系统干部研修班在昆明举办。来自西藏日喀则的学员郎嘎扎西这样表达他参与此次培训的感慨。

  “此次研修班的举办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在各民族群众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所做的具体落实工作。 ”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院长李屹这样评价举办此次研修班的重要意义。他还表示,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和群团工作给了文艺界、文联人大展身手的好机会,文联组织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藏族地区文联工作者以感情的纽带、事业的纽带、服务的纽带、信仰的纽带团结和引导文艺工作者。

  当前,藏族地区的文联工作要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文艺人才培养工作存在多种困难。首先是人手不足,目前藏族地区市、州一级文联的编制普遍只有五个左右,许多工作人员是兼职的;其次是藏族地区文联在筹措经费方面也普遍感到困难,就拿青海省舞蹈家协会来说,其一年的行政经费只有5000元,大部分的活动经费只能依靠个人“倒贴”或企业捐赠,但这些钱基本都用于出版作品、奖励个人和编创节目,用来帮助文艺人才和文联工作者接受专业培训的很少。同样由于经费的问题,藏族地区文联工作人员到内地接受专业培训也很不现实。

  针对这一现状,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先后赴青海、西藏、云南等地开展少数民族文艺骨干研修工程调研工作,在充分了解了藏族地区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制约人才发展的主观因素后,推出了全国藏族地区文联系统干部研修班,通过从民族政策、民族文化艺术方面的专业且集中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藏族地区文联干部队伍工作能力和艺术修养。

  为了保证研修效果,此次研修班在课程编排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比如说,西藏舞台艺术资源丰富多样,藏族歌舞的影响力大,受关注程度高,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但很多舞台艺术工作者存在理论素养不足,对于综合表现艺术的把握能力有所欠缺,生活中有鲜活的艺术资源却不会很好地利用等情况。对此,研修班专门请来北京舞蹈学院教授韩春启为学员授课,他结合自己在少数民族舞剧、现代舞剧、音乐剧、旅游实景演出的服装设计经历,为学员们讲解如何与现实条件相适应,如何在限制性因素中寻求表现,如何与导演沟通来实现整体的构想。在前期调研中,有藏族地区文联负责人希望在教学中拓宽眼界,让自己始终保持现代创新意识。为此,研修班邀请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协主席边发吉为学员们作了《我们所处的时代与文化发展》的专题讲座,通过多个生动的案例讲述了当下世界各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跟学员们一起探讨了当今的受众究竟喜欢什么,从观念上刷新了学员们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六次西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等宣传教育活动,支持藏传佛教按照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要求进行教规教义阐释,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都要依法打击。研修班上,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副司长李寒颖为学员们深入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对西藏地区政策的五个阶段,从世界宗教的复杂形势讲到了我国宗教理论体系建设最新的成果。国家民委经济司原巡视员王铁志在题为《民族发展与民族政策》的讲座中重点讲解了文艺作品中易被歪曲的民族风俗,让学员们做到心里有数。

  藏族地区文联干部要起到团结文艺工作者的纽带作用,首要解决的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之间进行沟通的问题,如何贴近藏族文化也是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构想的一个重点。藏传佛教与藏族同胞的精神生活密切相连,正确理解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是藏族地区文联干部的必修课。记者了解到,以往藏传佛教因其所传播的地域和社会形态相对封闭,总是蒙着神秘的面纱。近几年,一些冒充活佛进行传教活动的新闻屡见报端,说明人们对藏传佛教的认识仍存在障碍,同时当地民族和宗教复杂的形势也使加强西藏地区干部对藏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在西藏调研时,有当地文联干部提出,研修切忌丢失藏族本民族特性,特别希望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能邀请既了解汉族文化又精通藏族文化的专家进行授课。针对这一诉求,研修班特地邀请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作了题为《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讲座,他从佛经出发分析人的特质、情感和欲望,指出美是人的感官功能审美感觉的复合体。丹增向学员们表示,藏族文化受佛教影响大,所以其文化主体是人,讲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藏族文化的精神核心是宽容主义、人性主义、利他主义、出世主义,而藏传佛教的贡献是完整系统地继承了释迦牟尼的教义,并在藏族地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发展。这些论述让学员们深受触动,直呼“解渴” 。郎嘎扎西感言:“在没有接触丹增老师提到的文学艺术名著、佛教文化的熏陶之前,看问题容易只看到负面,容易把暴露问题作为写作目的。体会到藏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读解到藏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文艺观相适应的诸多方面,无疑将极大地激发藏族地区干部回到地方后更高的工作热情。 ”还有学员表示,平时在实践与工作中着实感受着基层对文化的渴求,但不了解什么是最贴切的文化资源,经过此次研修特别感受到藏族自身文化的力量和文联工作者自身的价值所在。

  文联系统干部研修以学习交流为纽带构成了联络网络,为藏族地区各地文联与中国文联的联动与沟通增加了渠道,也为藏族地区各地文联之间互补交流提供了条件。研修班期间,除了专题授课环节外,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还通过组织问卷调查、分组讨论会、单独访谈等形式了解藏族地区文联发展情况及其需求,来自西藏、青海、云南、甘肃、四川等五个省区的30多位藏族地区文联负责人还汇报了当地文联及其下属文联的组织结构,并将人才培养和组织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一一陈述。此外,每一位学员都分享了各地文联组织在发掘和传承民族文化、工作方式创新、奖励机制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开展跨界合作、举办文艺惠民活动的成功经验,为中国文联了解藏族地区基层文联最真实的情况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数据信息。

  藏族地区基层文联最为关心的是发展会员、申请经费、人员管理、非遗传承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困难需从外部引入新的资源,通过此次研修,协同合作、资源共享的理念让藏族地区文联干部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研修期间的分组交流中,学员们立足于共同解决藏族地区文艺事业整体的困难,探讨未来研修院能够提供的帮助,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青海省文联副调研员、省民协副秘书长达洛提出建议,以研修为媒介,让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或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文艺人才进行结对帮扶和交流,最终联合举办文艺活动,将西部地区的特色文艺活动带到发达地区,实现双赢。云南省民协秘书长柏桦认为,藏族地区一些非遗传承人的手工制品精美绝伦,不逊于最昂贵的品牌产品,但目前市场认可度与之相去甚远,她建议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将民族工匠带到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中参观培训,从中牵线搭桥,将民族工匠艺人的作品推向市场。

  此次培训是藏族地区文联系统干部首次集中到一起研修。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副院长冀彦伟表示,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不仅是文联文艺人才培训的主阵地,更是整合文化艺术资源、转化研修成果的重要平台,推动文艺创作转入市场运作的孵化器。今后,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将会为藏族地区文艺工作者们提供更多的研修机会,为藏族地区文化艺术创新升级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藏族地区同胞们真正享受文艺繁荣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