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亮剑,大胆发声,
承担起新一代青年文艺批评家使命
栏目:艺术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乔燕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站在时代路口,青年文艺评论家的责任是什么?我们今天应如何面对西方批评理论?业界认为要——

敢于亮剑,大胆发声,
承担起新一代青年文艺批评家使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公开发表,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全文公布,讲话和《意见》都强调要加强文艺评论工作。为发现、汇聚和激励优秀青年文艺人才,壮大文艺评论队伍,培养更多文艺新生力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近日在京成立。青年文艺评论家如何才能更好地担当责任并有所作为?

  紧跟时代:不断提出新问题才能切入时代的核心问题

  中国评协副主席王丹彦表示,当下中国文艺评论整体格局正在发生着从未有过的变化,从传统的平面媒体到电子媒体再到现在的移动媒体,评论话语方式和评论聚焦的形式都发生了变化,面对这样的格局大变化和时代风潮,青年评论家只有迎风而上,才能成为未来评论界的骨干。“我深有感触的是现在评论和一线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的评论能不能和一线对接,能不能减少当下隔空打牛各说各话的现象,能不能真正形成评论和创作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的互动,这是特别迫切的命题,这个担当可能更多落在中青年身上! ”

  中国评协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云雷认为,优秀的青年评论家除了应具备从事评论的基本素质外,还应该具备对时代与世界变化的敏感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因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剧烈变化的时代,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国文艺的整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文艺生产、传播、接受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我们正在走向一条新的民族复兴的道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也是一个新的世界和一个新的中国形象。在这样一个状况下,我们需要摆脱旧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惯性,重新认识中国与世界,也重新认识文艺和我们自身。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加从容地讲述中国故事,青年评论家应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争鸣,才能切入时代的核心问题,彰显出一代青年人的思想与美学追求。

  青年评论家刘琼分析指出,批评或者说批评家的责任,关键在于怎样结合当下文艺发展现实,理解批评理论的实践化问题。当下网络文明时期,在科学技术现代化实现的前提下,我们的文化有没有实现“现代性” ,我们的文化有没有同步跟上,还是趔趔趄趄,甚至拖了后腿?文化的现代性需要文化界去攻关,需要解决人的问题、人的现代性问题。在刘琼看来,文化实现现代性的过程中,批评起什么作用值得深入思考。而对于批评家,必须要求他们“眼高”“心大” ,才能做出合适的、科学的、有益也即历史的美学的判断。另一方面,文艺批评家更应该对人生活和发展的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进行全息化观察和把握。“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文艺批评家对于极速变化的社会形态有没有能力认识和把握,有没有能力看到这样的社会形态中的文化问题,有没有及时地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是责任,也是本事。”

  走出局囿:突破旧有范式,开创文艺批评新风

  “西化、过分学术化像紧箍咒一样支配着我们的话语,没有自己话语的风格,缺少风骨,长此以往,就谈不上在评论上的建树,要有出息、有贡献就要打破陈规,突破旧有范式,开创文艺批评的新风! ”中国评协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梁鸿鹰指出,青年评论家要对积极的思想精神价值怀有礼敬、笃守和弘扬的责任,武器贫乏会造成话语的贫乏;要有自己的思想主导,要有精神价值的依傍,不能用西方的理论来套用,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文艺标准;要把文艺理论评论的精神遗产学到手,使批评更加强劲,这也意味着要建构中国的批评话语。

  青年评论家陶庆梅认为,现在批评面对的是怎么去找到我们自己的理论。 “当下文化领域面临着两个三十年的问题,前后三十年怎么统合?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涉及价值问题和标准问题。我们要找到价值,找到自己的理论话语,在此基础上重建我们的标准。 ”她觉得,在重建理论和标准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民族复兴和文化复兴的新的历史条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怎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复苏,如何面对今天的受众、面对文化实践及其总结等,这是时代落在青年身上的责任。

  青年评论家郝庆军则提出,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造成价值多元,青年评论家应走出批评生态和批评学术化困境,坚持以主流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作为文艺评论的一个重要标准,敢于亮剑,大胆发声,承担起新一代青年文艺批评家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