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相声”不要低劣趣味的“黄”
栏目:艺术视点
作者:本报实习记者 范雪娇  来源:中国艺术报

  “ ‘屎尿屁’一律谢绝,作品中提到这三个字的,能删则删,删不掉宁可整部作品不要。‘黄的’‘隐黄的’ ,或者是能让观众联想到这方面的都删掉了。 ”记者在近日举行的“南开杯”第三届全国(天津)相声新作品大赛决赛现场看到,所有进入决赛的作品中仅有一部保留了“搅屎棍”一词,“因为那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不算是低俗。 ”著名相声作家、本届比赛评委会主任王鸣禄对记者说。

  1949年,当时12岁的王鸣禄开始学习相声,经历了解放后以“相声改进小组”为代表的去除相声中低劣趣味等不健康内容的改革过程,也经历了“茶馆相声”兴起所带来的相声内容的不干净,与许多艺术家一样,怀着对纯洁相声的深厚情感,他始终将倡导干净相声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责任。本届比赛中,在作品征集、初选、复选、决赛等各个环节中,王鸣禄等专家评委依然始终为提倡干净的相声做着看起来似乎“不近人情”的工作,在评选过程中严把作品质量和品位关。

  这种“不近人情”之举却出乎意料地得到了参赛者的认可。一些年轻演员表示,通过作品的修改调整,进一步体会到真正好的笑声是让观众在笑之后还能有回味,而一味追求现场效果,生拉硬拽,甚至在段子里加入庸俗低级的笑料,可能会解一时之急,逞一时之快,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最后不但相声作品立不住,观众和演员也都被引入了歧途。

  “一些作品修改后确实包袱弱了一些,但是不文明的‘笑果’再好,包袱再强烈也不能要,这是原则。 ”天津市曲艺团国家一级演员许秀林非常坚定地告诉记者。

  相声具有针砭时弊的功能,而相声的发展不仅要有立足于艺术的欣赏性,还得有一定的社会效益。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关注相声,他们的文化层次也在逐渐提高,“刚开始听相声时可能是他们休闲娱乐时喜欢听一下。但听的时间长了,就不是单纯的喜欢了,会过渡到欣赏,欣赏就要求在艺术上达到一定的水平。 ”许秀林认为这将鞭策相声不断提高艺术品位。

  曲艺理论家高玉琮也表示:“我们相声必须是环保的、绿色的。 ”要想保持相声的绿色,相声演员必须多向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学习,提高自己的演艺技巧,多学表演,提高创作水平,不要用庸俗的、低俗的内容,这样相声才会真正绿色起来、干净起来。

  “低劣趣味的相声起了很坏的作用,坏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相声的历史,也不知道相声怎么来的,更不明白好的相声应该是怎么样的,以致于一些大学里的相声社团一度也演了乌七八糟的东西,这个影响就更大了。 ”王鸣禄认为,相声人应该用艺术手段告诉大家哪里是真善美,哪里是假恶丑,而不是追逐廉价的笑声。他也坦言,在与一些青年相声演员沟通时,有人认为“我说那些就成长得快,不然我就挣不着钱,我就成长不快。 ”“这种说法是立不住脚的。我们不能走到家长们以后教育孩子说‘第一不能看黄盘,第二不能听相声’的地步,那样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