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艺演出亟需戴上安全“紧箍咒”
栏目:艺象杂言
作者:王嘉  来源:中国艺术报

  河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日前发布了河南十大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其中“3·2”河南私营剧团坠崖重大交通事故赫然在列。这一最新通报信息把公众的记忆再次拉回到了今年春节期间那个不堪回首的悲剧夜晚。3月2日23时许,河南林州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一辆标有“送文艺下乡专用车”的戏曲私营剧团所雇大巴车在新乡、林州交界处坠下陡坡,造成20人死亡、13人受伤,其中还包括7名未成年人死者。据相关报道,此次交通事故所涉演出团体的组织者田某日前已被检察机关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依法批捕。

  悲剧的发生,生命的凋零,已然让人心碎,而究其事故原因更是令人义愤。据有关方面调查,该演出团体是临时雇佣了无A类驾驶资格的司机开着制动系统不合格的大巴车,并且是在没有办理任何证照、手续和没有正式名称的情况下,只靠临时拼凑演员组建豫剧团进行盈利性演出。为了盈利,组织者用临时拼凑代替了重中之重的演出安全,放弃了本应有的整体演出谋划,最终酿成了这一悲剧。所以,当我们在痛惜哀悼死者的同时,或许基层文艺团体的演出安全问题更应引起足够警示。

  戏曲表演这一职业最大的特点是,忙碌的演出与不停歇的演出地转移,让戏曲工作者的衣食住行都不得不被工作所左右,这种疲于奔命的无奈早已成为戏曲行业的必备属性,这份属性或许早已免疫了戏曲从业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或对危险的自我认知。加之如今的戏曲演出环境并不十分理想,戏曲院团尤其是基层演出团体生存之艰难,让演出的收入成为大多数基层戏曲院团维持正常开支与生存的重要途径,多演几场,就意味着多几分收入。然而,如果维持生计以不顾生命安危作为赌注,那自然是舍本逐末了。

  由该事件所思,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尽管在国家日益重视传统文化并不断加大对地方文艺团体财政扶持的今天,目前仍有部分基层戏曲院团尚不具备运输演职人员与演出设备的车辆和司机队伍,这就给演出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然而,其实这种安全隐患远不止如此,诸如基层演出剧场的使用年限与寿命、当地演出居住环境的安全、饮食质量保障等问题,都是戏曲工作者在工作环境常态更换下所容易忽视的,安全生产意识的淡薄与安全生产硬件保障的滞后,时刻威胁着基层戏曲工作者的人身安全。

  笔者认为,要杜绝此类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应当从严守规章法令入手。譬如严肃查处证件手续不全的演出单位,鼓励督促文艺院团对演职人员进行常规安全常识培训,深化落实院团管理负责人责任,加强文艺院校在校学生实践安全管理,制定文艺演出院团演职人员运输车辆标准并将常规运输车辆与司机进行登记,制定文艺演出院团基础饮食安全保障制度,要求文艺演出院团对演出场地环境进行安全排查后再进行演出工作等,将文艺演出院团常规运输车辆质量、常规运输司机、工作者基础饮食安全质量数据均纳入常规演出手续证件考核当中,多措并举为基层文艺演出戴上安全“紧箍咒” ,在保证演职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将文艺惠民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