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没有国界,是可以相互影响和借鉴的。 ”常写阿拉伯文鲁斯体、库法体、卢格尔体书法的摩洛哥书法与装饰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卡尔马德,这位对中国书法家而言好像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同行” ,面对中国书法家展示的艺术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最近10年,随着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播,中国书法人将视野扩展到全球,卡尔马德感慨的场景在亚、非、欧、美各地持续“上演” 。虽然,从整个世界文明的层面上来看,中国书法是属于全人类的;然而,它形式独特、内涵深邃,中国书法人曾经不免担心它是否真的能够在异质文化中被接受。
十七大以来,中国书协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并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传播中国书法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海内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交流打开书法通向世界之门
“最初,中国书协的对外交流,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国家,近些年来,中国书协在对外交流方面视野不断开阔,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书法环球行让中国书法登陆欧洲、美洲、澳洲,更历史性地踏上了非洲的土地。外国民众在这些交流活动中,对于中国书法逐渐认识和了解,并且有了更为深刻的交流;中国书法环球行并不只停留在展览展示上,还有讲解的环节,使中国的书法艺术更好地向世界传播。 ”中国书协主席张海说。
张海所说的“中国书法环球行” ,始于第五次书代会,当时中国书协怀着“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文化,有中国文化的地方就有中国书法”的理想,明确提出了中国书法环球行计划,并从2006年开始实施。在7年多的时间里,中国书法环球行已经走进了澳大利亚、新西兰,走进了南非、埃及、摩洛哥,走进了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甚至有参与过中国书法环球行活动的书法家笑言:“环球行现在只差南极洲了。 ” ——借由“环球行”这种独特的形式,书法这门最具有中国典型性的艺术语言不仅连接了五湖四海的华人、华侨,更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扩大了国际影响。
在广泛“走出去”的同时,随着与东亚各国特别是韩国、日本等书法艺术传统深厚的国家进行“点对点”式交流的不断深入,中韩书法大展、中国杭州(国际)书法大会、国际刻字艺术展、中日自作诗书展、中日妇女书法展等书法交流“好戏”不断“上演” ; 2008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展出了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巴西、泰国、英国、埃及、摩洛哥等18个国家的583件书法作品,多样的风格、纷呈的书体、精湛的技艺、迥异的风格汇聚中国,呈现出多门类、多语种、多风格交相辉映、共同发展的国际书坛风景。
据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介绍,中国书协在环球行的过程中,还积极配合中国外交部为中国驻美国、南非、伊朗、纳米比亚、俄罗斯、奥地利、西班牙、巴西、智利等使领馆设计创作书法作品,使其成为中国书法环球行固定的“驿站” ,通过使领馆这一重要窗口,充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现在驻外大使参赞等对书法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的已成为书法家,成为书法艺术直接的传播者。
“中国书法环球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大传播,是书法这一古老艺术在新时代里的又一次推广和普及。 ”谈到这个话题,赵长青如此评价。他表示,中国书法环球行已显示出巨大的能量,为书法艺术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书法得以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并在民族艺术走向国际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世界书法地图的中国“坐标”
中国书协的国际交流,逐步向书法界展示出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美洲、欧洲等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书法风貌,呈现出一幅异彩纷呈的世界书法地图。
世界书法地图中不能缺少中国的“坐标” 。2006年3月,在中国书协代表团出席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七届国际书法交流展期间,新加坡书协提出将国际书法发展联络会秘书处移交中国的意向; 2007年11月11日,秘书处正式移交中国,由中国书协管理,成为中国书法在世界书坛的重要“坐标” 。
“国际书法发展联络会秘书处移交中国,这意味着中国书协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开拓进取,完善常设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会员和书法家之间的交流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空间,把常设机构建设成为世界各国书法组织和书法家的温馨和谐之家。 ”张海说。以国际书法家联合总会(原国际书法发展联络会)秘书处为依托,中国书协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多次在国外组织中国书法展,先后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书法组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交流关系。今年底将在马来西亚举办的第十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中国书协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具体的指导。这样的大型国际展览备受国际书坛的关注,所以我们要投入精力,与国际书法组织共同打造这一带有世界性的文化品牌。赵长青补充说。
“在全世界都在谈论文化软实力可以促进和平、增加谅解的今天,我认为,书法正是‘软中之软’ ,期待书法的软力量可以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会长陈声桂表示。书法艺术作为国家软实力、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海内外发挥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2006年11月底,中国书法申遗工程启动; 2007年6月26日,中国书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正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中国书法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中国书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被确定为中国书法传承与保护的直接责任单位; 2009年9月30日,中国书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正式被确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
从2005年起,历时5年,中国书法申遗成功,它表明书法可以成为中国文化身份的代表性符码,因而展示作为书法原创国的书法形象,“中国书法”的提法和“申遗”的成功,是恢复中国书法在国际上应有的文化席位、构筑文化“坐标”的关键一步。
赵长青介绍,中国书协正计划与孔子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实施中国书法远程视频项目,为在华留学生普及书法艺术,推动《中国书法》杂志的国际发行网,并开设国际书法流动课堂,积极以书法开展艺术对话,抛弃任何预设的、先验的东西,去努力理解其他民族文字的艺术形式表现背后的内涵。如果我们关注世界各民族以文字为表现对象的、广泛意义上的书法艺术,就可以发现它们在抽象性、隐喻性与象征性方面具有的相似性,了解它们蕴含的道德心理、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理想信念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对话,中国书法人就能够获得远比“汉字文化圈”或者“儒家文化圈”更大的文化场域。
“任何一门艺术,当艺术家投入其中时,它是单纯的艺术;但艺术一旦走出国门,就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必然与‘外交’一词联系在一起。在中国搭建一个更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各民族间、各国艺术家之间建立友好情感,完善、规范和不断创新国际书法展览的模式。在未来,整个国际文字艺术将在相互交流、交融中产生一个更加温馨和谐的平台,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书法世界。所以,在《中国书法》手机版诞生之时,我谈过两句话:一句是全民书法;一句是翰墨天下。 ”赵长青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