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界座谈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
相关系列采风活动同时启动
作者:本报记者 段泽林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本报讯(记者 段泽林) 2月28日,由中国美协主办, 《美术》杂志社承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和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吴长江以及罗成琰、陈建文、向云驹、刘健、侯一民、杨力舟、马书林、梁江、李翔、杜滋龄、谢志高、张晓凌、吴为山、杨飞云、王宏建、苗再新、邹立颖、袁武、于小冬、尚辉等来自美协系统、画院、艺术院校、部队美术创作机构的代表出席座谈会。

  冯远在座谈会上讲话。他说,重温讲话精神,促进美术创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承担使命,就要秉持崇高的文化追求,在弘扬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发挥带头作用;树立人民至上的观念,在贴近群众、反映群众、服务群众上发挥带头作用;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积极投身改革实践,在推进文化创新上发挥带头作用;强化精品意识,在生产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上发挥带头作用;坚持崇德敬业,在恪守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上发挥带头作用。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回顾了《讲话》发表70年来对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进程的作用和影响;畅谈了《讲话》倡导的方向和精神对今日美术创作的价值与意义;探讨了深入生活与写生创作的关系。

  老一辈美术家侯一民、杨力舟从各自的艺术实践出发,讲述了《讲话》对其人生与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就加强青年一辈美术工作者对《讲话》精神的学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为一名“文艺老兵” ,侯一民说:“ 《讲话》中指出,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这句话指导了我一生。 ”他希望年轻一代的美术工作者不断学习、重温《讲话》精神。杨力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认为,我们今天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回忆毛泽东同志的精辟论述,文艺为什么人和怎么为的科学论断仍然对我们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美学观、自觉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滋养高度艺术修养和精湛艺术技巧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认真地重温它,认真地学习它,并将这些在青年一辈中间进行传承。

  与会者还对如何在信息高度发达,价值取向多样,创作方法纷繁的当下更好发挥《讲话》精神引领作用各抒己见。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认为,当代艺术史研究与写作,对《讲话》发表后开创的全新艺术形态的认知、研究不足,需要从多个方面重新认识《讲话》对中国美术现代转型产生的巨大作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认为,当我们对画的意义进行终极追问时,就会发现, 《讲话》告诉了我们创作不会衰竭的源泉、力量在哪儿,而一旦我们在艺术中获得了这种力量和精神指引,就会知道什么才是人类艺术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本报社长向云驹着重提到, 《讲话》中提出的重视文艺批评、尊重文艺规律、用文艺的方式开展文艺工作,对今天引领当代美术创作或艺术思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则认为, 《讲话》不只是经典的历史文献,而且是活态的文艺发展指南,现在回顾这70年中国新文艺的历程,履行讲话的精神可能比回忆更重要。

  座谈会最后,中国美协特别组织了“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全国写生作品展”系列采风活动启动仪式,并以此作为中国美协履行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据吴长江介绍,中国美协今年将组织美术家到青海、内蒙古、甘肃、四川等地写生,成立浩瀚草原、大美四川和首届西部少数民族美术人才高研班三个采风团,并希望改变过去流于形式、浮光掠影的通常写生模式,争取在人员的组织、写生时间的安排、与写生地美术工作者交流、互动等方面做出新的尝试,让广大美术家真正走出画室,走到人民中去,创作出一批反映新时期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佳作,为《讲话》精神在当代再放光芒作出美术家的努力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