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言
  来源:中国艺术报

    青少年组选手

砚田无税  为可不耕

赵辰宇(青少组金奖获得者)

  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北京电视书法大奖赛中,我荣幸也很自豪地获得了金奖。我是大兴区第七中学的学生,虽然只有13岁,但学习书法已经快五年了。学书过程中,我一直谨记一句话:“学书无日不临池。 ”砚田无税,为何不耕?自我勉励,笔耕不辍,不敢懈怠,也许今日取得的成绩也是源于此。

  为了备战这次大赛,我常常写完作业后,还要练到十一点,一周之内,竟通临完好几篇碑帖,通临完再节临、背临,写完了半刀多宣纸,感到痛快淋漓。

  通过这次大赛,我收获很大,总结出一点经验希望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对以后参赛的小书友有一点点帮助:

  1、心态:心一定要静,心静下来心态才能端正。唐代柳公权谓“心正则笔正” ,不要有太强的功利心,否则笔下的东西会有一股“黑气” 。一定不要紧张,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因为能进入决赛说明我们就是最优秀的。2、调墨:墨汁里一定要多兑一些水,因为裱好的瓦当纸、卡纸都比较厚,不如平时习字的单宣吸墨能力强、表现力丰富;而且在镁光灯下,墨汁的水汽挥发很快,所以多兑水,写起来才游刃有余。3、书写速度:大赛书写时间都比较紧,平时要练习加快书写速度,下笔要果断、利落,切不可拖泥带水,不然很耽误时间。4、书法基础:大赛的素质题考察的是选手对书法常识的了解,大家平日要多读一些书法基础及书法理论类的著作,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文化素质水平。5、文学功底:大赛第一轮就是自作对联。做对子讲求平仄、对仗,而五言联又要在十字之内表达清楚内容以及意境,我认为难度相当之大。

  另外,据我和其他青少组选手的交流发现,书写的好坏并不在时间的长短。这次比赛中有些选手只学了两年多就已经入围决赛了。由此看,持之以恒,多下功夫,两三年就能有所成就。

  这次比赛中,看到来自外国的小朋友们书写“中国梦” ,还能说一口标准的汉语,让我感到十分震撼。中国的书法艺术是这样的具有感染力,让那么多的外国小朋友们热爱它,学习它。而我们身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更有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在这里,我想借次机会感谢恩师窦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我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也感谢本次大赛的主办单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交流书艺、提高书法水平的平台,给小书法爱好者提供崭露头角的机会,并得到这么多的书法界前辈的指点。真心祝愿北京电视书法大奖赛作为北京书法界的一个品牌越办越好,发现更多的优秀书法人才,为首都的书法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走进美妙的书法花园

刘欣奕(青少组铜奖获得者)

  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跟着我的书法启蒙老师马爱华学习书法。从接触到喜爱,我一直坚持着,在学习紧张的六年级也没有放弃。

  书法的世界就像盛开的百花园,篆隶真行草,一朵朵绚丽的书法之花让我目不暇接。我最先走进的是隶书的花海,开始是学《曹全碑》 ,学习它秀丽的线条、漂亮的字形;后来练习《朝侯小子残碑》 ,让我在曹全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现在临的是《礼器碑》 ,它那刚劲有力的笔法有很强的节奏感,让我受益匪浅。这几个碑帖的学习,让我领略了汉代隶书柔中带刚、古朴大气的风格。

  几年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书法是活的,像人一样有性格脾气。有的活泼可爱,每一个笔画都可以跳舞,都能“弹”起来;有的端庄大方,一招一式沉静肃穆。记得有一段时间,老师说我的线条太死板,太收敛,一连几个月都没有进步,我因此非常苦恼。我努力想使自己的字变得生动,可是一直没找到这种感觉,想到了放弃,离开这种失败的感觉。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字让我重拾了兴趣和信心。那是一个“孝” ,每一笔都很灵动,每一笔都被无形的连带关系串联到一起,写好这个字让我懂得了书法需要把握好气韵和节奏,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有付出才有收获,我参加了北京海淀区小学生艺术节和全国中小学生书法比赛,都得了一等奖;黄胄杯书法比赛得了二等奖;两年前的第六届北京电视书法大赛获得三等奖;最高兴的是这次第七届电视书法大赛,我在六年级紧张的功课之余挤出时间练习,获得了一等奖,还参加了现场总决赛。虽然第一次参加电视比赛没有经验,但是妈妈说能来到这个赛场就是成功,所以我很快就放松了,就像平时一样,认真写好作品。经过三轮紧张激烈的比拼我拿到了铜奖,不仅见到了很多高手的作品,还得到了书法大家们的指点和鼓励,明白了山外有山,书法的世界风景很美,道路很长。

  学习书法四年多了,我学会了用笔和布局、欣赏和体会。在美妙的书法花园里,我像误入仙境的小爱丽丝一样流连忘返,努力着、快乐着、收获着……

书法给我的文化课插上翅膀

佟孟晗(青少组银奖获得者)

  在我5岁的时候,爷爷总是让我描红模子,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书法。9岁开始跟随窦志强老师学习。学了一段时间后,参加了许多比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使我增强了学习书法的信心。书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将它传承下去。

  高二学业繁忙,我得知要参加决赛的录制,心里是既紧张又担心,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准备比赛。在平时的生活中,我觉得书法与学业并不矛盾,不是说重视了书法就会耽误了学习,相反,书法还会帮助我们提高文学素质修养,扩大知识面,了解一些别人不知道的知识。

  在现场的镁光灯与摄像机前写,感觉完全不同,这是在家写十年也不会得到的一种经验,评委老师现场的点评,客观实在,真正指出了我的问题所在,使我受益匪浅,激励我今后更加注重书法的整体艺术性。感谢评委老师!

  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比赛,我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我相信我一定会在这条道路上坚韧地走下去。再次感谢北京书协给我们提供这个平台,谢谢!

天外有天心服口服

王希萌(青少组铜奖获得者)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电视书法大奖赛,拿到了铜奖,既兴奋也有些许遗憾。

  要说我学习书法的经历其实真的很有意思:大约两三岁的时候,姥姥经常带我去天坛玩,天坛南门附近,每天都有几个爷爷、奶奶在青砖上用大笔蘸着清水写“地书” ,我每次走到这儿都会看上大半天,有时还借来爷爷、奶奶的大笔模仿着他们的样子在地上涂涂抹抹,这大概就算是我的书法启蒙教育了吧。

  上小学后,我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她对我们写字要求特别严格,我每次都按她的要求做,渐渐地我的字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赞扬,我也自鸣得意,开始飘飘然了。五年级时,我们班要写一幅“班训”挂在墙上,大家说我的字写得好,让我来写,不知天高地厚的我欣然领命,买来毛笔、宣纸便开始写起来,不写不知道,这一写才发现这毛笔原来这么难控制,挺简单的几个字竟然写了好几遍还是歪歪扭扭,勉勉强强交了差,可这心里怎么都不是个滋味儿,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书法!

  幸运的是不久以后我就找到了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书法兴趣班,并跟随沈莉老师学习。沈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灵活,她熟悉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并不拘泥于一、两种书体。在她指导下我开始学习“褚”字,刚开始时觉得这个字体好难,怎么也写不好,经沈老师点拨,注意了结字规则,字型就变得漂亮多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次当我练习很久却发现没有什么提高的时候,沈老师一两句话指点迷津往往就能让我感觉又有了一次飞跃。沈老师对我的影响还不只在于书艺上,她知识渊博、谈吐大方、气质儒雅,却又为人谦和,一举一动之间便有一种高贵的美,我想这一定与她多年的书法修养有关吧。每每想到这些就更坚定了我学习书法的信念。

  说到这次书法比赛,我的感触也很多:以往参加过一些书法比赛,大大小小的奖项也拿到不少,但这种形式的比赛还是第一次。以前的比赛是交作品,创作得不满意可以重来;而这次却是现场书写、现场打分,并且有时间限制,还有无数的闪光灯、摄像机对着你,容不得有半点闪失。虽然赛前已做了充分准备,但真正上场时还是不免有些紧张,好在拿起笔的瞬间这种紧张情绪就平复下来了,书写时心无杂念,一气呵成,反倒比平时的作品少了些做作,多了几分流畅。总的来说我这次比赛的发挥还算正常,虽然只拿到铜奖有些遗憾,但看到金奖同学的出色表现还是心服口服。特别是现场评委老师的点评一语中的,帮我找到了书法练习中的不足,一定能使我有新的提高。“眼界决定高度” ,看了这么多选手的优秀表现,听了那么多书法家的精彩点评,我想这次比赛对我在书法上的提高一定会是里程碑式的。

  这次比赛最有特色的要算书法知识的问答了,通过选手们的回答、评委老师的点评,特别是林岫老师的精彩解析,不仅使我增长了许多书法知识,更对汉字的渊源以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新的理解,真有些“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也想提一点建议,这种比赛形式对于学写楷书,特别是小楷的参赛选手比较不利,希望组委会在今后的活动组织中能更充分考虑选手的特殊情况,安排更加新颖、形式多样的比赛内容,给大家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希望北京电视书法大奖赛能越办越精彩!

从抵触到快乐

沈友健(青少组铜奖获得者)

  我是沈友健,今年14岁,就读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自2009年7月起师从王祖诤先生学习书法,迄今已有4年多。当时只有9岁的我对书法不甚了解,可以说是在妈妈的“威逼利诱”下去学习的,因为妈妈常常说我动手能力差,想要锻炼锻炼我的手指。儿时贪玩的我,往往被逼练习,胸中充满怨气,草草了事。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渐渐喜欢上这门艺术了:记得小学时,班主任老师把我的作品挂在班里,同学们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海淀区一有艺术节的比赛,学校就会把我的作品推荐上去,每每都能获得一等奖。可以说,书法给我自信和肯定,我也从中深切地体会到书法的丰富内涵、博大精深。

  参加这届北京电视书法大赛,我可是攒足了劲儿。在王老师的帮助下,从7月份就开始准备初赛作品。选材、练习、老师讲评、再修改,每个环节都必须认真对待,来不得半点马虎。而且每次选材都是40字以上的古诗词,一首古诗词往往要练上七八遍。参加一次大赛,对自己就是一次历练。

  当我得知晋级决赛的消息后,很是激动了一阵,但接踵而来的便是紧张与不安。在众多的评委和观众面前,我能发挥如常吗?可以说,带着兴奋、新鲜、忐忑等多种复杂的情感,我如期参加了决赛。果不出所料,站在镁光灯下、摄像机前,我全身冒汗,那种紧张自不必说。但是在30秒的准备时间里,我不仅准备了比赛用具,同时也深呼吸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不断告诫自己就当是平时的一次作业吧。反而我不那么紧张了,也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对联作品。评委老师对我第一轮的完成情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让我信心满满地进入下一轮。由于第一轮暂居第二的成绩,所以说第二轮没有放得很开。评委老师认为我的书写中一些笔画变化少,入笔收笔有待加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自己感觉落款看着也不是很舒服,最终以铜奖收官。

  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书法界的大家以及观众,第一次在镁光灯下、摄像机前完成自己的作品,第一次和同龄人同场竞技、交流书艺,感触颇深。对于作品的完成情况和大赛的成绩,我比较满意,感觉自己调整了心态,释放了压力。对于和同龄人竞技,我觉得我们既是对手更是朋友,场外我们会交流比赛的经验,切磋书法的技艺。对于能够得到书法大家的肯定与建议,我更是如获至宝,他们的点评一语中的,令我的书法学习更上一层楼。

  非常感谢策划并主办本次大奖赛的北京书法家协会,他们为我们这些学习书法的孩子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展示的机会。让我们这些怀揣梦想的孩子能插上翅膀、展翅高飞。我还要感谢我的书法老师王祖诤先生。老师经常通过我的字给予我人生的指点:做人要踏实、实实在在,不能浮躁。取得点滴成功不能沾沾自喜,傲视一切。

  而今的我甘愿在闲暇时刻提笔练习,用毛笔那神奇、柔中带刚的笔触,来提升文学素养,充实生活内涵。可以说,学习书法,培养了我安静的性格,做事情专注、细致、持久、沉着;学习书法,更加陶冶了我的情操,因为要写好字你必须要丰富学识,博古通今,加强修养,拓宽意境;更重要的是,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是我学习做人的过程,成长的过程。

  我喜爱书法,在这黑与白的玄妙世界里,我能体验到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民族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一种民族的精神。

求知欲在比赛中增进

李博妍(青少组优秀奖获得者)

  一年一度的电视书法大奖赛刚刚落下帷幕,赛后我也总结了一番,希望对下次参赛有所帮助。

  比赛前的准备工作是痛苦并快乐的,经过几个月准备终于投稿了,心里顿时松了口气,认为任务总算完成了。谁知刚刚过了几个星期,我接到了复赛的通知,并不激动,只是觉得新的征程又开始了。在复赛中我几乎每“走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经过不到一周的忐忑我得知即将参加决赛。

  参加决赛的感受有很多。这是第二次参加决赛了,紧张消失了,但求知欲增强了,不论是站在台上还是在后台我很关注每一道问答题和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因为这次的题目不仅有挑战性而且对我的语文学习有很大助,对于专家点评我在有些方面较为受益。对于本人比赛结果是不满意的,但也有满意的地方。

  不满意的是自己平日不用功和对细节的不注意。满意的是由于在过去的一年之中,学校给予我多次机会粉墨登场,使得这次比赛即使在摄像机前我不会手足无措。

  对于我的伙伴,他们是一面面镜子,一起写书法的伙伴是一面面更清晰的镜子,更有助于我正衣冠。

  比赛经验谈不上,只有一句话要说:“如果想要成功,必须要学会接受失败,并且不再重复上一次的错误。 ”

  书法教会我很多,如宽容待人,谨言慎行,在混乱中把一切理清头绪,最重要的是让我学会静和自制。

  参加比赛最重要的不是荣誉而是又拥有了一个与众不同学习机会,我们之所以为人,因为我们懂得学习。

  最后感谢我的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帮助和父母无限的支持。

做书法艺术的传承人

冯子怡(青少组优秀奖获得者)

  我学习书法11年了,当初是因为做任何事都没有长性、好动,家长为了磨我的性子让我学习的书法。学习书法至今基本上是有什么比赛参加什么比赛,获过二等奖,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中获得过三等奖,海淀区的比赛也多次获二等奖,我觉得书法是一种传统的文化,需要人们去传承,书法也是一门极美的艺术,需要人们静下心去欣赏。

  初次投稿时写的是幅大作品,字很多,创作时稍有走神儿就出错,反复练习了几十遍,才拿出自己较满意的作品。复赛之前因为高三学习紧张没能充分练习就匆匆忙忙参加比赛了,进入决赛是意外惊喜,决赛前时间很紧,每晚就算是不睡觉也要挤出时间来练练字。

  在镁光灯下,摄像机前,说不出的紧张,在台下准备时手心全是汗,写书法不像其他比赛,这个只能靠平时勤练习和临场发挥,好就好,不好就是不好,一笔定成败。

  这次比赛,我由于太紧张,发挥得不是很好,写扇面的时候紧张到忘记换笔,结果把字写大了,跟着第一个字写的不合适后面的三个字也没写好。评委老师的点评很重要,指出许多都是我平常没注意的问题。我要更加努力,锻炼自己,完善自己。

  同台选手们高水平让我印象深刻。大家在后台还是紧张认真的准备比赛内容,那个氛围很难忘。很荣幸地见到了那么多书法大家,还为我们点评作品。赛后选手们共同话题比较多,相互借鉴学习经验,了解自身的不足。参加电视书法大赛让我受到锻炼,因为有经验,以后不会怯场了。这次比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锻炼,我很珍视这次机会,这也是对我学书道路的阶段小结,有助于查漏补缺,调整方向,越写越好。不仅要把书法水平提高,还要注重积累书法常识和文学知识,打牢自己的文学艺术根基,相信下次赛场上我会更出色。

  书法应当被普及,汉字是认知中华文明历程的重要途径,书法也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的重要部分,是一门传统的艺术,并且我们是这项中国文化的传承人,我们肩负着把它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历史任务。

  学习书法就必定会临习字帖,不得不赞叹古人造字的精巧,对我个人而言,临习字帖使得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优势,文言文阅读是强项。

  学习书法让我静下心,养成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的好习惯。

我爱书法艺术

邱煜林(青少组优秀奖获得者)

  学习书法已经4年多了,也许是我与书法有缘,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爸爸朋友的推荐下,我走上了学习书法的道路。

  大概在我学习书法一年半后,我的指导老师潘光对我说:“北京有一个“党在我心中”的书法比赛,你参加吧。 ”我怀着一种尝试的心态参加了,结果获得了一等奖,这令我喜出望外。此后,我又参加了两次海淀区艺术节书法个人竞赛,一次一等奖,一次三等奖,这使我对书法有了很大的信心,也更加喜欢它了。我的书法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不断进步。

  今年潘老师又推荐我参加了第七届北京电视书法大奖赛,并在复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是一件无比荣幸的事。后来又听说能上电视,心里异常兴奋,同时也有一种压力,万一我在现场写得不好怎么办呢?为了不出洋相,我便开始刻苦练习,爸爸也帮我找书法常识的资料,老师加紧给我辅导。由于时间有限,还有学校作业要完成,我练习得不是太多,在决赛中又有一点紧张,我在舞台上写的对联字的造型、结构不是非常完美,因此没能进入下一轮的比赛。但总体来讲,我发挥得还是不错的,只是个别字有些失误。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几句简短的话语却说出了我写字的致命弱点。

  这次大赛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颁奖典礼上,我第一次拿到了奖杯,这是我获得的最高荣誉。参加本次决赛的选手都是佼佼者,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与我同龄的这些选手没有一位不让我感到佩服,从他们的字中能看出他们厚实的功底,而我对书法的付出还远没有他们那么多,以后我要多加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习书法最大的益处是修身养性,让人更专注,有好的修养,也使我找到了自信心。我爱你——书法艺术。

  因为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可锤炼意志,发扬传统,积淀修养。

    成人组选手

在比赛中查漏补缺

杨占伟(成人组铜奖获得者)

  我1970年正式学书,林语堂先生有言, “书法提供给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如果不懂得中国的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 ”因此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把这种术语所代表的观念当做中国美学观念的基础,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故而我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的确该责无旁贷地有所了解。若中小学生能早学书法,对自己的性情、修养、待人接物的方式以及宇宙世界观都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此次参赛作者高手云集,我能入选,不觉往事历历,辛苦有所回报,能不慨然?由衷感谢家人、老师、朋友的关心与支持。

  自己写与电视录制现场写字是不同的,从容与紧迫自是必然,现场写的要差不少,尤其写小楷,时间紧,纸张不习惯,台上晃动使你写不出细节。加上紧张,忽而就是大汗淋漓,但是电视台与书协倾心打造的平台给予我们展示的机会,极尽视听之娱,是古人未曾有的,当场有比拼有评委点评,有选手之间的真诚交流,这一切实在是不小的福报。

  我自认为看了不少书,现场两道题都未答对,看来应系统地研究一下中国书法史,理出规律,不可学偏了。外国人学中国字我很欢迎,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和学习书法,她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在共同参与中升华

曹新元(成人组优秀奖获得者)

  初冬的北京,天空中虽有些轻轻雾霾,然在“梦想缤纷·第七届北京电视书法大奖赛”的决赛现场,却是灯火通明,

  暖意洋洋,参赛选手与评委嘉宾欢聚一堂,比赛程序可谓紧张、激烈而又井井有条。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电视书法大赛,对于我们进入决赛的每位选手来说,在比赛的舞台上,镁光灯下,都不约而同地略显紧张。从命题性作品的书写,到选择性专业知识的问答,一切都要看我们参赛者的临场发挥。若没有经常临池的经验,没有对文史哲及书法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欲取得好成绩,还真的挺不容易。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对我们从事或喜爰书法艺术的人来说,都不会赛出好成绩,更别说有所精进,终身受益。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当书法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在当下遇上了电视传媒的机缘,确实比我们的先人有着巨大的传播及视听效应。电视书法大赛对书法艺术的普及与发展,起着与往日任何纸质传媒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本人所从事的是书画篆刻教学工作,平时对篆刻用功较多,此次参赛的作品也是篆刻作品,然此次电视录播由于时间的限制,未能展开,也未能实现我的“篆刻梦想” ,引以为憾!只能期待着来日方长吧。

农田砚田同耕耘

王君峰(成人组优秀奖获得者)

  很幸运这次能够入围大奖赛并获一等奖,说明我学书的道路是正确的,那就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丰富了自己的创作灵感和能力。

  谈及学书法,可以说是儿时看父亲给乡亲写春联开始喜欢上写毛笔字的。而现在不单是为了写好汉字,更是把写好汉字当作爱国行为来认识,写好方块字,做好中国人。

  电视书法大奖赛形式新颖,为人们喜闻乐见,更利于书法艺术的普及,它与其他形式比赛不同,关键是用镜头来监督,杜绝“代笔”“假冒”现象的发生,在广大电视观众的眼球下是比较公正、真实的比赛。因而会吸引更多的人喜欢书法并参与其中。

  作为一名亲身体验者,我对这次比赛很满意。我在台上面对评委和电视观众,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显得有些紧张,总想把字写得最好,结果适得其反,拘谨而放不开,没有发挥出实际水平。对于综合素质考评,使我认识到了书法“字外功”的重要性,那就是多读书,读好书,书法人必须是一个读书人。

  作为一名农民书法爱好者,我拥有两块田:农田和砚田。在农田里辛勤耕耘,我获得了丰衣足食;在砚田里临池不辍,得到了精神的满足和艺术的升华,乐此不疲。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很希望书法教育要注重“童子功” ,从孩童抓起。虽然书法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但很多家长还是持反对意见,怕影响孩子的学业,将来考不上名牌大学,其实大可不必有这种担忧,学习书法能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现在手机、电脑、网络发达,学生们大都沉浸在其中上网,玩游戏,甚至得了病态的网瘾。如果家长支持引导孩子学习书法的话,把玩游戏的时间用来多学点文学艺术知识,那么孩子的身心无疑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这届电视书法大赛,还有外籍小朋友的参与,这说明书法这门国粹越来越受到世界友人的青睐。我衷心祝愿他们在学习中国书法文化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快乐成长,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世界和平的使者

书道漫漫  上下求索

余振斌(成人组优秀奖获得者)

  11月23日,于我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很荣幸地入围第七届北京电视书法大奖赛决赛。现场少长咸集,群贤毕至;比赛氛围激烈、紧张、活泼而充满智慧;比赛作品件件让评委和观众赏心悦目;赛场上的分分秒秒可谓精彩纷呈。

  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还得从我小时候说起,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当属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曾在老家湖南湘乡市造纸厂工作,厂里得天独厚的书法材料练就了父亲一手好字,但凡厂里出大标语,黑板宣传之类的活一律都找他,我父亲也乐于代人书写春联、喜联之类的笔墨应酬。久而久之,我对父亲的尊敬变成了我对书法学习的动力。

  这次能入围决赛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更多的是通过参赛带给我一些真实的思考。

  这次参赛的选手来自全国各地,楷、行、草、隶、篆个个选手都有不俗的表现,甚至还有许多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书法爱好者也参与到节目当中,给我印象最深是那幅“墨香五洲”的作品,书写内容更表达了文化不分国界,共圆书法艺术梦想的期待。随着当今文化的迅猛发展,信息的飞速传播,海内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带给人类的知识积累也更加日新月异,为书法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而中国书法艺术这一传统文明在当下如何继承并发扬光大,唤醒其内在新的生命,怎样才能成就真正的中国当代书法艺术,更是每位书者的追求与使命。

  还记得在复赛中,田伯平老师上台讲的第一句话:“热爱书法,就是爱国,热爱书法,就是热爱中国文化。 ”至今萦绕耳畔,印象深刻!同时也是书法前辈们对中国书法艺术的高度概括。

  这次比赛不光比的是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比修养,比心态,书法创作的本意是在表现一种修养,是在写修养,至少在古时候是如此。在书法的创作上,难能可贵的是始终保持一种谦虚、平和的心态,书法的创新固然要大力提倡,但却不能急功近利。书法创作应该具有时代感,提倡对各种艺术风格的探索,创作出既有时代特色又有个人风貌的作品。因此搞书法艺术是既贵在创新,也难在创新。如人所说,创新的基础在于继承,学书要先师承古人,重法度,得传统精髓,学古而不泥古。

  通过比赛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书法学习才刚刚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创新应建立在转益多师,厚积薄发,用宏取精的基础上,力求取诸家之长,不断丰富、滋养自己,在前人浩如烟海的墨迹大观中探幽发微,去寻觅、陶冶、积淀自己的风格。每一个艺术家都只不过是艺术沧海中的一粟,而每一代艺术家都只是艺术殿堂下闪身即逝的匆匆过客,从事书法艺术创作不经过十年磨一剑,甚至数十年的践行历练,又怎敢在艺术上期待真正的成功。故我的书法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