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文联>各地文联传媒

《花的原野》

时间:2014年04月22日 来源:内蒙古自治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作者:
0

  《花的原野》是在建国初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由第一代蒙古文文学同仁努力创办,成长发展,壮大至今。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党的文艺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当代文学事业出现了茁壮成长的良好局面,相继涌现出阿·敖德斯尔、巴·布林贝赫、葛日乐朝格图、齐木德道尔吉等作家,各类体裁的蒙古文学争相出炉。早在1954年,内蒙古文联创编室工作人员伊德新、达·吉格木德苏荣、齐木德道尔吉、松莱等同志向有关人士提议创办蒙古文学专刊,为文艺工作者提供创作园地。刊名定为《内蒙古文艺》(《花的原野》的前身)。提议得到著名诗人纳·赛音朝克图先生的大力支持,经他的努力,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内蒙古文联等上级有关部门同意了这一提议。是年,便开始投入筹备工作。1955110日,伊德新同志负责编辑的首期《内蒙古文艺》面向读者出版发行。从而我国蒙古族有了自己的综合性文学期刊,新一代蒙文作家有了发表作品的园地,当代蒙古文学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伊德新同志是《花的原野》文学期刊的第一任主编,纳·赛音朝克图先生任业务指导。 

  19551月到l95612月,《内蒙古文艺》不定期的出版发行l5期。 1956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工作会议胜利召开,成立了中国作协内蒙古分会,纳·赛音朝克图任主席,为当时的办刊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时,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艺交流日益频繁,还兴起了《收集民间文学》和《收集民歌》等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创作活动。在这种大好的历史背景下,《内蒙古文艺》开始走上正规化的办刊道路。1957年,《内蒙古文艺》正式更名为《花的原野》文学月刊,而且在内蒙古文联的领导下,进行了机构调整。编辑部明确树立了“贯彻《讲话》精神,让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办刊宗旨。内蒙古文联对编辑部的机构作了调整。伊德新同志出任主编,编辑部有七人,这样组成了完整的机构,分工更加明确,编辑力量得到加强。通过编辑部全体人员的努力,改变了刊物不定期出版发行的局面,从l957年第一期开始正式办成月刊,每年出刊12期,每月定期出版发行的办刊制度。从这一年开始,《花的原野》文学月刊还增设了《名作欣赏》、《传统文学》、《评论、理论、研究》、《史诗》等各种新颖的栏目。l959年,阿·敖德斯尔同志任主编。 

  l9571960年是《花的原野》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办刊取得辉煌成绩的四年。在作品质量、社会影响力、发行数量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在《花的原野》的发展史上树立了重要的里程碑,为当代蒙古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蒙古族新文艺的发展,为五十年代的内蒙古文艺事业做出了重大的历史功绩。 

  196012月,在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因财政困难曾停刊半年,于l9614月复刊。从19614月到l9664月,在这段非常年代,《花的原野》曾不定期出刊,也曾成为双月刊,走过了不寻常的路。但领导班子和编辑们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使刊物威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19665月始,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花的原野》无限期停刊。直到19725月,以《革命文艺》(试刊)为刊名复刊,由原内蒙古文化厅艺术处朝克同志兼任编辑部主任,并由达瓦敖斯尔和乌力吉巴图两位同志负责业务工作。l973年又改刊名为《内蒙古文艺》(试刊),由作家扎拉嘎胡同志兼任编辑部主任,特·达木林同志和达瓦敖斯尔同志任副主任。l9784月,正式复名为《花的原野》文学月刊。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花的原野》有了新的活力,办刊工作有了新的起色。自1980年至l981年间由伊德新同志兼任主编,自1981年至l9843月由巴·敖斯尔同志任《花的原野》代主编。编辑部领导班子带动编辑们努力抓好办刊工作,摆脱各种思想束缚和干扰,坚持办刊的正确方向。通过他们的积极工作,广泛宣传,作家队伍也活跃了起来。1979年,在《花的原野》的《评论》栏目和《佳作选登》栏目的基础上,诞生蒙文评论刊物《金钥匙》和《世界文学译丛》两个期刊,与《花的原野》一同在蒙古文坛并驾齐驱,发挥各自的作用。 

  19843月,由力格登同志任主编。l986年,由《花的原野》建议策划,全国各蒙文期刊组织成立中国蒙文期刊学会。 

  2002年初,内蒙古文联党组对《花的原野》顺利地进行了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主编负责制。经过公开竞争,纳·乌力吉巴图同志出任主编,通过竞争上岗,一批中青年优秀人才走向编辑部领导和环节干部的岗位。为适应读者的要求,提高刊物质量,编辑部采取具体措施,对刊物进行了全面改进,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2004年《花的原野》的办刊工作更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全区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对《花的原野》的办刊工作给予鼓舞和指导。从第一期开始,对《花的原野》的封面装帧、纸张、版式等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刊物以新的面孔与优秀的作品,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2005年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2003年开始,《花的原野》编辑部又接办了《世界文学译丛》,成立译文编辑室,负责该刊的编刊工作,将其办刊工作引入正规化发展轨道。2004年,《花的原野》与内蒙古科技信息网的工作人员一同建设了全国第一个蒙古文杂志网站——《花的原野》文学网站。 

  《花的原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勤奋耕耘,不断壮大,发展成为中国蒙古文品牌期刊。历史证明,多年来,《花的原野》作为全国第一家蒙古文学期刊,不辱使命,从政治到业务等方面都保持着良好的办刊传统,为我国蒙古族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全区乃至全国蒙古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 

  历任领导 

  1、伊德新:1955年—1959年期间先后任《内蒙古文艺》(《花的原野》的前称)、《花的原野》主编,1978l981年期间先后任《内蒙古文艺》、《花的原野》主编。 

  2、阿·敖德斯尔:l959年—1966年期间任《花的原野》主编。 

  3、巴·敖德斯尔:l981年一l9843月期间任《花的原野》代主编。 

  4、力格登:19843月—20022月期间任《花的原野》主编。l984年—l989年期间负责《花的原野》、《世界文学译丛》、《金钥匙》等三个刊物的同时,分管《花的原野》。 

  5、纳·乌力吉巴图:从20022月至今,任《花的原野》主编。从20031月开始兼任《世界文学译丛》主编。 

  成果影响 

  一、 策划组织四届“八骏”杯大赛 

  八省区 “八骏”杯大中专及中学生蒙古文文学作品大赛是由八省区蒙古语文工作协作小组办公室、内蒙古文联、内蒙古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民委联合举办,由《花的原野》杂志社具体策划组织实施的全国性大赛。大赛办公室设在《花的原野》杂志社。该大赛以繁荣蒙古文文学创作,推动全国少数民族文学梯队建设为宗旨,面向八省区大中专及中学生。200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参赛范围约1012省区30所大学和近200所中专及中学,每届参加预赛学生约6万人;每届获奖学生数量1200余人,另外设有单位组织奖5060个、组织奖(个人)8090名、辅导教师奖160170名。“八骏”杯大赛在全国尤其是在我国蒙古族聚居的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甘肃、新疆、北京等市省区产生广泛影响,已成为全国性民族文化品牌活动。四届八骏杯大赛的参赛规模、参加的学生人数、作品质量一届超一届,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质量,对学生语言文学素质的提高,对大力培养新一代文学队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已被列入自治区重点扶持的三大文化品牌活动之一 

  二、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蒙古族文学大发展大繁荣。 

  近十年来,《花的原野》多次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创作笔会、学术交流会、作品研讨会以及创作训练班、讲习班、函授班等活动。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花的原野》杂志社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了短篇小说、散文、诗歌、中篇小说等有奖征文大赛。从20043月至今,已颁发了三届蒙古文学《花的原野》奖。组织或联办中国蒙古文学巴林笔会暨著名作家阿·敖德斯尔作品研讨会、全区蒙古文学《霍林郭勒》笔会等各种形式的作品研讨会、创作讨论会、学术交流活动等近二十次。这些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作者的创作热情,有力地推动了蒙古文学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对拓展刊物发展途径,推出精品,活跃蒙古文坛,有着深远的意义,也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作出了新的贡献。 

  三、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长期以来,《花的原野》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严格遵循三审制,紧紧围绕大草原、大西北特有的文化氛围,力求形成独特而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抓头条,抓精品,抓出了成绩,抓出了品牌。《花的原野》作为民族文学的著名品牌,半个世纪以来,培养了许多当代著名的蒙古族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及3000多名民族作者,发表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有一百多篇(部、首)作品获l10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 19届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和12届《朵日纳》文学奖。 

  另外,还有不少作品被译成汉、日、英、法、俄、朝、意大利文和西里尔文等中外各种文字,刊载在国内外一些重要刊物上,受到了国内外读者和文学界人士的高度评价。《花的原野》又是我国蒙古语文教材的重要作品来源。几十年来,有几百篇()作品被选入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教材。 

  在向我国广大蒙古文读者介绍中外名著方面,《花的原野》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花的原野》长期开设了“名作欣赏”栏目,专门介绍中外名作,近几年重点介绍了获“鲁迅文学奖”的中短篇小说。 

  1979年,在《花的原野》的《评论》栏目和《名作欣赏》栏目的基础上创办的蒙古文评论期刊《金钥匙》和译文刊物《世界文学译丛》,在评论和翻译名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花的原野》所获奖项 

  《花的原野》始终保持着她的权威性、前沿性、一流性,为蒙古文学的繁荣与发展、民族团结、祖国边疆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党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表彰。l989年在全区期刊评比中荣获19851989年度自治区优秀期刊奖和“最受读者欢迎期刊”奖;l990年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园丁”奖;1991年荣获首届华北五省区“十佳”期刊奖;1994年荣获华北五省区优秀期刊奖;l989年被评为自治区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先进集体; 2000年荣获自治区首届“内蒙古期刊奖”(一等奖),同年又获华北五省区优秀期刊奖;2000年被列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行列;20049月荣获首届北方八省区十佳”期刊奖(一等奖)2005228日,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即二等奖) 

  人才队伍 

  一、《花的原野》培养的作家队伍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如今,《花的原野》在全国和全区范围,举办各种文学学习班、培训班、笔会、座谈会、作品研讨会,为蒙古族文学事业培养了大批的文学人才。五十余年来,在《花的原野》上发表作品的作者有3000余人,其中有近一半作品是作者的处女作。有一批作者通过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了著名作家和诗人,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名的纳·赛音朝克图、敖德斯尔、巴·布林贝赫、齐木德道尔吉、葛日乐朝格图和近20年间成名的莫·阿斯尔、力格登、阿云嘎、阿尔泰、敖力玛苏荣、勒·敖斯尔、齐·莫日根、满都麦、嘎·希儒嘉措等一批老中青优秀作家、诗人,他们是当代蒙古文学最具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诗人群体。这些著名作家和诗人的大多数作品,尤其是成名作,几乎都在《花的原野》上发表。 

   二,《花的原野》的编辑队伍 

   《花的原野》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因为《花的原野》始终起着蒙古文学核心期刊的作用,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内蒙古文联党组一直非常关心《花的原野》编辑队伍的建设,编辑部本身也非常重视提高编辑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几十年来,《花的原野》不仅在社会上培养了大批文学人才,也在自己编辑队伍当中培养了不少著名作家和诗人。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花的原野》担任领导并从事过编辑工作的纳·赛音朝克图、伊德新、阿·敖德斯尔、齐木德道尔吉等人是《花的原野》的骄傲,也是蒙古文学的骄傲,在他们的带动下成长起来的巴·敖斯尔、道·亚林皮勒和后来的力格登、阿尔泰等人,都是在《花的原野》这个文学花园里辛勤工作几十年而成长为著名作家、诗人和编辑家。现在,《花的原野》的编辑队伍,主要是由有关高等院校毕业的优秀人才组成,无论在业务能力、政治素质和学历职称方面,都保持着蒙文期刊编辑行列的一流水平。目前在14个正式职工当中,有两名编审,五名副编审,二名中级职称者,其中有三名归国留学生,两名硕士,l3人有大学以上学历。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