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认识 开拓视野 交流思想 提升信心
http://www.cflac.org.cn     2011-10-28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深化认识 开拓视野 交流思想 提升信心

——第二届中国曲艺高峰(柯桥)论坛在浙江绍兴成功举办

论坛开幕式现场

聚焦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曲艺发展

——第二届中国曲艺高峰(柯桥)论坛综述

    10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曲协、浙江省绍兴县人民政府等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曲艺高峰(柯桥)论坛在绍兴县举行。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协名誉主席罗扬,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中国曲协顾问朱光斗,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耀鹏,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吴天行,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巡视员朱丽华,中国曲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刁惠香等,以及中国曲协副主席李时成、崔凯、吴文科、郭刚、程永玲出席论坛有关活动。论坛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曲艺研究者、管理者、教育者、曲艺演员,以及高等院校、艺术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曲艺这一主题,从曲艺发展与价值引领、文化体制改革与曲艺发展、曲艺传承与创新、全国曲艺小剧场发展状况、曲艺教育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分设若干议题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在主旨发言单元,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仲呈祥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文化自觉与自信,以及刚刚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发展的观点,列举当下文艺界诸多实例,生动阐释了文化自觉与自信和曲艺艺术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仲呈祥表示,新的艺术学科建设中,曲艺应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曲艺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可以且应该进入高校。针对当下文艺界盲目创新的现象,仲呈祥认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最好的,任何创新都不能把原有的本体特征丢失了。董耀鹏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大力扶持、加强引导,促进曲艺小剧场繁荣发展》的主旨发言,他将当下曲艺小剧场大致分为经营性小剧场、公益性小剧场和自娱自乐型小剧场3种类型,并对每个类型的曲艺小剧场的主要特点给予阐述。董耀鹏还总结了曲艺小剧场的作用,并从内外两个层面分析了当下曲艺小剧场存在的问题。他表示,中国曲协已经将曲艺小剧场全面纳入工作视野和业务范畴,并给予小剧场更多的关注与扶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在评奖、办节、展演等活动中为小剧场创造更多的空间。

    总结本次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所关注的话题,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多元化文化格局下的曲艺全局性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曲艺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论坛上不少专家学者的议题高屋建瓴,集中体现出对曲艺发展的全局性思考。大家直面曲艺发展的实际,审视制约曲艺发展的症结,对曲艺艺术整体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曲种的发展策略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贵州省织金县作协秘书长邹正国从多元文化的概念入手,对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曲艺发展现状和曲艺创作进行了思考,对当前曲艺发展的恶俗现象、中国曲艺在多元文化格局下的现状和对曲艺的认识误区进行了具体分析。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刘雷表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多元文化格局变化莫测,任何一门艺术形式想在多元文化格局中生存并保有一席之地,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符合大众审美的趣味和倾向,一门艺术的消亡必然因其本体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大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所以,我们不仅要从文化环境中摸索曲艺发展的模式,更要从曲艺艺术本体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与探讨。上海市黄浦区创作研究室主任徐开麟认为,多元文化的格局对于全体观众来说,已经没有或者缩短了接受每一种文化的距离,而对于极具观众缘的中国曲艺艺术来说,以新的时代风采与多元文化共处,坚持本民族的先进文化宗旨,坚守是存在的必须,创新是发展的必然。

    对曲艺传承与创新观念的大胆探索

    曲艺的传承与创新是本次论坛的重点话题之一。广西曲协名誉主席李侃表示,对于曲艺的创新只能是不断推出曲艺的新节目、新形式、新技巧和新风格,而不是别的。从根本上讲,开拓创新与发扬传统是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必然发展。为了更好地创新曲艺,我们首先必须把握曲艺艺术的本质特征,只有牢牢掌握这一点,我们在继承和创新中才能游刃有余。而在山东省曲协主席孙立生看来,靠作品传承是曲艺规律、靠作品支撑是曲艺生命、靠作品创新是曲艺正道。

    此外,从提交的论文来看,杨远承的《对贵州传统曲艺现状和传承的思考》、王国军的《浅谈赵派河南坠子的音乐创新——缅怀恩师赵铮先生》、于雅琳的《传承中的继承、继承中的创新——徐州琴书历时衍变寻轨》、叶海琴的《浅议传统曲艺温州莲花的传承与保护》、黄吉祥的《也谈绍兴莲花落的传承与发展》、柳青的《浓浓小曲、传承创新——浅析“永新小鼓”的传承与发展》等,分别从具体曲种角度为曲艺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可行的措施。

    关注曲艺教育和人才培养

    长期以来,优秀的曲艺人才匮乏是制约曲艺长足发展的一个瓶颈,而要为曲艺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后备力量,加强曲艺教育势在必行。河南省曲协副主席王新国认为,曲艺教育要紧跟时代,要面向青年人、面向未来,多写、多演、多深入生活是曲艺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根本。他表示,曲艺人才的培养一直走的是“口传”,师傅带徒弟的路子,这样的培养方式确实对曲艺人才的培养、曲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新时代的曲艺教育要打开思路去探索创新曲艺人才培养的路子,为此他建议,坚持继承创新,不仅师傅口传身教,还要博学众长;学好专业,继承传统,练好基本功。河南省曲协顾问庆遂增也认为,长期以来,曲艺界一直沿用“以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心传口授”教育方法虽然能够教授弟子一技之长,但有很大的局限性和门户之见,不能全面开发弟子的智力,致使曲艺界有不少人艺而不文,所以加强曲艺教育改革,构建曲艺现代教育体制尤为重要。他建议,构建曲艺现代教育体制必须与国家现行的教育体制接轨,统一学制,统一教材,可分为大、中、小3个时段;构建曲艺现代教育体制应当引起社会关注,关键在领导;构建曲艺现代教育体制要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公办民办并举,也可以民办公助,群策群力大办曲艺教育事业,大力开发曲艺人才资源。谈到具体该如何加强曲艺人才培养,江苏省文联办公室吴建勤建议,要提高对曲艺本体的认识,激发曲艺工作者的使命感;要增加演出实践机会,提高曲艺工作者的技艺水平;要营造持续学习的环境,为曲艺工作者再攀高峰输送营养;要以评奖评优促进竞争,全面提高曲艺工作者的能力;要加强交流,开拓曲艺工作者的视野;要倡导积极奉献的精神,促进曲艺演员德艺双修;要创办曲艺学校,对曲艺工作者实施科学化的培养。在山西省曲协常务副主席张月军看来,要传承并发展曲艺艺术,娃娃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抓住娃娃才是抓住未来,才是抓住曲艺发展的根本。他表示,从曲艺与社会的关系看,曲艺创作面对娃娃生机无限;从曲艺的未来看,曲艺创作面对娃娃前景远大。

    跳出曲艺看曲艺

    面对当下曲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部分专家学者不再局限于以往“就曲艺论曲艺”、“就曲种论曲种”的小圈子、小院落,而是更多从大文化角度出发,探寻曲艺的文化精神和审美价值所在,寻求曲艺向前发展的方向,体现出不同以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拓宽了思路。上海大学教授张祖健认为,我国社会经济民生的快速发展对曲艺提出了健全曲艺艺术链、完善曲艺产业链、规划曲艺价值链的3大建设任务。曲艺应该规划自身的价值链管理政策,作为曲艺建设的抓手。山东省曲协副主席边茂田表示,曲艺被冷落与经济发展、科技提升、社会进步有一定关系,而不单单是因为曲艺本身。当然,曲艺本身面对此情此境也有一个改革创新问题,也有一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应对的问题。利用现代传媒发展曲艺固然重要,但曲艺家走出来,亲身到民间乡土去,面对面地服务于基层老百姓更重要,这也是曲艺发展的根本所在。武警河南总队文工团创作室主任陈红旭则将中国曲艺与布莱希特戏剧表演体系进行对比后指出,中国曲艺表演体系与布莱希特戏剧表演体系有着异曲同工的艺术魅力,而且布莱希特戏剧表演体系的形成也间接地受到了中国曲艺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民族艺术充分自信起来,以实际行动履行好中国曲艺人的职责,认真研究、总结、发扬曲艺事业。

    董耀鹏在总结本次论坛时表示,本次论坛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要举措,论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家通过交流和研讨,深化了认识、开拓了视野、交流了思想、增进了友谊,提升了信心,针对各位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中国曲协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认真研究和总结,及时整理论坛的理论成果。曲艺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的指导和支撑,中国曲协今后不但要坚定不移地将论坛办下去,而且要争取越办越有特色,越办越有影响,从而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实现曲艺事业的更大发展。

    (中国文联网记者 董大汗)

领导同志为优秀论文获得者颁发证书

优秀论文获得者合影

重点发言摘要

    绍兴莲花落的“拿来主义”

    施王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科研处一级作曲)

    可以说,绍兴莲花落是在吸取人家长处的基础上成长发展起来的。起平落是很多民间说唱及戏曲共有的结构,绍兴莲花落在起平落基础上,逐渐形成(过门)→起→平→落→说的格局。绍兴莲花落在(音乐)“起落句”上呈“下上”结构,即从原来上re下sol的落音,变为现在上sol下La的落音,这种在文句上产生稳定、音乐上产生不稳定的结构形式,是从南词摊簧和由南词摊簧发展而来的乱弹中学习借鉴而来的。绍兴莲花落发展衍变的几个重要时期,正是我国历史大变革、大转折的重要当口,那时,人民各阶层都迫切需要他们的代言人,说唱艺术工作者们最容易充满激情地创作出和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血肉相关的作品来,用说唱形式和观(听)众见面。这样的作品能够深深震撼观(听)众的心灵,鼓舞他们行动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绍兴莲花落的历史证明,只有适于社会条件,满足观(听)众的审美需求的民间说唱可以生存、发展,不适于社会条件、满足观(听)众的审美需求的民间说唱则将被淘汰。

    探寻徐州琴书的历史轨迹

    于雅琳(江苏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

    徐州琴书由最初的民间小唱、小曲发展到说唱形式的曲艺艺术,但音乐始终作为主要的表现载体和手段得以传承,即使在起到辅助作用的唱扬琴和琴书中,音乐也在有限的空间内作最大限度的发展。徐州琴书的历次变革实际上就是适应这种小规模演出经济效益的要求。唱曲时的女艺人可以一人自唱、自奏,板腔体弦也可以做到一人奏唱将“雅唱”的联曲体丝弦推向市场,从而缩小演出规模和参演人员,唱扬琴也可以做到一人走遍天下。而扬琴戏则要配备行头、专职乐队、租借场地,在走向市场的经济体制中演出成本骤然升高,不适合低成本操作,所以逐渐退出舞台。目前的民间艺人仍固守着低成本的演出模式,以单档和双档的形式演出。徐州琴书起源于民间乡土艺术生活,依托的是普通百姓的喜好,从其出身来说就适合生存和传承于民间,它是一种俗文化,在市镇茶馆与民间集会时有适合其生长的环境和土壤。

    春晚相声小品要民间化

    鲍震培(南开大学教授)

    回顾春晚相声和小品携手走过近30年的风风雨雨,有过辉煌,有过徘徊,有过低迷,但是它们一直都在奋斗着,这一点观众是有目共睹的。春晚相声、小品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是学术界最为关注的问题。要解决问题,艺术创新和多元化是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无论是相声还是喜剧小品都是民间的大众的艺术形式,只有植根民间草根文化,并不断探索和发扬通俗文化的喜剧性,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春晚相声和小品要继续向前发展,要防止程式化,要民间化防止宫廷化,要大众化防止小众化,要真实防止虚假,要多样防止单一,要创新防止固步自封。我们不仅尊重雅文化,也要尊重俗文化,尊重草根艺术。我们要抓住春晚相声和小品艺术发展规律的两个基本点——创新和喜感,研究喜剧艺术创作规律。我们要解放思想,破除刻板印象、教条主义,尊重喜剧艺人,尊重大众审美,我们要敢于发出自己思考的声音。

    小剧场相声的喜和忧

    陈连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

    当前的小剧场相声虽涌现了一大批相声新人,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作品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演员水平参差不齐;表演上良莠不齐;除了个别团体外,各民营团体之间处于隔裂状态,缺乏沟通、抱残守缺,不能实现相声文化市场有机整合等等。相关管理部门应经常走下去,细心了解观察各团体的发展情况,通过曲协资源优势为优秀团队提供更多的支持;充分地利用资源优势与各地民营团体一起,对传统的相声进行挖掘整理,为发扬传承优秀的曲艺文化共同努力;通过有针对性的比赛,交流演出活动促进相声团体之间沟通交流,推动小剧场相声的精品战略;转变传统管理思维模式,听取这些团体演员的心声,针对他们的需要和困难,给予更多地扶植和帮助,做好引领和领导工作,成为有机协作整体,对推动小剧场相声艺术发展;积极支持新作品创作,组织有创作能力的演员,资深相声作者,包括资深的票友和听众定期进行坦诚创作交流会;通过媒体的影响力,对优秀的相声团体和个人,进行针对性的采访和宣传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各类慰问演出活动,扶植新作,推动小剧场相声健康发展。

    全面建构曲艺价值链

    张祖健(上海大学教授)

    曲艺应该规划自身的价值链管理政策,作为曲艺建设的抓手。在漫长的曲艺发展史中,虽然历代社会管理者都要求各类艺术须“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但由于曲艺样式多为散漫的乡间说唱,艺术活动单位少则为个体,且多是冲州走府,流动性很强,演出单元封闭性强,其社会管理通常比较散漫。当社会历史进入工业社会、文化艺术及其传播进入大众化时代以后,整个社会的文化生产、传播以及欣赏效果就开始被整体重视。这是因为现代工业和金融已经把整个社会甚至全球生产力变成经济链、文化链,追求全球化水平,即使新媒体时代的后工业社会也没有改变这个历史特点,因为大工业时代社会需要生产力整合,追求社会文化建设的整合。为适应这样的时代要求,曲艺管理机构应该制定相应的曲艺价值链政策,促进曲艺“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草根相声的昨天与今天

    岳永逸(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由于具有演者和观者共同进化的关系,撂地相声与它的母体八角鼓一样,同为“自由的艺术”。新中国成立后,江湖艺人成为人民的文艺工作者,原本是生计和娱人的撂地相声向政治化的相声转变,以宣讲教化为主。在社会和文化都呈单一、肤浅的“青少年化”并片面追求效益与利润的洪流中,在保护和发扬民族民间文化、回归传统和民间的镜像下,将郭德纲在天桥说的相声定格为“草根”和“非主流”相声的表述,隐含了社会转型期的个人主义与民族主义间的张力和社会各界共谋将“传统”相声转换成商品的努力。不同年代的每一类相声都是特定年代的产物,都是相声这棵大树上的不同枝丫,接近相声本源的同时也不得不远离本源并不同程度地背叛或者说否定前一阶段的相声,但这种背叛或否定又不一定就是在进步,反而有可能是倒退。而当下“草根”相声的表述与叙事也就成为当下不同群体表达自己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的一个工具与策略,并具有了浓郁的意识形态色彩。

    曲艺:历史文化研究的宝库

    徐枫(甘肃省曲协副主席)

    甘肃境内的民族民间曲艺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在当前多元文化格局下及甘肃文化建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在中国曲艺的基础理论研究中起着资源性、文献性的重大作用。甘肃民族民间曲艺具有深邃的内涵和浩瀚的蕴藏,它的珍贵资料和文献的历史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所带来的和产生的价值意义与成就展示是人们所料不及的;甘肃的民族民间曲艺是丰富多彩的,她与其它民间艺术诸品种如民歌、戏曲、民间舞蹈相互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丰富多彩的甘肃民族民间曲艺,为当今的艺术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资源,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推动多元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甘肃的民族民间曲艺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外学者、专家研究甘肃的民间文学、研究甘肃的历史、研究甘肃的宗教活动、研究甘肃的民俗风情提供了形象、系统、丰富、可靠的资料。总之,甘肃的民族民间曲艺是多元文化格局中的重要文化资源和艺术形式,对它的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对它的有力保护和抢救性的开发是我们的职责。

    作品是安身立命的本钱

    孙立生(山东省曲协主席)

    靠作品传承是曲艺规律。我们便有责任给今天曲坛的诸位“师父”与“弟子”提个醒:收徒或拜师仪式举行后,你们是否亦践行过这样的优秀曲艺传承传统——传授或学习过“段子”?靠作品支撑是曲艺生命。艺术的灵魂是个性,艺术的生命是创新:不断创作、排练、演出新作,可以不断激发、开掘曲艺创作的热情与发展的潜质,在滋养并凸显个性的同时让艺术之生命始终充满活力,从而最终实现用作品传承与发展的目标。从曲艺家的本质使命来看,靠作品支撑才是其安身立命的本钱。靠作品创新是曲艺正道。“续香火”、“仪式”、“收视率”都可以用“其他”去制造;而承当传承、发展的“接力棒”,却唯有影响时代的作品——它是传统的成就,亦是传统的载体;是时代的风貌,亦是时代的精神。于是,它的传承便不可能像左手递右手那般简单,只有牢牢地从前人手中接过,经过一段拼命奔跑的过程,才有可能将其稳稳地传递到后来者的手中。

    笑在似与不似之间

    李祥林(四川大学教授)

    四川谐剧的“笑”是智慧的“笑”。这“笑”超越简单的生理层面,绝不是四川话所贬低的那种强搔胳肢窝式的浅陋的“呵人笑”。谐剧也是假定性艺术,用“本色”界定谐剧表演,其中道理值得从艺者好好琢磨。谐剧的“笑”是崇尚本真的聪明人的“笑”,这“笑”深深地植根在创作者“真情”的土壤中。谐剧对演员表演提出了严格要求,也为演员展示才艺提供了自由空间。谐剧是随时代而产生的地方艺术,步入今天生活的四川谐剧,秉承着王永梭创造精神的谐剧人,依然没有停止他们的创新探索。比如说由四人演出的《麻将人生》,每个演员的的确确都是在“一人独演,独演一人”,但角色与角色之间又彼此衔接呼应,从而共同完成了整台节目。初看不似谐剧,细想又是谐剧。这种向前跨步的探索是否可行,观众们可以见仁见智,但在我看来,正是在这种“似与不似”(借用画坛巨匠齐白石之语)之间,有创造的玄机妙味可供我们去回想去琢磨。

分组讨论

    第一组

    本组专家学者结合各自关注的话题,进行了较为热烈的研讨。上海市曲协理事沈善忠在发言中反复强调要研究观众,要研究曲艺观众经济学,提出曲艺要扬己之长,克己之短。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周锡山以评弹为例,表达了他对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曲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思考。他表示,评弹当今面临的问题有很大的代表性,如果能寻求到解决评弹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好方法,对其他曲种也有一定的启发。北京曲协副主席李立山着重指出了写相声的不会说相声、说相声的不能写相声的尴尬现状,并指出新相声人和相声新人的区别,以及对大学生说相声和说相声的大学生要进行具体分析。吉林省剧协理事贾慧敏以自己的导演经历,论述了二人转如何假借其他艺术形式为我所用,增强二人转自身艺术魅力。青海省曲协会员朱嘉华通过对西宁市曲艺社的实地调查,总结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简要介绍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她认为,政府支持是关键、组织培训是途径、继承传统是基础、改革创新是动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蔡源莉阐述了她对曲艺剧团体制改革问题以及曲艺剧团历史及现状等方面的研究。张祖健则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民生的快速发展,我们要在时代大背景下研究曲艺。

    第二组

    大家的发言既有曲种、曲艺家的个案研究,也有从实际出发,反思当下曲艺在传承与发展中所取得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大家认为,这次论坛是一次高质量的论坛。大家在探讨的过程中传递了很多新信息,从中让我们感受到大家对曲艺研究的担当,也看到曲艺理论建设的希望。大家的讨论可归纳几个关键词。1.概念。大家认为,曲艺理论研究中很重要的几个环节是要对一些概念进行厘清。比如说对于小剧场这个概念,还需要在理论上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解释;对于少数民族曲艺这个概念,大家表示需要进一步规范,有些少数民族艺术形式能否纳入少数民族曲艺中,或者说它们作为少数民族曲艺样式的理由是什么?2.环境。针对当下曲艺生存环境的不够优越,大家认为一方面需要修复和优化曲艺发展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对评奖环境进行规范,从而保证评奖更加公正更具权威性。3.本体。看完一些场次的演出后,大家感觉,现在的曲艺创新中出现了许多丢失曲艺本体的现象,使得曲艺的本质特征变得比较模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不是创新,而是一种倒退或迷失。4.建设。大家认为要加强曲艺队伍建设,特别是创作和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领导队伍的建设,各级曲艺领导在自己的岗位上应有相应的作为,等等。

    相关链接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曲艺艺术的发展面临前着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广大曲艺工作者、曲艺理论家们应当从大文化的角度出发,探寻曲艺艺术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和审美价值,直面曲艺艺术的发展实际,探讨曲艺艺术的生存现状,研究曲艺艺术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曲种之间的发展策略,审视制约曲艺发展的症结,寻求曲艺事业发展的方向。中国曲艺高峰(柯桥)论坛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大环境下应运而生。中国曲艺高峰(柯桥)论坛自2009年举办以来,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每一届都吸引了大批关心、热爱曲艺艺术的专家、学者。他们围绕中国曲艺的当代特征、现代传媒下的曲艺、传统曲艺与创新思维、曲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主题,展开交流和探讨,为中国曲艺的发展积极献计献策。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届中国曲艺高峰(柯桥)论坛的举办,是中国曲协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们相信,在全国广大曲艺艺术家、曲艺工作者和曲艺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曲艺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曲艺事业也一定会更加繁荣、更加多彩!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