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玺璋:实事求是 有话直说
http://www.cflac.org.cn     2011-10-21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者按:10月13日,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在京联合召开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相关领导,多位文艺家、评论家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等媒体有关文艺评论工作负责人出席座谈会。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努力开创文艺评论的新风》重要讲话(讲话全文详见本报2011年10月14日第一版)。与会者充分肯定了《中国艺术报》近期文艺评论取得的成绩,围绕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展开了热烈的研讨。现将座谈会发言摘登刊发,以推动文艺评论工作的健康发展。

    主流媒体要有担当意识,这个担当意识就是我们说的道义,“道”就是我们常说的国家主流的文化艺术精神,“义”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义。翻看《中国艺术报》的时候我很有感触,它的文化立场、批评的出发点都是从道义出发的,它心里有底,所以敢说。

    我看到近期《中国艺术报》上刊发了一篇批评话剧《我们的荆轲》的文章。这个戏很多人都看过,但是我没有看到各报批评这个戏的声音。我想原因在于这部戏是名剧院的作品,又是名作家的作品。但是《中国艺术报》有批评,而且批评很准确,指出这出剧把一个民族历史上2000年流传下来的英雄改造成为一个很庸俗的小市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文字,我十分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今天来讨论向《中国艺术报》学习什么?我觉得是敢于承担的精神,而且我从中体会到,做批评有三点要遵循的原则。

    一是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文艺报道要实事求是,不能把好的东西夸大,不能把不好的东西掩盖。媒体介绍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不能完全被市场所掌控,应考虑到这个报道对观众负什么责任。

    其次要有话直说,开门见山,说话很痛快。有些话说得不痛快,因为心里面有各种私心杂念,担心的东西很多,这些担心都影响了文风,不能把话说得很明白,必须在文章里绕弯子;再一个有很多博士、教授愿意给报纸写文章,他们有很多优势,有自己理论的素养。《中国艺术报》带来很清新活泼的文风,不用担心各种各样的关系和压力。

    第三,应该有开放和包容的精神,我们提倡批评,我们也应该包容反批评,应该有这样一种讨论的风气和百家争鸣、生动活泼的文化局面,应该让各个方面能够说话,反驳了一篇文章,报纸上应该有来去的讨论,很多东西在讨论中才说明白,谁也不能够把一个作品一锤定音,因为这不是一个小问题。

    很多戏,在私下讨论非常热烈,但是一到报纸上就是一个声音,大家评价非常好,很单调。我们的批评应该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各种各样的声音都能够听到,通过讨论不断地接近真理。

    (解玺璋为文艺评论家)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