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工作在群众艺术馆的基层舞蹈工作者,群众舞蹈是我们走出专业舞蹈院校后接触最多,也是关系最密切的一种舞蹈形式。
群众舞蹈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从农村至城市、从矿厂至机关事业、学校、街道的全方位活动范围;针对人群从农民、工人至知识分子,是全民性的。目前存在于群众当中的群众舞蹈主要以少儿舞蹈、中老年舞蹈和企业舞蹈为主。少儿舞蹈是作为少年儿童艺术素质培养的修养课程被设置,学习方式近乎专业的训练;中老年舞蹈的骨干力量则是离退休人员,他们多是抱着强身健体、陶冶情操、自娱自乐、丰富晚年生活的初衷学习表演舞蹈,所以对其的辅导虽然也部分采用专业舞蹈的训练方式,但也仅是点到为止,毕竟身体和年龄条件受限;企业舞蹈主要是群众文化馆与企业联姻,宣传、创办企业文化,为企业承办各类文艺活动而编排的舞蹈,所以企业舞蹈是追随企业活动而存在的,且具有明确的内容,参加的人以企业单位中的中青年舞蹈爱好者为主。这老中青三代的群众团体组成了现在的群众舞蹈,他们经常活跃在各自所在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中,登台表演更成为展示所学舞蹈的最好方式。他们虽然年龄悬殊,学习目的各不同,但是热爱舞蹈,喜欢展示自己风采的热情是相同的,而且无疑他们都从舞蹈的学习和表演中得到了艺术熏陶和身体锻炼。
面对这些非专业的舞蹈爱好者,针对主要以娱乐为主的习舞目的,对他们的训练也应采用因人而异、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而教什么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对中老年舞蹈的训练中尤为突出。经过长年的经验积累,我们基本形成了一套训练程序。首先是对形体的训练,这一训练以芭蕾和古典舞身韵为主,有选择的使用其中简单易学的动作,比如芭蕾的擦地、小跳、手位变换,古典舞的手眼身法步等韵律的训练,意图通过这些动作幅度小,能保护身体不受伤害,但又讲究规范、韵味的动作,使身体各部位逐一得到运动,从而从细微处修饰中老年人的体态,循序渐进地实现他们在形体和气质上的改变。
在群众舞蹈的教学中,除了有日常基础课程训练外,剧目的排练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习者最喜欢的课程,这主要缘于学员们可以通过表演作品,将日常所学综合运用,并且通过作品的表演,尤其是登台表演,满足自己表现的愿望,从中实现习舞的成就感。群众舞蹈所学习的作品涉及古典舞、民族民间舞、交谊舞几个舞种,剧目学习主要是照搬一些专业院团编排的,或是在各大比赛及电视文艺节目中演出过的优秀舞蹈作品成品为主,学习表演专业演员表演的作品时,虽然我们的学员从舞姿、力度、技术上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她们的情绪状态都把握得很到位。在学习成品舞蹈之外,根据参加演出活动的不同主题和需要,及表演者的实际情况,群众文化馆的舞蹈老师们也会原创一些作品,与前几年相比,目前群众活动的舞台上见到的原创作品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成品舞蹈的数量,这一红火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
近些年,基层群众舞蹈创作水平有了迅猛发展,首先源于我们有了人才储备。现在群众文化馆的师资多是专业舞蹈院校舞蹈编导、教育、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舞蹈素质和水准。这些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出适合非专业“演员”表演的舞蹈作品的动作、风格、内容等,游刃有余地运用有丰富内容形式的舞蹈作品,来满足不同层次的群众的审美要求,完成了群众舞蹈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其次,群众舞蹈在舞蹈编排既不脱离大众,又有一定的专业性方面,把握非常到位。当专业的舞蹈创作较多地强调舞蹈的本体或自律之时,我们的群众舞蹈却以其五花八门的职业、五光十色的生活拓展了舞蹈的表现领域。在群众舞蹈作品中,舞蹈所涉及的生活似乎更广阔,与生活的关系更密切,表现生活的角度更独特,无软度、无难度、无技术的表演非但没有让人觉得作品逊色,反而使人感觉到作品中所呈现的生活更率性、更质朴、更本色。它的独创性在于从实际生活出发,表现大多数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体现蕴含在平凡生活中却处处闪烁的普通人崇高的精神追求,其中不乏生活真谛。从舞蹈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来说,这种从具体生活出发所表现出的“独创性”值得我们去称道,特别值得专业舞蹈家们去关注。
从事群众舞蹈工作多年,使我深深体会到群众舞蹈要从“具体生活出发”,摒弃对“生活”做模式化、程式化的诠释,关注生活中那些所谓的“粗陋”形态和琐屑过程,勤勤恳恳,点点滴滴,最终把生活的粗粮酝酿成甘醇的美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