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众多已经和观众见面的作品里,9月20日至21日在后SARS剧场上演的现代舞作品《对不起那些岁月曾对不起的那些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用心去品味生活的思考者,挑起的那一份担当和敢于面对自己灵魂责问的那份坦诚。
刚刚毕业于北京舞院王玫老师门下的年轻编导刘梦宸,用一个演员独白的DV短片配上黑底白字的滚动独白和三幕表达清晰的舞蹈,说出了她一直都没机会开口的三句“对不起”。第一句是对父母;第二句,对朋友;第三句,对老师。
编者把父母作为第一个“对不起”所诉说的对象,似乎更有一种中国的人情味。唠叨又繁多的电话嘱咐,哪一个做儿女的人没有在某个不如意的人生阶段,产生过同样的反感呢?敷衍的回应,对应着回荡在剧场中,母亲那令人心酸而怯懦的声音;女舞者在小小的空间里目光呆滞;抽搐般抖动着双手双脚;烦躁的满场跑动、打滚、抓头、一圈一圈无休止的跑着……
对不起之于朋友,编导或许想用一种欢快的基调来表达那种形影不离和放松、简单的友情。色彩、时尚的元素在这里被演绎到了极致,通过迅速而巧妙的四次换装,略带着百老汇歌舞风格的表演把整个舞台的气氛带入了欢乐弥漫的大都市氛围中,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暖色炫目冲击。在铺垫了一个喧闹的基调之后,女主角的突然离去让这个光鲜亮丽的秀场瞬间失去了色彩,台上的五双眼睛聚焦在了一个黑色的圆凳上,静止。这一段编导对咖啡屋里朋友们嬉笑打闹的处理,与其说是舞蹈,不如说是带着舞蹈的哑剧,而这些生活化的动作语言却恰恰符合了刘梦宸所说的“我只是有一种表达的迫切欲望,就是想让每一个人看得懂,这种心情甚至胜于我对舞蹈动作本身的追求”。
最后一个对不起,留给恩师。用什么来表达一个反叛的学生和引路的导师之间的顺从和背离——一把收起的雨伞,师徒各握一端,有引路、有放手、有不协调,全部表现了出来。特别是老师惊慌心疼地扶起爱徒时的眼神,被舞者演绎得真实而又自然。
演出在DV短片和一行行文字的最后补充中结束,这是一场年轻人和年轻人的对话,是编导在追逐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时,敢于停下脚步,倾听自己的声音,对生活重新思考与审视。或许有的地方因为太急于想让观众看明白,而解释过多或写实过重,但这都不会妨碍她让人感动的独特魅力,也正因为真实,才让这个有着人情缩影的作品给我们一种冲动:好好地问问自己,不要在伤害过后才想起说“对不起”的人。
作为一个年轻的现代舞者,我们在沉迷于动作本身的同时,更应有一种责任:通过极富感染力的肢体语言来传达我们的感悟和感动,让看到我们作品的人有所启发。这一点,刘梦宸做到了。现代舞让人看得懂,也不失为一种既合情合理而又适时、有力的剧场艺术表现方式。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11级舞蹈专业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