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伦 1968年3月生于山东省临朐县。1991年9月至1995年7月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学习。1995年7月至今,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造型学院基础部。2004年4月至2006年6月,国家公派赴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07年6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博士研究生。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出版专著:
《王少伦——当代油画精品集》
《王少伦素描作品——名家习作》
《王少伦教学》
《王少伦——今日中国美术丛书》
《王少伦》(素描集)
主要展览:
20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
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
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开放的时代邀请展
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精选作品展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
“农民·农民”绘画作品展
中国油画写生作品汇展
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
奋进在现实主义艺术的道路上
——评王少伦油画创作
自从1995年《水》这件大幅具有现实主义品格的油画问世之后,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王少伦的名字开始受到美术界的关注。他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不断有新作问世,而且有宏大的抱负,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不久前,他的油画草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在奋力创作这幅宏构巨制的同时,其他已经酝酿好久的艺术构思,如《泰山封禅》(2005年)、《辛丑条约》(2006年)、《南京大屠杀》(2008年)的画稿等,仍在他心中被反复推敲、斟酌。在和少伦的接触中,我深深地感到,他是一位对现实主义油画着了迷的艺术家,是一位脚踏实地在苦干而又满怀激情的人。他决心在这条道路上贡献自己的精力与才智。
现实主义油画的技巧基础是写实造型,欧洲油画是从写实起步逐渐走向高峰的,历代大师都在写实领域的方方面面做出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19世纪末开始,在西欧,写实油画受到了表现性和抽象性等现代主义形态油画的挑战而逐渐式微,产生这种状况有很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也含有油画本体自身变革的因素。油画艺术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写实语言也不应该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这是毫无疑问的。值得讨论的是,写实油画会不会因为现代主义艺术形态的崛起而失去自身的艺术价值,失去继续存在的空间?对此,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在着热烈的争论。而上个世纪末新产生的观念艺术和用科技手段制作的新的图像,又对整个用手工创作的绘画发难,似乎观念可以替代绘画创作,新的、科技手段造成的图像可以替代甚至在表现力上优越于一切绘画作品。在一次次激进的思潮与运动中,写实油画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虽然它已经不是西方艺术的主要品类,但它仍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西方仍然有不少艺术家在执著地固守这块阵地,在探索写实油画表现力新的可能。我们不能在诸如当代英国艺术家弗洛伊德、西班牙艺术家卡西亚·洛佩斯等人追求真实性的作品前面无动于衷,也不能对20世纪俄国及其他东欧国家写实油画丰硕的成果及其今天的探索视而不见。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国,从开始接受和引进欧洲油画到今天,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几代先驱艺术家们在采用油画语言时,逐渐认识到油画对推动社会进步和丰富国人文化生活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他们在两个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学习和研究西欧古典油画技巧,赋予其中国文化精神。中国艺术家学习和研究的油画技法以写实为主,兼有表现性和现代性的技巧。值得提起的是,中国艺术家都有意无意地把自己从民族文化艺术中得到的熏陶和获得的营养,用于油画创造,融入中国艺术的写意元素,逐渐使中国油画的艺术语言具有民族风采。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280×570cm 2009年
少伦是从山东农村贫瘠的山区走出来的青年画家,在学艺的历程中,他克服了许多大城市青少年难以想象的困难,拜师求教,临摹名画印刷品,揣摩造型技巧……他用很大的精力学习素描、速写,训练自己的造型基本功,经过了许多挫折之后,终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校任教。
《水》是少伦的毕业创作。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作者,竟有如此的胆量和气魄,选择有数十个人物的现实题材作为绘画构图,表现一个与山区农民生存密切相关的主题。就人物塑造、构图经营、空间处理和色调关系来说,这幅画达到了相当水平,尤其在描写特定空间中的众多男女老幼、不同经历的人物形象上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更令人可喜。少伦因《水》这件作品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受到学院和社会的许多奖励。同时,这幅画传达出一个令人喜悦的信息,中国画坛多了一位虎虎有生气的青年油画家。他之所以如此自信和沉着,不仅是因为他有相应的艺术功力,有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而且有一种用油画艺术来反映人们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的信念,有来自农村底层的生活经历。当他手执画笔时,他脑海中自然浮现出那些他熟悉的人物和困扰着他们生存的问题。确实,少伦亲身感受过了山区乡亲们缺水的焦虑、痛苦和对水的期待,他能饶有兴味地说出《水》构图中人物形象的原型。当中国正步入改革开放高潮、人们逐渐走向富裕的时刻,这位青年油画家用生动的画笔刻画穷乡僻壤的农民掘井取水的困难,这幅画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在《水》之后,少伦的另两幅作品《1931年2月7日夜·龙华》(1997年)和《1978年11月24日夜·小岗》(1999年)反映了他之后创作的两种趋向:选取革命历史题材和关注现实农村的变革。前一幅是为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创作的革命历史画,描写“左联”成员,中国共产党党员柔石、殷夫、冯铿、胡也频等人壮烈牺牲的场面。少伦在处理先烈们就义前一瞬间的情景时,在表现不屈不挠的画面气势中,刻画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避免了英雄人物形象概念化的处理手法。
1978年11月24日夜·小岗 123×160cm 1999年
取改革开放初期对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发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作为作品题材的《1978年11月24日夜·小岗》,是一件语言质朴无华的佳作。安徽凤阳县的18户农民自发地试验生产责任制,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一事件之所以激发起少伦的创作灵感,是因为他是结合他家乡的变化来理解这一事件的。他既是画这一特定的事件,同时也是画自己的感受。画中人物形象取自他熟悉的农民,人物在明暗强烈对比的光线中聚会在一起,面对要做出在当时来说相当冒险的抉择,此时此刻不同经历和不同性格的人物,有微妙的心理反应。因为描绘的是室内灯光下的情景,画面色彩较为暗淡。乍一看,这幅画没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但细细观赏却是色调浑厚、丰富,有相当艺术格调的好画。
少伦在油画艺术上取得一些成绩之后,并没有产生满足感,反而觉得自己有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和钻研。他有机会到俄罗斯进修三年多时间,认真观赏和临摹俄罗斯和西欧油画名作,认真做造型结构与色彩的研究,艺术视野大为开阔,修养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对现实主义艺术的创作原理与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原来的艺术信念更加坚定。近两三年来,他一方面醉心于大幅主题性绘画的构思,另一方面也创作了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风俗画,如《父子》、《风儿吹过山梁》(2005年)、《王书记》、《收工》、《开春》(2006年)、《收奶》(2007年)等。在这些作品中,少伦除一如既往地描写他熟悉的农村生活外,他似乎更注意画面的空间层次和色调关系,更重视人体结构与色彩的结合,更关注人物形象的传神,他的创作比以前显得轻松、自由和富有灵动感。他知道,这些方面不仅是他需要继续努力的,也是中国写实油画需要继续解决好的课题。他也暗自下决心,在未来的大幅历史创作画中,继续解决好这些课题。
晨曦 180×200cm 2008年
少伦深知,对写实油画家来说,造型是必备的基本功,而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更是每个风格成熟的画家所必备的。看看少伦精心创作的素描、速写和人体油画稿,便可看出他是如何为追求运用结构与色彩的结合、深入表现客观对象、深入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而孜孜以求的。他把这些能力归纳为“基础”二字。他十分重视形的塑造,细致、深入地研究如何达到高度的形似而又不停留于形似,最后忘形而得“意”,即以形写神。他很讲究画面的整体性,注意物象之间在空间的统一、和谐,黑白灰关系的统一和谐,发挥细节描绘在整体构图中的作用又使其服从整体关系。他深有体会地说:“绘画要顾及表现手段的各个方面,比如线条、块面、明暗、体积、解剖、透视、冷暖、虚实、材料等,这些造型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深入细致地安排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娴熟运用,才能创造出好作品。”读他的画和他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决不单纯地沉醉在绘画技巧中,他很关注作为艺术家应该具备的知识、修养和品德,关注艺术品的格调。他认为“真实、朴素是一切艺术作品应具有的品格,因为它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他认真钻研西画经典,学习传统写意艺术原理,认真思考它们的同和异,努力在写实的油画中掺入中国传统写意的因素。关于后一点,少伦认为,在这种尝试中,必须保持写实油画的特性:它坚实的体积感、丰富的色彩感和肌理效果。他在实践中也正是这样追求的。
正如前面指出的,少伦的艺术激情主要来自他的社会责任感。他少时在乡村中接触过的父老乡亲,他们昔日苦难的生活和他们的理想、期待,伴随着他们的音容笑貌,在他的心中有永远的位置,在他的作品中,他们的形象不断出现,他从他们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他不会忘记在他成长过程中给予他帮助、教导和指点的师长们,从他的启蒙老师到后来助他向艺术高峰攀登的知名艺术家们。这些,都汇集成一股强大的动力,催他奋进,永不懈怠。
开春 180×200cm 2006年
在少伦身上,我还感到一种可贵的品质:敢闯、苦干、实干,中国人不乏这种精神,而在难关面前敢闯、敢冒险的勇气,却是许多人缺乏的。少伦埋头苦干,还有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实在难能可贵。关于他的闯劲,下面两个事例足以能够说明:青年时期为进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他竟然大胆从地方艺术院校退学,而不顾失学的危险;在最近的国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画的竞标中,他的构图《南京大屠杀》因题材重复未能入选,他在毅然接受新的命题一大幅构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的同时,仍决定继续完成《南京大屠杀》的创作,并有信心画好这幅画。
少伦奋发有为地在现实主义油画的道路上前进,以“心静致远”自勉的他,在艺术上必有光辉的前程。
(邵大箴)
心静致远
我生长的农村给我留下了很多的记忆,爷爷的故事,父母为生活所困时的表情与劳作的身影,兄弟姐妹们的求学与奋斗,长大后所了解的有关国家与民族的兴衰等等,都是我的绘画要表现的题材。西方把反映社会生活现实、采用写实手法的艺术称为“社会写实主义”,也可称为“现实主义”,我的毕业创作《水》使我对现实主义有了初步的认识。2001年在北京电影学院看了意大利导演弗朗西斯科·莱西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很受震动,更使我有决心关注现实主义美术。
2000年10月和2004年4月,我有机会到俄罗斯学习,博物馆里大师们的绘画作品让我激动。列宾、苏里科夫等大师的现实主义绘画力作使我感到不平静。在博物馆里是学习的好机会,伦勃朗、委拉斯贵支、德拉克罗瓦(有很大的现实主义成分)、库尔贝、列宾、苏里科夫等,都是一面镜子照着自己,我不断地把大师们的作品进行比较,也会趁着没人的时候,偷偷地把自己的画和大师们的作品放在一起反复揣摩。
列宾和苏里科夫是俄罗斯巡回画派的两杆大旗,创造了俄罗斯不朽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作品的气势恢宏,人物形象描绘深刻,可与伦勃朗、委拉斯贵支等大师媲美。但列宾、苏里科夫等俄罗斯画家的作品总有不耐人回味的遗憾,艺术表现与艺术感染力相对不足,缺乏中国画讲究的笔墨与境界。伦勃朗把形、色、笔、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超出了他所处身的时代,实为一种真正具有超越性的艺术家,一种真正具有永恒性的人性艺术家。苏里科夫的《女贵族莫拉卓娃》、伦勃朗的《夜巡》,还有德拉克罗瓦的《希奥岛的屠杀》和委拉斯贵支的《纺织女》等与自己的《水》在题材上的差距不会太远,相距甚远的是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大师的作品前不断反思自己,同样是一幅肖像,所不具备的是把握不好形、色、笔与神的统一。越懂得与大师的差距,越想与大师接近。每次走出博物馆,浑身洋溢着绘画的冲动。
南京大屠杀 97×312cm 2008年
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不管你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具有什么样的天赋,受过怎样的教育,有多大的热情与追求,最后说话的是你的作品,无须解释和吹嘘的作品。然而好作品的出现,需要有坚实的基础,更需要的是一个好的心态。艺术家的心灵世界、爱好趣味会反映在自己的作品里,“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艺术家要注重来自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要记录自己的灵光闪现,要时常净化自己的心灵。艺术家要感悟人生,感悟的资料来源除了直接的生活经验、生活修养及其所从事的艺术门类的修养外,还要从传统从史书知识以及姊妹艺术中间接获得。艺术家童年的印象和对故乡的情结会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面貌,个人的阅历也会始终影响着自己,这些都能为创作提供源泉,增加活力。对传统和历史的了解,不会局限你的发展,不会让你在一些没有价值的已被解决的问题上耗费精力和时间,而会让你认识自己,确立自己的目标,忘掉名利的烦恼,让艺术更纯洁,更具有生命力。我看了莫伊什延科去世后献给列宾美术学院的近3000幅作品,满满地堆放在几间屋子里,让人不得不佩服艺术家旺盛的精力,执著的追求和超然的境界。另一位画家尼古拉·菲申有很好的艺术天赋和绘画基础,早年创作了《菜娥》等很有影响的作品,可惜后来离开了属于他的土壤和天空,在美国画的肖像作品缺乏感染力,没有达到他应该达到的高度。
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几年教学,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基础的重要,基础的训练是学习、掌握艺术规律,然后运用艺术规律进行创作。不能有很强的思想观念表达不出来,不能因为基础的薄弱而回天无力。以平常之心反省自己,鞭策自己,心静方能致远,才能创造出满意的作品。
(王少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