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争艳 姹紫嫣红
http://www.cflac.org.cn     2011-09-07     作者:朱建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为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名城,苏州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艺术氛围。近年来,苏州市文联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文艺资源,努力推动乡镇文联建设,指导乡镇文联发挥文化特色,开创了文联工作的新局面。目前,苏州5个县级市,44个乡镇中,建立镇级文联的乡镇达26个。通过各镇文联建设机制的不断完善,文艺活动的日益丰富,各镇级文联的文艺创作水平明显提高,文艺成果不断涌现,真正做到了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奇葩处处绽放。

百花争艳 姹紫嫣红

——苏州市乡镇文联建设卓有成效

朱建华(苏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在苏州文艺百花园中,有一朵虽显稚嫩却十分鲜艳的花儿,那就是乡镇文联。苏州5个县级市,共有乡镇44个,已经建立镇级文联的26个。

    在乡镇建立文联是文化普及、惠及于民的重要举措,把文联的工作延伸到最基层的乡镇,使广大老百姓能够直接参加文艺活动,享受精神文化的成果,达到提高乡镇文化素养的目的。2007年中国文联在广州召开了基层文联工作会议,2008年江苏省文联在苏州召开了基层文联建设会议。苏州市文联认真学习贯彻两次基层文联工作会议精神,在总结过去基层文联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确定把乡镇文联建设作为今后几年基层文联建设的重要抓手,以此来推动县市区各级基层文联建设,三年来取得较好进展。

    在乡镇文联建设中,苏州市文联鼓励具有相对比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经济发展较快、已经具有一定条件的乡镇率先建立文联,以此为典型逐步推广。在乡镇文联建设中坚持“三有”标准,即“有专职人员、有固定场所、有年度固定经费”,从而防止了乡镇文联只有一块牌子、徒有虚名的现象。文联建设不求大求全,因地制宜地从各乡镇文化特色出发,组建特色协会和文艺团队,把有文艺特长的爱好者吸收到乡镇协会和文艺团队中来。通过努力,昆山市、常熟市实现了乡镇文联建设全覆盖。

    乡镇文联作为市县文联的团体会员,市文联加强对其指导,落实管理机制。完善了学习培训、服务指导、文艺创作、文艺活动、“一镇一品”等各项机制,通过机制建设形成乡镇文联活动规范,拓展乡镇文联工作领域,增强乡镇文联活力,扩大乡镇文联影响。

    坚持把繁荣文艺创作作为文联工作的主题,在乡镇文联中积极开展“三创”活动,即:潜心创作、注重创新、努力创优,出作品出人才,努力提高青年文艺爱好者的创作水平。几年来,乡镇文联各协会会员创作了众多优秀文艺作品,在各种杂志报刊中发表,并在文学、书法、美术、戏曲、音乐、摄影等多个文艺门类中获得全国和省级文艺奖项。一批文艺爱好者也因此成为省级和全国文艺家协会会员。乡镇文联还都自办自编定期出版的乡土刊物,既成为协会会员发表作品的平台,也成为体现乡镇文化特色的窗口。

    为了坚持传承和弘扬各乡镇历史文化底蕴,各乡镇文联努力挖掘自己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强特色文化建设,以乡镇文联为平台,打造文化特色,做到“一镇一品”、“一品一特”,通过努力,在苏州的乡镇中涌现出中国书法创作基地、中国曲艺创作基地、中国舞蹈创作基地、中国文学创作基地、中国诗歌创作基地、中国戏剧小梅花培训基地等多个全国和省文联、协会的创作生活培训基地,并涌现出一批特色文艺之乡。

    活动是文联的生命力所在,乡镇文联把文化惠民活动作为文联活动的重要方面,组织各种展览展示展演活动,举办主题活动,开设文艺讲座,开展文艺培训,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欢迎。乡镇文联还积极争取全国和省级文联、文艺家协会支持,先后在乡镇承办了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多项配套文艺活动,举办了多次全国摄影大赛、全国诗歌大赛、全国新故事大赛、全国农村戏剧创作大奖赛、全国歌词(曲)征集比赛、全国儿童文学大赛、江苏省农民画展等几十个国家和省级赛事,通过文艺比赛,提高了乡镇知名度和乡镇文艺爱好者的创作水平,也使老百姓得到了最好的精神文化生活享受。

    最近,江苏省文联在昆山市召开了江苏省乡镇文联工作现场交流会。苏州市文联在会上认真总结几年来乡镇文联的工作,学习兄弟城市的成功经验,立志在已经建立文联的乡镇积极推广昆山市建立乡镇文联文艺之家的成功做法,在已经具备条件还没有建立文联的乡镇按照“三有”标准抓紧建立文联,努力发扬“三创”精神,使苏州文艺百花园中乡镇文联这朵鲜花越开越艳丽。

 江苏省农民画展在昆山市周庄隆重举行

张家港市塘桥文联送春联进社区

太仓市浏河镇文联参加建党90周年红歌大合唱的表演

常熟市文联拍摄大型电视专题栏目纪念建党90周年

    昆山:坚持“三有”标准,实现乡镇文联全覆盖

    昆山市乡镇文联建设于2008年5月,至去年10月,全市9个镇全部成立文联,如期实现了乡镇文联3年全覆盖的工作目标。目前,昆山各镇文联工作已从初创阶段逐渐步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在建设过程中,昆山市文联牢牢把握“三个坚持”,即坚持“三有”建设标准、坚持服务宗旨、坚持以创作为中心。2010年,昆山市文联还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文联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昆山市乡镇文联工作职责》等文件,对乡镇文联基本建设提出要求。

    昆山市乡镇文联成立之初,就坚持“有专职人员、有固定场所、有年度固定经费”的“三有”标准,得到了各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各镇文联成立后,不求大求全,而是根据本镇特点,充分发挥本镇优势,积极组建特色协会和团队,如巴城的书法、张浦的诗歌、周市的民间文艺、淀山湖的戏曲、周庄和陆家的摄影等,张浦镇文联还成立了国内首家镇级动漫艺术协会。同时,多个乡镇文联都在积极筹备旨在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和活动、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的“文艺之家”工程。

    多年来,各镇文联以各具特色的表达,在文艺作品创作及文艺产品的生产、推介方面,各有建树,显示出强劲的创作势头,乡镇文联会员作品发表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多幅美术、书法和摄影作品在省级以上美术、书法、摄影展中获奖或入展。周庄镇文联选编的文学作品集《南湖夜吟》,张浦镇文联编辑的《欣兰亭》诗丛,先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今年3月,张浦镇文联在《诗选刊》以“美好张浦——现在开始出发”为主题,推出30页作品专栏;巴城镇文联出版了《中国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联展作品集》,在中国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联展期间举行首发。

    去年,昆山市文联参与承办了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晚会,淀山湖、锦溪和周庄3镇文联,则分别参与承办了全国“三农”题材小戏小品精品展演、“印象水乡·锦溪”全国摄影大展及江苏农民画展3个单项配套活动。今年各镇文联又积极组织了文艺晚会、诗会、红歌会、征文比赛等活动,这些围绕文艺创作开展的文艺活动,提升了镇文联的工作水平,显示出镇文联强劲的运作能力,并打响了镇文联的社会知名度。

    近几年来,市镇两级文艺创作激励机制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张浦、巴城、周市、陆家等镇文联的文艺创作激励机制有效促进了全镇文艺创作。另外,周庄镇文联实施的文艺创作扶助制,由4位不同文学门类的昆山资深作家,对应扶助4位周庄文学作者,这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创新。

    常熟:形成“一镇一品”、“一品一特”良好格局

    自2008年4月以来,常熟市10个乡镇都建立了文联组织,在全省率先实现镇级文联“满堂红”,在扩大文联工作和影响力的实践中,夯基础、求活力、建机制、求拓展、抓考核、求提高、打品牌、求效应,使乡镇文联充满活力和生机,文艺之树枝繁叶茂。

    2008年6月,常熟市文联举办了第一期乡镇文联文艺骨干培训班,来自全市各镇文联和各艺术家协会的120多名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参加了学习。苏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朱建华以及文学、戏剧等方面的专家应邀进行专题辅导。贴近生活、旁征博引、收放自如、生动有趣的知识讲座,使大家在轻松愉悦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和文学知识,更深刻体会到小戏小品在繁荣农村文化生活中独特的艺术魅力。现在每年都有专家学者应邀到各镇文联给乡镇文艺骨干讲授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搭建交流研讨、信息互通的平台,开阔他们的眼界和思路,激发创作潜能和创造活力。

    常熟市文联对基层文艺团体加强文艺辅导,通过培训研讨等活动发现新秀,加倍关爱社区、农村的文艺创作骨干,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水平,力求打造一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高素质文艺队伍。市文联与乡镇文联逐渐加强沟通,让乡镇文联感受到有“娘家”在“撑腰”,越干越有劲,从而生产出更多的文艺精品,以不断满足群众文化生活所需所求。《沙家浜民间传说与旧闻轶事》、长篇小说《双燕庄传奇》、锡剧小戏《良心》《忏悔》《钟声》都是近年乡镇涌现出的文艺精品,这些作品取材乡土,关注民生,踏踏实实地写农民、写农村,为农民说话、表农民心声,反映了当代农村的现实生活。

    各乡镇文联精心策划,选准载体,坚持用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虞山镇文联的“与春天同行”征文活动和“聚焦魅力名镇”摄影大赛,梅李镇文联的书画、征文活动,以及沙家浜文联的民俗风情节等文艺活动,不仅将欢乐带给百姓和游客,也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各镇文联以文化强镇为目标,积极挖掘和整理优秀的民间艺术,传承和开拓了名镇文化,目前,在全市10个乡镇已形成“一镇一品”、“一品一特”的良好格局。

    为在乡镇文联工作中进一步营造“创先争优”的氛围,提高起点,明确目标,规范运作,常熟市文联在2009年3月初下发文件,全面推行镇级文联工作百分考核制度。在百分考核中,鼓励各镇争创工作特色,形成文艺优势,创办自己的文艺刊物,为基层文艺骨干搭建成才阶梯,使乡镇文联工作有更具体的指导、更细化的标准和更有效的推动。

    张家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稳步推进乡镇文联

    张家港市乡镇文联建设稳步推进,遵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近两年先后成立了塘桥镇、金港镇、冶金工业园(锦丰镇)3家乡镇文联,基本建成了“三依、三有”的良好态势。

    所谓“三依”,是指“紧密依托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镇文体中心、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资源、整合资源,有效放大了镇文联在文化兴镇、文化立镇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三有”是指乡镇文联“有队伍、有阵地、有活动”,凝心聚力、共同发展,营造了和谐奋进、争先创作、立足基层优化服务的风气和氛围。

    目前,塘桥镇文联书画特色浓郁,春联大放送、书画进社区等群众性书画活动蓬勃开展,深受社区居民好评,塘桥镇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江苏省(书法)特色文化之乡等称号。

    金港镇文联高度重视文艺人才建设和文艺作品生产,自2008年开始,按照《金港镇关于对文化、体育突出成果(贡献)进行奖励的实施意见》有关规定,对优秀文艺人才和作品进行奖励,奖励金额累计50余万元。20多件作品获奖,极大调动了文艺创作热情,并产生了《流动的花朵》这样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作品。

    冶金工业园(锦丰镇)文联重点打造“沙上文化”品牌,百万字《沙上春秋》一经出版,就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赞誉,计划于今年10月面世的《中国·沙上宝卷集》,也将再现沙上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和魅力。

    太仓:从“送文化”到“种文化”播下文艺之种

    太仓市浏河、城厢、沙溪三个乡镇文联在太仓市文联的指导下,配合当地的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乡镇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和文艺创作成效显著,多次被太仓市文联评为全市文联系统先进集体。近年来,太仓市文联带领各镇文联以“提高民生品质、提升城市品位”为工作目标,倡导以高雅文艺引领文化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一系列有当地特色、有品牌效应的文艺活动。太仓市镇级文联的组建和完善,体现了从“送文化”发展到“种文化”,为乡镇文艺工作的开展播下了文艺的种子。

    太仓市城厢镇文联从初建的4个团体会员,会员200余人,发展到目前6个协会,会员达到近千人,36支业余文艺团队。10年来,他们积极创新工作思路,采用镇村(居)联动、文企联动、文体联动、常规文化与特色文化联动等新举措,全方位、高效率地推进文艺工作有效开展:组织文艺团队到各村、社区演出300余场次,创作的文艺节目达200余项,先后荣获苏州市优秀业余文艺团队、江苏省优秀业余文艺团队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画)之乡等称号;文学刊物《南园》创刊至今已走过了30个春秋,出刊80期;金仓湖风筝节、娄东之春文化艺术节、自行车嘉年华和南洋大舞台、端午龙舟竞渡等全市性重大文艺活动为太仓市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太仓市沙溪镇文联从创立之初的5个团体会员,首批会员120人,发展到目前的6个协会,会员320余人,8支文艺团队。10年来,沙溪镇文联呈现出高雅文化和草根文化齐头并进的繁荣局面。创办的纯文学刊物《青藤架》,连续12年出版了65期,并被苏州市评为苏州市十佳乡土刊物;沙溪镇先后获得群众舞蹈培训基地及全国舞蹈之乡的称号;沙溪镇文联与太仓市文联一起积极参与了中国第一个民间现代诗歌馆——江南民间现代诗歌馆的筹建、设计;龙舞、凤舞、狮子舞3大艺术品种蜚声中外;音乐、戏曲、灯谜、书法等各个艺术门类的文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太仓市浏河镇文联从初建的5个团体会员,会员60余人,发展到目前4个协会,会员200余人,14支文艺团队。浏河镇文联注重艺术性与群众性相结合,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文艺样式和载体。1986年创刊的文学刊物《浏河文艺》,后更名为《古港潮》,共出版60期,从创刊初期发行量不足百册,发展到今天的逾千册;先后成立了浏河镇健雄艺术团、古港艺术队和江海艺术团等十几个文艺团体,特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硕果累累;浏河镇被誉为书画家的摇篮,荣获苏州市书画之乡、苏州市书法特色乡镇等称号。2011年5月协办的朱屺瞻先生诞辰120周年庆典活动成为该镇的一大文化亮点。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