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旅游,“观看文化”还是“消费文化”
http://www.cflac.org.cn     2011-08-31     作者:王雨檬     来源:中国艺术报

    8月23日,由《中国摄影家》杂志社与河南焦作云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1摄影与旅游·云台山国际高端论坛暨‘人与山’中外摄影名家作品邀请展”在河南郑州升达艺术馆开幕。展览集中了李少白、谭明、梁达明、石永亭以及久保田博二、鲍伯·科布瑞那等海内外知名摄影家的优秀作品。这些摄影佳作是摄影家们利用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拍摄的,用镜头表达了人类的山川文化情结,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河南省副省长秦玉海在开幕式发言中讲述了自己在焦作山水、云台山风景区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一些个人体会,分析了摄影与旅游的关系。他指出,本次论坛旨在探讨摄影与旅游的关系,探讨摄影与旅游的融合,探讨摄影与旅游相融合所产生的文化现象。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必将对摄影艺术研究与旅游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观展览后,多位中外著名摄影家以“摄影与旅游”为主题并结合自己的摄影实践,围绕摄影与旅游的关系、摄影与旅游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深入研讨。

    摄影是“地理发现的眼睛”

    摄影与旅游的关系成为热点话题。《中国摄影家》杂志主编李树峰认为,这些年来摄影界的很多节会、展览背后都有一个促进旅游的目的。单纯来看,摄影伴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而发展,旅游胜地也因为摄影的传播而形成,两者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现在很多世界地理名胜都跟一个摄影家的作品或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比如约塞米地这个地方就跟摄影师亚当斯联系在一起;周庄,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和一大批摄影作品联系在一起;甚至在中国还形成了很多摄影人必去拍摄的名胜地,像哈纳斯等等。

    在云南省文联工作了30余年的摄影家朱运宽认为,摄影是“地理发现的眼睛”,是“旅游发展的推手”。摄影人通过自己的作品,把一道道风景线、一个个奇特的风俗传达到外界,使云南由摄影天堂变成引人入胜的旅游天堂。他援引新华网数据,“云南正在向旅游强省迈进,现在云南省旅游收入达到1006亿元人民币,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3.2亿美元”。

    相反,旅游业的发展也是摄影人事业的支撑与促进。摄影家李少白表示:“我本人的经济来源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旅游。大家可能都知道,我有一本画册《看见故宫》,实际上还有一个姊妹篇《看见长城》,它主要面向旅游市场,都是旅游者来买。如果没有旅游市场的支持,我估计鲜有人为我出画册,即使出了也很可能被束之高阁。”旅游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创作平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曾经对摄影爱好者而言很难到达的地方,如今已经四通八达。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图片已经成为摄影者与读者对话的最便捷的桥梁,一图胜千言。大众可以从图片中读出各种信息,好的图片可以满足观赏者视觉上、感观上的需求。摄影家谭明认为:“摄影与旅游密不可分,图片可以传播知识及情感,唤起读者的想象和思考。”一个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大量传播,同时取得大众的共识,哪个地区便成为旅游的胜地。在河南,秦玉海与云台山就是摄影与旅游联姻的成功典范。摄影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也提升了摄影的艺术水平和成果,可谓相辅相成。

    “观看文化”与“消费文化”

    研讨中,《中国摄影家》杂志艺术总监蔡焕松这样概括旅游与摄影的关系:摄影和旅游两个行业的共同特征是“观看文化”,旅途中是观看,摄影也是一种观看,而他们在消费时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消费文化”。这种观看和消费文化之间有许多连接点,最突出的两点是观看形象和观看消费。社会进入了商品经济时代,一切都具有商品消费性,经过商品化的过程将景观变成旅游点,使景区具备消费的可能性,又刺激人们再次观看的欲望,这要靠景区的形象化。最直接的形象化无疑是用影像将旅游资讯传播给广大受众,并在广大受众中形成视觉消费。

    当人们在北京、广州的地铁里看到河南摄影家为云台山拍摄的摄影作品,便会产生到云台山旅游的欲望。“从看到摄影作品到赴云台山旅游是一个消费过程,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从观看到亲身体验的欲望,甚至导致旅游者的旅游观光消费。”蔡焕松说,数码摄影出现以后瞬间就把摄影技术门槛降低了,摄影再也不是少数人追求的精英摄影,“快乐观看”的摄影方式已经成为时尚消费文化,而这也成为旅游文化的重要主题。

    为旅游与摄影找出一些既有普遍意义又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应该是两个业界从业者所期望看到的。蔡焕松建议通过“择选摄影大师为旅游景区代言人”,“摄影家拍摄更多、更好的风景照片,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更有品位的模仿对象”,“利用网络吸引更多观光客和摄影人群,逐步走上更高的摄影平台”和“借鉴国外旅游景区经验,将摄影作品开发成旅游商品,让摄影家的艰辛劳动物有所值”等途径来实现。

    摄影家的重任

    摄影家吴鹏认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应时刻扪心自问:“我们追求的精神是什么?”人类在改变世界的时候,是不是问题就发生了。人们很赞赏新发现的旅游景观,歌颂开发旅游景区的能力,但是,九寨沟正慢慢地离我们远去,黄果树瀑布水量日益减少。谭明也呼吁摄影家保护自己的创作源泉——大自然,“自然赋予我们财富、美感和智慧,我们有责任在开发自然、享受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让大自然成为我们世世代代可以受用的旅游资源和摄影者永远的创作源泉”。

    摄影家的另一种责任是在读图时代,更要苛求图片的品相,以及表达精炼与精准。影像必须具备视觉冲击力,内具神韵外表简洁,构图新颖,用光独到。令读者视觉触及到时代的脉搏,图片的拍摄就要张扬个性,有独到的定位和鉴定。理性的择取、感性的强化,个性才能得以彰显。通过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感观,通过自己的眼睛、自己的镜头将内容反映到图片上,供世人观赏。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