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艺术大师素描 展中国文化气派
http://www.cflac.org.cn     2011-08-31     作者:张亚萌 李雪钦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这个题目有一点‘歧义’,好像我把自己称作大师,这个题目会被误读,我前天才意识到,赶紧自画素描一张,并题上小诗:神州大地有灵气,文化名人真不少。若问老叟为何乐,我为大师画素描。——实在是为了纠正误读。”听到李岚清这样“辩解”,现场观众无不会心而笑。

为艺术大师素描 展中国文化气派

——记“素描大师——李岚清素描作品展”

    8月30日,中国文艺家之家三层的展厅,裙楼设置的空间颇让人目不暇接——展厅中有众多文艺大师的画像陈列其间;走到二楼,顿觉开朗,大师们的画像沿着圆形的展厅空间鱼贯排列。

    这不是电影世界里虚构的变幻莫测的古老画像展示,而是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美协承办,中国美术馆、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素描大师——李岚清素描作品展”的闪亮呈现。李叔同、萧友梅、郭沫若、田汉、吴昌硕、齐白石、梅兰芳、沙孟海等120余位20世纪中国艺术家素描一一展开,每幅素描人物画像旁,是创作者专门为他们撰写或编集的诗句,朱红印章嵌于其上。这是近现代文艺大师素描的庞大群像,是中西合璧、创意别开的艺术组合。

 在“素描大师——李岚清素描作品展”现场,李岚清向孙家正等来宾介绍作品的创作过程。  中国文联网记者 向云驹 摄

    李岚清同志的120多幅素描作品,以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一体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我国声望夙著的近现代文艺大师们的神韵,堪称独具匠心的艺术创意,不仅为中国文艺家之家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对于扩大宣传我国文艺史上贡献卓著的文艺大师们的艺术成就与影响,对于先进文化的传承和艺术普及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李岚清素描作品展受到文艺大师亲属的高度认可,图为李岚清在展览现场跟大家亲切交流

    素描+毛笔+宣纸,说明板上作品题目+年代+所绘人物艺术生平与照片的形制,这样颇有些新创意味的艺术组合而成的作品,与中国文艺家之家绚丽温馨典雅的氛围珠联璧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原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原云南省省长徐荣凯,原军事科学院院长刘精松,总参谋部原副总参谋长熊光楷,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以及素描展览中所描绘的郭沫若、曹禺、田汉、夏衍等文艺大师们的亲属,国家文化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机关各部室负责人纷纷前来观展。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代表孙家正主席和中国文联在开幕式上致辞。艺术家代表潘公凯和雷蕾也在开幕式上讲话。冯远主持了本次展览开幕式。在展览开幕后,中国文联、各全国文艺家协会负责人、艺术评论家以及展览中所涉及的文艺大师们的亲属举行了座谈会。

    展览的主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白衣灰裤黑皮鞋,他一来到展览现场,就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大师的敬意,文化的敬意

    作为展览作品的创作者,李岚清知道所有来观展的人都对他的作品充满好奇。他在开幕式现场向来宾们亲切随和地讲述起自己的创作缘由:“我退休8年半。退休之初我就立志:健身健脑,读书写作。这是我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前段时间我专注于音乐和篆刻。一开始,潘公凯就提醒我,根据他父亲潘天寿治印的体会,做篆刻会上瘾的——结果,不幸被他言中:退休之后我沉迷于篆刻,废寝忘食共刻了700余方印。去年,我的脊椎再也无法承受这样高强度的压力,但我也不能闲着,所以需要找一个事情,戒掉篆刻的瘾。这一个事情,就是素描。”李岚清幽默的讲述,使现场气氛和谐轻松。而文艺界几乎都知道,李岚清同志近些年为推动音乐普及和创作研究,为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艺,为宣传伟大的中华文明,确是呕心沥血,功莫大焉。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在开幕式致辞中给予了精辟的评价。她说:“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画家必备的一项基本功,注重线条运用的科学和物象造型的准确,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以及我国现代大师徐悲鸿、王式廓等前辈所推重。岚清同志是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为领导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付出了巨大的辛劳,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受全国人民和文艺界的衷心爱戴。岚清同志心系党的文艺事业,志趣高雅,融贯中西,多才多艺,在繁忙的政务之余,雅好丹青、翰墨,精通音律、篆刻,是广大文艺家的良师和益友,为领导干部修德、从政,也为文艺家从艺、做人树立了典范。今天我们展出的岚清同志的120多幅素描作品,以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一体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我国声望夙著的近现代文艺大师们的神韵,堪称独具匠心的艺术创意,不仅为中国文艺家之家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对于扩大宣传我国文艺史上贡献卓著的文艺大师们的艺术成就与影响,对于先进文化的传承和艺术普及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幅素描,再加上与其生平成就相匹配的一首诗、一枚印章……这是对文化的尊重,唤醒了我们对经典文化艺术的崇敬与学习。”郭沫若的女儿郭平英在现场对记者说。那些在展览中“出镜”的文学家、美术家、作曲家、戏剧家、书法家,他们为开创中国近现代文化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产,他们创作的作品,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过重要作用,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在艰苦条件下为祖国、为人民、为艺术创作出大量精品,也值得当代人铭记和学习。李岚清办展,李岚清将他的书法、篆刻艺术画册《大众篆刻——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作品集》《诗情画意写金坛》《诗情画意写镇江》赠与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美协、中国音协、中国剧协和中国书协,意亦在此。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著名美术家冯远说:“岚清同志非常关心文化事业,这次展览展出的是经过认真钻研和精心创作的作品。其实这些不仅是他在退下领导岗位后丰富退休生活的体现,因为他以前对文化艺术就非常了解,他有深深的文化情怀,深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此次展览的意义已经超越作品本身,他把这些优秀的文化艺术大师串联成一个展览,表达出对文化艺术发展的深刻认识,让我们思考如何培养社会对文化艺术的爱好、敬畏和敬仰。”

    “对大师的尊敬也就是对文化的尊敬。李岚清在对待文化历史人物事件上实事求是,他选择这些文化名人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而是为了文化传承、文化自觉的需要。”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说。在作曲家雷蕾的眼中,那些艺术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高尚的人文情操、深刻的思想修养和精湛的艺术水准,“为我们中青年艺术家作出了表率。欣赏这些作品的过程,也是我们重要的学习过程”。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主持开幕式

李岚清向中国文联等单位赠送自己的艺术画册

潘公凯、雷蕾在开幕式上讲话

李岚清在展览现场向来宾讲述自己的创作缘由 

    高格调的境界和情趣

    120多名已故文艺大师,120多首题画诗,120多人的背景介绍,其中创意灵感从何而来?以素描画什么,对李岚清而言,并不是个问题。人们饶有兴趣倾听他的讲述。

    “我希望给作曲家画素描。为什么?我感觉我们音乐文化中有一件令人遗憾的事——那些好听的歌曲、净化心灵的歌曲,大家都知道是谁唱的,却不知道作曲家是谁。有一次我去大学里,却发现那里的老师学生,都知道《歌唱祖国》,都唱《歌唱祖国》,却不知它的创作者王莘这么个大作曲家。”在李岚清看来,音乐的关键环节是作曲——那些大音乐家,聂耳、冼星海、吕骥、时乐濛……他们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为名利,创作出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很难想象,中国人民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没有这些歌曲的激励。”

    “所以我不服气啊,一定要画下他们!”李岚清一口气画了44幅,篆刻的瘾没戒掉,素描“又上瘾了,一发不可收拾”。现场立时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后来国家大剧院想将这些作品展出。“我想了想,在国家大剧院展出,不能只展示音乐家。”于是他又画了7位戏剧家和68位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画家和京剧表演艺术家。

    酷爱治印、日前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大众篆刻——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的李岚清,此次又为这一系列作品治印几十方,与大师素描画像相映成趣。齐白石——独此一格,何香凝——醒狮,沈尹默——人书俱老,朱屺瞻——长乐永康,潘玉良——江南才女、画魂,邓散木——一足鼎立、古拙天美,施光南——在希望的田野上……李岚清眼中的各位艺术大师,其名作、特质、性格、经历,都可以凝聚在一枚小小的印章之中。

    当然也可以在诗文之中。李岚清写李桦:饥饿线上苦挣扎,怒潮吼声遍大地。手握刻刀去抗战,征服铁蹄驱顽敌。透过李桦的目光,观众可以看到《饥饿线上》《怒吼吧,中国!》等版画名作;他写雷振邦:五朵金花芦笙恋,冰山来客景颇女,刘三姐与小字辈,老少都爱唱你歌。——悠扬的旋律又似能在耳畔响起。“这些题画诗不是总结性评论,所以我把一些画家的作品、一些文学家自创的诗句‘七编八编’,不是评论他们的艺术,而是意在向大家介绍他们的艺术成就。”听到这里,所有人都不能不为之深深动容。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对展览作品的评价引发现场观众一片共鸣:“李岚清同志画完这些作品后,请我去提意见,这些作品我基本都看过。在裱画店里,我看到了他这一类‘素描+诗文’的大部分作品,很惊讶——人物画得很像,实属不易,钦佩之心油然而生。”“素描一词是从西方翻译而来的,中国与之对应的艺术手法是白描。素描需要以铅笔、炭笔在纸本上,以排线的方式用面表现物象。而李岚清的创造则在于,他将素描画在宣纸上。”潘公凯认为,李岚清这种以西式造型训练的方法画自己心中所敬仰的文艺大师的构思,以形式而言,难在材质——“素描用的专用纸,可以用橡皮反复涂擦,而宣纸不能擦,一擦就破。以中国的方式创作,甚至不怕增加难度。这是没有人做过的事情。”

    “素描大师”的展览很素:铅笔的淡灰、诗句的浓黑、宣纸的素白上,只有朱红印点染其间。“这些素描作品形神兼备,线条看似随意却极具灵动感。他为文化名人写的诗,不仅对文化名人做了一番介绍,而且体现了广阔的艺术视野,很具特色。”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吴长江说。潘公凯说:“《诗经》中有‘素以为绚’的说法,以黑白单色表达五彩缤纷的物象的形式,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是一种极高格调的艺术境界和高格调的情趣。”

    不要忘记文化伟人

    “他们人生路上很多东西值得学习。”这是李岚清在“素描大师”创作中的深刻感受。李岚清认为,素描可以传达自己对伟人的理解。他捡拾起几十年前的中学时代曾有过的素描训练,开始谋划以摄影为底本、以素描为形式展现大师的神采。他翻箱倒柜和四处寻找文艺大师的照片资料,“我觉得摄影给人的印象较浅,而人物画相对令人印象深刻。——比如齐白石有不少照片,但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是徐悲鸿和吴作人创作的《齐白石像》。”

    好找的照片如齐白石,难找的就更多了。“音乐家张曙只有一张照片,而且非常难找。”有些人物的照片甚至只能从老旧的合影中提取出来。这极大地增加了素描创作的难度。许多人物终于找不到照片不得不放弃素描计划。这又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但是,我决不能凭空虚构,一定要有真实影像的依据。这是我的创作原则。”李岚清说。

    据夏衍的女儿沈宁说,李岚清选了一张她父亲在上世纪50年代拍的照片为创作底本。“他很不简单,那么多人物,都得找到影像资料。有时候不熟悉的人反而能从照片中发现一个人最显著的特点。他用心、用爱画出了夏衍的肖像,非常传神。”而李岚清如何看夏衍?“您父亲当年可是上海的帅哥呢!”李岚清对沈宁说。

    在马可的画像前,李岚清向观众们介绍:“延安音乐界的领军人物,以前他是学化学的。”在现场的马可的家属惊呼:“原来您这么熟……”画家李可染的夫人邹佩珠老人坐着轮椅来到现场,她说,李岚清笔下的艺术家,颇有神采。在李可染画像前,李岚清与她畅谈甚欢。“岚风轻吹暖盛世,清波涌流出甘泉。书文璀璨素像美,雅量情义薄云天。”这是时乐濛的夫人王利军眼中的李岚清作品展,诗中嵌入“岚清书雅”,是她的由衷赞许。

    音乐家刘炽飞扬的眉毛、冼星海回头遥望的光影……艺术家的风采在展览中历历在目。但李岚清对自己的绘画还有更高的要求。“梅兰芳就很难画,他的神态太美了,你看他嘴角的神韵——”

    120余件作品中,只有一个人是特殊的——他的成就与业绩不属于音乐、美术、书法、文学、戏剧任何一个艺术门类,他是蔡元培。“他是一个独特的人,他是中国艺术教育之父,我觉得他也是中国文艺大师‘之父’。他所倡导的艺术教育,对于今日中国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写他‘学界泰斗世楷模,体智德美育全人’,希望我们不要忘记20世纪这些为中国艺术的辉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李岚清说。

    李岚清自言,他想把对20世纪文艺大家的敬仰聚集在一起,以“团队”的方式建构20世纪中国文化的历史,呈现大师们的风采,也可以传达自己对文化的思考、对文艺的热爱。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