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学馨香浸润未成年人心灵
——关于儿童文学传播及阅读的对谈
童牛:作为知名儿童文学传播者,近几年不断创新传播活动,让文学馨香浸润数十万少年儿童。你的出发点在哪里?
张锋:传播纯美文学精品,服务青少年文化需求,这是我的出发点。
走近少年儿童,我发现,孩子的文化需求是许多成年人所不能亲知的。记得2005年世界读书日那天,我来到一所小学观摩读书演讲。一位小学生轻声问我:“叔叔,你认识金波老师吗?老师说他是大作家。我刚才朗读的《做一片美的叶子》就是他写的。”我心中一喜,金波先生正是我敬仰的儿童文学作家。于是我组织开展了一场“金波和我们面对面”交流会。金波先生光临校园时,全校师生一齐吟诵:“我们每一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丽的叶子啊!”诗句飘散着纯美文学的馨香,令孩子们陶醉。
此后几年里,我们邀请赵丽宏、曹文轩、杨红樱、秦文君、樊发稼等十多位著名作家,走进270所中小学校园,让作家与孩子牵起双手,为课本与文学架起金桥,掀起了校园文学活动热潮。“我读书,我快乐”、“书香伴我成长”成为孩子们最愉快的书香心语。接着,在全省部分中小学建立文学爱好者活动基地、文学组织,经常开展文学活动,拓展青少年文学实践平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童牛:有家长反映,父母给孩子购买的书,孩子并不喜欢。成摞成堆的书籍,孩子熟视无睹,而作家现场的一席演讲,可以让孩子倾倒一片,热读几年,甚至影响一生。现在孩子的文化口味究竟如何呢?
张锋:孩子的阅读趣味似乎众口难调。适当进行阅读引导很有必要,既要适合不同孩子的文化口味,又要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著名作家曹文轩来校时,孩子们竞相争阅《草房子》一书,阅读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经了解,这所学校的老师在曹文轩来校之前就阅读并介绍过《草房子》。善良、尊严、顽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心灵。可见,学生的阅读口味,与老师的引导有一定联系。
著名作家张秋生来校时,《喂养恐龙的老鼠》成了学生们的“抢手货”。孩子们从小都喜欢恐龙,恐龙在童话故事中出现,更是魅力无穷,成了每个同学的“必修本”。
还有一次放学时,有位同学双手紧紧抱着一本《彩图科普小故事》,我走上前想看个究竟,他却神秘地将书藏进了书包里,笑着说:“对不起,我只看一天,明天就要漂流给下一个同学。”孩子凭自己的眼光发现的“好书”,可以广为流传,甚至成为经久“传奇”。这是孩子的从众心理造成的阅读倾向,比大人的干预更有牵引力。
童牛:孩子的文化口味是与老师的引导、同伴的影响、自身的独到“发现”有关吗?
张锋:是的,我们开展文学传播活动,就特别关注这几个方面。
我们免费提供600套图书,包括各类文体、各种风格,发放到部分小学,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我们还争取相关专项资金的支持,向校外辅导站以及留守、流动儿童赠送多种图书,还为四川绵竹地区的孩子捐赠图书8万余册。我们从中进一步分析了解孩子们阅读的口味。在众多类型的书籍中,孩子们优先排列的是:童话、科幻故事、智慧故事、校园生活故事、脑筋急转弯等。
为了适应孩子们日益增强的阅读需要,我们把传播工作的发展策略放在与学校的沟通合作中。我们特别赞同通州小学给学生课外阅读提出的几点建议:时尚阅读与经典阅读相结合,主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指导阅读与个性阅读相结合,校园阅读与家庭阅读相结合。
童牛:面向少年儿童的文化传播,怎样才能创造新的境界,你们的实践路径与拓展信念是什么?
张锋:我们不仅开展儿童文学进校园活动,还组织传统艺术进校园活动,例如:收集特色风筝送进校园,让孩子们观赏或亲手制作;介绍二胡、笛子、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播放民乐名曲,激发孩子的浓厚兴趣;邀请少年杂技团进校园献技献艺;让木偶小节目走到孩子中间;举办民间手工艺品展览,等等,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校长认为,这些创意活动为综合实践增添内容、拓展平台,是校园文化活动的补充、课堂实践的延伸。
对于文化传播的前景,我们满怀信心,在探索中发展。从2006年起,我们首创发起了“童声里的中国”系列活动,已经举办了三届。目前,第四届活动正在策划之中。
张锋,江苏通州文联副主席,绿洲大文化传播中心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他首创“童声里的中国”系列活动,由通州唱响全省全国,并藉此创新儿童文学传播活动,惠及全国数十万少年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