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如果……心中还有多少个如果?”——台湾如果儿童剧团戏剧创作观
http://www.cflac.org.cn     2011-08-01     作者:乔燕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如果……如果……心中还有多少个如果?”

——台湾如果儿童剧团戏剧创作观

    一个报纸卷成的纸筒,可以成为变成任何东西的魔杖?台湾如果儿童剧团见证了这种可能——

    从怯生生地喊出自己的名字到表演一种喜爱的东西,电脑、飞机、喜羊羊、小狗等各种形象在孩子稚真的表演中一一呈现;从争先恐后用纸筒当道具表演想象的东西,到你争我抢地扮演角色,小小纸筒瞬间被演绎成接力棒、笛子、笤帚等。短时间内,几十个孩子的参与热情渐次升温,表演欲望不断高涨,想象力频频迸发,直至舞台沸腾为一片欢乐的海洋……这便是首届中国儿童戏剧节戏剧嘉年华活动之一,台湾如果儿童剧团28日在中国儿艺为小朋友组织“戏剧工作坊”的情境。事实上,此情此境除了让孩子领略想象的魔力,也承载着如果儿童剧团为其即将在本届戏剧节展演的经典保留剧目《隐形猫熊在哪里》暖场之任。该团儿童戏剧创作追求与理念也了然呈现。

    想象力 “给孩子一个梦,把这个种子埋在他们心里”

    “如果有个地方,可以在小时候就教你做梦、帮你做梦,还让你有机会完成这些看似几乎不可能的梦想,你会不会想去看一看?试一试?”如果儿童剧团的“如果戏剧教室”正因打造了“创造梦想的地方”而吸引着台湾儿童,让他们去发现“如果……如果……心中还有多少个如果?”据如果儿童剧团创意总监徐琬莹介绍,这次工作坊是从“如果戏剧教室”6年来开发有成的常规戏剧课程中选择的戏剧游戏,旨在启发儿童的想象力,令其享受认识自己的快乐及惊喜。他们带来的《隐形猫熊在哪里》就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儿童剧。“想象力绝对需要强化,孩子的课堂通常缺乏想象力,而在剧场里,想象力却能在艺术美学、美感中充分发挥。”如果儿童剧团编导总召集沈斻说。

    在如果儿童剧团的理念里,戏剧是寓教于乐的艺术经验,可启迪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等多元智能。戏剧不只发生在剧院殿堂,更是课堂外最好的补充教材,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是发生在周遭的点点滴滴。徐琬莹解释说,戏剧教育并非教孩子演戏,而是将戏剧元素、形式融入教育,鼓励孩子思考问题,感受情感。

    “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梦,把这个种子埋在他们心里。不是教具体能力,而是让他们相信梦想,努力向梦想而行。”沈斻如是表达他的戏剧追求。

    内容形式  “好看的剧要像给孩子吃的药一样,外面包着一层糖衣”

    不独儿童戏剧,即使成人戏剧创作,内容和形式孰轻孰重亦是常常困扰艺术创作者的难点所在。过于强调内容意义或者过于专注外在形式都会使戏剧悖离艺术本真。而于如果儿童剧团而言,内容与形式从来都并行不悖。徐琬莹用“精致”来概括该团的艺术追求,但精致要表里如一。在她看来,一出戏摆在台上会给孩子很多东西。比如颜色好看、音乐好听、故事感人等多种元素,承载着内容和意义。“但是,我们很害怕剧场上出现‘小朋友,饭前要洗手’之类的说教式表演。如果希望教孩子些东西,就要将其装在故事里,即使翻演经典童话,也要重新去思考,让孩子获得感动。”

    沈斻用不同的餐厅里各种口味的菜都能找到它的食客来形容各种内容与形式的戏剧都会得到不同观众的青睐。“好看的剧要像给孩子吃的药一样,外面包着一层糖衣,把要承载的东西放在中间,如此,孩子才会开心地欣赏。”

    互动  “让小朋友像坐过山车一样”

    增强参与和互动性在儿童戏剧创作中越来越被视为吸引孩子的一个重要手段。沈斻对此有他的见解。“互动是我们做儿童剧的一个武器,但为了互动而互动就是滥用,会破坏戏的节奏。不要受家长都希望看互动所左右,很多父母可能觉得孩子开心就好,殊不知开心之外,让孩子能够再学些东西,享受美感,提升艺术品位才是关键。”

    通过多次与欧洲儿童戏剧界的交流,沈斻感觉欧洲的儿童剧场值得学习的是比较偏重于小品,不太做大型戏剧,为的是让小朋友近距离与演员沟通,同时很注重现场伴奏音乐等艺术表现手段,艺术层次很高,却不奢华。

    不靠互动,拿什么吸引孩子呢?沈斻直言他的秘诀:“我编导时很注重起承转合,高潮很热闹时,小朋友会很专心,速度稍慢一点,他们就会疑惑发生了什么,这种变换牵引着他们的注意力。但因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会随剧情逐渐减弱,这时就要再有高潮。这种调配让小朋友像坐过山车一样,有快乐、有兴奋、有安静,才会吸引他们。”

    人性  “孩子不会因为个子矮,就对生活的感动少一点”

    当被问及儿童剧感动孩子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时,徐琬莹用“人性”两个字来回答。她提出,“人性,是人类共有的东西,比如成人剧表现最多的是爱情,这是人的本性,不需要解释。在小孩子的生活中同样可以发现人性。《隐形猫熊在哪里》中讲父母和孩子,其实就是讲人性。我的理念是,孩子不会因为个子矮,就对生活的感动少一点,看到难过的事情会哭的少一点,其实孩子的情感和大人一样多。因此我们做儿童剧会跟成人剧有同样的标准。真正差别可能只是题材选择、语言运用等方面。”

    徐琬莹认为,每出戏散发出的信息会很多,从中获得什么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所受的教育、成长环境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感动都来自不同的因素。但是如果儿童剧团的戏从人性出发,每一出都会生发这样的感动。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