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愤吟成天地惊——读聂绀弩《马山集》感言
http://www.cflac.org.cn     2011-07-25     作者:周笃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聂绀弩马山集手稿研究》 陈博州 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聂绀弩先生的《马山集》早有耳闻而未获亲睹。近从沈鹏先生处获赠一册《聂绀弩马山集手稿研究》。鹏公信中云《马山集》原为赠友人之作,文革期间青岛陈博州于无意中得之,后经多年辛苦,编辑问世,至可宝贵。并附诗云:“未许名山后世藏,惊心弃璧泪盈眶。屠龙屠狗郢挥斧,非马非牛国有殇。半寸柔毫南冠者,三千毛瑟北荒章。诗人不幸诗坛幸,时女还忙时尚装。”誉之为“屠龙屠狗”之“郢匠”,“非马非牛”之国殇,真是切中肯綮之至论。《马山集》是聂老精心编纂、秘不示人的诗集。从其纸本选用之精,楷书誊录之工就足以说明作者的重视,其序诗云:“古有牛山四十屁,此册亦四十首……故题曰马山。”隐含有仿效明代诗僧志明和尚的“牛山四十屁”以讽世自嘲之意。这是一部在貌似滑稽的外表下,饱含着孤愤沉痛之情的旷世之作。此集所收多为友朋赠答、北大荒生活纪实与感时伤事之作。记录了从五七年到六三年间之见闻。一位处身逆境的大作家,用喷火冒烟的毛锥记录下那一段血泪斑斑的时代掠影。其内容之严峻,见解之深刻,表现手法之精悍犀利,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不愧为光耀天壤的奇作。此书的主要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愈挫愈勇的斗士风格。作为当时年近六旬的一代文豪,在粮食短缺的年代,被流放到奇寒的北大荒,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其困苦可知。然在诗人笔下却无一丝一毫馁弱之色,相反却时露诙谐的豪气。如“龙江打水虎林樵,龙虎风云一担挑,……老始风流君莫笑,好诗端在夕阳锹。”明明是流放的刑徒,却写得如此乐观豪迈。持较黄山谷的《戏答刘文学》“人鲊瓮中危万死,鬼门关外更千岑。问君底事向前去,要试平生铁石心。”决无多让。再如《题水浒》:“百万流徒带锁来,江湖满地起雄才。……一代真朝在水国,几批降将拜山隈。人民多少肮脏泪,向赖斯篇取次揩。”满腔的悲情烈抱,都借古人之酒杯一齐浇出,又是何等奇矫感人。另如《题瘦石为绘小影》:“人皆欲杀非才子,老更能狂号放翁。万里投荒千顷雪,一冬在系五更风。”虽身居冰雪荒原,处人皆欲杀之逆境,却不改其“老更能狂”之故态,真是心如铁石的硬汉了。

    二、洞察历史的远见卓识。典型代表是《杯底》与《咏珠穆朗玛》两诗。都涉及领袖,用意殊深。如“杯底玉山几欲颓,眼中余子复存谁。千年白骨一人立,此夜西风全倒吹。乌鹊南飞饥不死,大江东去邈难追。方今天下沉沉者,竟阙宫墙任暂窥。”(《杯底》)这是用曲笔写出批判空作大言殃及民众的檄文。“方今”两句尤有深意。指出举国昏昏,竟莫能洞察上层政治争斗的内幕,是严于斧钺的春秋笔法。其《咏珠穆朗玛》云:“珠穆朗玛志冲霄,苦被白云抱住腰。一览定知斯世小,万山都让此峰高。忧天可作擎天柱,过海难为跨海桥。积雪罡风终古事,金身亿丈不容描。”其反个人崇拜之意昭然在目。末句指出纵有亿丈金身,也不容涂脂抹粉。犀利的笔锋,独到眼光,甘冒天下大不韪的勇气,都是无人能及的。俨然是灵均式的独醒诗人。另在其序诗中曾云:“金人自古三缄口,玉女而今几洗头。不问何之皆胆落,迄无知者乃心忧。”不论做什么都是罪过,而对这种状况竟麻木不仁不能洞察改变,才是诗人最忧心之事。忠言谠论,如此深刻,令人佩服。

    三、奇语横空,惊绝一代。聂老不愧为一流的语言大师。寻常语言,一经妙笔掉弄,便点铁成金,别具生新之特美。试举几例,《挽必松》:“丈夫白死花冈石,天下苍生风马牛。”上句言死者拒绝思想改造,带着花冈岩脑袋见上帝去了。下句言草菅人命,视苍生为马牛一般。批判冷酷的现实又是何其严厉。另如《归途》:“文章信口雌黄易,思想锥心坦白难。”以文人为文之自由飞洒与思想改造坦白交心之不得过关对比写出,真如乌龟变龙不得壳脱。凡在运动中被整者,无不受足了这种痛苦煎熬。再如《记人背草》:“如何堆起如何捆,又倩何人送上肩。……茅庐自走吾方骇,暴雨不来尔正便。”形容背起高耸的秋草为“茅庐自走”——像活动的茅屋一样。可谓生动形象充满力度的惊人之笔。另如《谢夏公惠红专牌烟》云:“瘾君子有天生德,尼可丁云某在斯。得句是烟还是梦,蒹葭惊被美人思。”其中“天生德于予”与“某在斯”为论语中孔子自道之语。今移植于烟客身上,显得那么诙谐风趣,可说是顺手拈来自成妙谛。非斵轮老手,何可及此。末句“蒹葭”原作“梦烟都是美人贻”,美人指夏衍,用屈原香草美人比德君子之意。后改为“蒹葭”则用《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文本先后有异。前者言烟乃美人之赠。后者则引发受赠者的美人之思。角度有所不同,可见出敲句之心路历程来。

    《马山集》胜义纷呈,非短文能尽。如《题鲁迅全集》:“有字皆从人着想,无时不与战为缘。”仅十四字就凸现了鲁迅一生为人权战斗不息的崇高形象。其《题红楼梦》:“天壤何因少自由,家庭底事多烦忧。……一角红楼千片瓦,压低历史老人头。”指出缺少自由的红楼大宅,复杂的家庭恩怨,使历史显得极为沉重。如此种种,都是深寓哲理与思辨光芒的闪电惊雷。

    绀弩先生以沉郁顿挫之健笔,写无可奈何的时代劫难,是如此深刻生动,堪称一代诗史。尤为难得的是他对信仰的坚守与对苦厄的藐视,以及充满诙谐乐观的人生态度。至于造语之颖妙,意象之瑰奇,真可谓独步一代。这样的作品必将永垂青史,值得我们珍视学习。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