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鹏飞书法
近日,由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女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伟大的历史记录——侯波、徐肖冰摄影作品展暨周鹏飞毛体书法作品展”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展览展出了侯波、徐肖冰的摄影作品及当代青年书法家周鹏飞的近60幅毛体书法代表作品,展览旨在呈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珍贵历史影像和当代毛体书法的艺术风采,为中国共产党的90华诞献礼。作为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周鹏飞书法集》《周鹏飞画集》的首发式同期举行。评论人士称,周鹏飞的当代毛体书法是当代青年通过书法与革命前辈在精神上相接连的重要典范。日前,周鹏飞与记者交流了多年研习毛泽东书法的体会。
周鹏飞说,毛主席的书法是自怀素以来中国草书艺术的又一高峰,蕴含着一代伟人勇于开创天地的磅礴豪情和恢弘气度。从毛泽东的草书可以观其“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人文修养与雄才大略。要学好他的草书,实非易事。那么周鹏飞为何要知难而上、矢志于此呢?出生于书香世家的他受祖父影响,从小受到书法氛围的熏染,行书学习何绍基,本性所遣,草书学习祝枝山,17岁时根据自己的笔性,确定以毛体为学习突破口,这自然对周鹏飞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他化压力为动力,深入钻研毛主席的书法艺术,逐渐找到了一些适合自己的独家妙法。从学习毛体草书之日开始,周鹏飞就不是一字一画地去临摹,而是去领会一代伟人的精神气概和创作意境,“看过很多遍后,直到有感觉才写出来”。因为他从毛主席的草书中看到,这位伟人是把一篇字当作一个字写,一气呵成地抒发豪情壮志。周鹏飞告诉记者:“今天我们需要毛体书法,需要那种大气磅礴、自觉有担当的时代精神。”
周鹏飞还注意到,毛主席晚年的草书总是结合着诗词内容,以书法空间来表现蓬勃诗情。于是他下了很多功夫从毛主席的书法和诗词中研究其审美观和思维方式。1991年,也就是周鹏飞21岁时,就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举办了第一个毛体书展,使书法界对他的毛体书法有了新的认识。
随着对毛体书法的深层理解,周鹏飞不仅求形似,还力求神似,使得人们看到他痛快淋漓、生机勃勃的书法会用“像”或“极像”毛主席的书法来形容。臧克家曾为他题词曰:“摹毛体而形似,而近乎神似者,我所见,仅只鹏飞同志一人。”1994年3月,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周鹏飞用毛泽东书体为陕北根据地创始人之一、革命家谢子长补书碑文(毛泽东原作已失,碑亦坏损)。中国书协顾问谢云表示,作为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毛体书法传承人、中国毛泽东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周鹏飞为流传发展毛泽东的书体、丰富中华书艺宝库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一个很令人感到亲切的文化现象,是当代青年通过书法艺术展现出来的与前辈在精神上相接连的文化现象。
对毛体书法得心应手之后,周鹏飞又“致力于找到自己的最高峰”,他根据自己的禀赋和笔性开始了博取诸家的书法创作,并逐渐形成其独特的书法体貌,以至于毛主席之女李讷对周鹏飞直言:“你的书法得到了我父亲书法的英气,但你的字很雍容。”美术史家薛永年认为,草书较之于其它书体有更强的抒情性和韵律感。对此周鹏飞颇有心得,他深受精研民族音乐、在草书上颇有造诣的忘年老友蓝玉崧的影响,把乐感用于写草书,注重左右上下的呼应,又添入宋元尺牍的神韵,让书体长长短短,和谐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