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今昔
http://www.cflac.org.cn     2011-07-08     作者:那耘     来源:中国艺术报

    “枭畏日光,白日几无视力,故深居简出。而于夜间,视力卓荦,其飞无声,觅小鸟及鼠而食之。小鸟恨甚,昼间遇于林中,必群起而啄之。枭目不得见,缩首敛翼,不能与小鸟斗也。”

    这是民国时期小学国文课本中有关猫头鹰的一篇课文,读罢令人忍俊不禁。原来对猫头鹰的误解与小小敌意,刹那烟消云散。这林中的小霸王,不仅骁勇善战,陵轹弱小,还是个受气包呢。我想课文的编撰者,写到小鸟恨甚,必聚而啄之时,一定会开心得笑出声来。

    最近再版了几套老课本,都是民初的小学生语文教科书。那时叫国文,现在叫语文。不知为什么改为语文,而不叫国文。

    以我愚见,国文更容易使儿童产生身份认同和亲切感。语文,则摒弃了传统及感情的色彩,显得很中性,很理智,甚至有些决绝。大概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弃的革命观念使然罢。

    几套书的编撰者,都是大名鼎鼎的大人物:叶圣陶、丰子恺、张元济等,一流人物给孩子们写书画书,起码在当下是不可思议的。精英们争当博导、一级教授、院士、学部委员,为的就是不用再干嚼唾沫星子的苦差事——给本科生上课都不屑于为之,更无法指望他为童蒙效劳了。那些著名的教育家都认为童蒙少年乃至青年至为关键,一国之未来,全得仰仗这些后生。栽苗,浇水,此其时也。惟其如此,当时的教员校长,哪怕是小学中学,很多人都是教育家的级别。无论多大名头的人物,都乐于把名字署在基础读本上。现在的课本,好像署的都是编写组了。著名的人物,基本上见不到了。

    课文的内容,更是精彩纷呈,再配以精美贴切的手绘图,令人爱不忍释。一个中国人,欣赏自己的文字,为自己的历史而骄傲,又敢于担当未来——谁培养出这样的青少年,谁就是真正的贤人圣人。

    更早的课本,便是《千字文》《三字经》《龙文鞭影》之类。这些天,我沉浸于沾沾自喜之中——原因便是我居然背下了《千字文》——这是旧时髫龄小儿的入门功课。

    更令我折服的是作者周兴嗣——梁武帝萧衍辑了一千个王羲之的字,苦于散乱无章,便令他敷衍成文,以便读诵。这位大才子,只用一晚工夫,编撰成这部伟大的启蒙文字。一千个字,一千五百年,滋润了无数亿个心灵——课本的无量功德,于此可见一斑。

    前些天,故宫被盗,故宫博物院赠锦旗时,闹出“撼祖国昌盛”的大笑话。前些年,清华的校长读错了对联,也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最高学术机构,最高学府,由错字先生执掌牛耳——斯文扫地,丢人事小,丢掉传统,丢掉文化,可就令人不寒而栗了。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