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中如何表现欲望——关于创作与市场的关系的漫谈
http://www.cflac.org.cn     2011-07-08     作者:牛寒婷     来源:中国艺术报

    市场导向和大众消费对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已成为一个常规性话题。艺术创作被视为一种艺术生产,这看似简单的名称转换或并用,却蕴含着艺术创作从艺术本体出发的自我审视的主体性视角,向以市场取向和受众消费为旨归的客体性视角的转换,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市场意识深刻作用的结果。离开市场和受众,或者说,离开艺术接受,单纯地谈艺术创作,是天方夜谭。事实上,即便不单纯着眼于当下这个消费时代,艺术创作本身也存在着与想象中的假定/潜在读者(观者)交流、对话的现实。只不过,在这个市场消费格外突显的时代,受众/接受者进一步彰显了他们的主导地位和自身需求。

    正视艺术创作与市场接受的这种“合理性”关系,有益于艺术创作者从市场和消费的对立视角反观艺术创作自身。就文化市场发展的现实而言,时尚流行元素的添加、影视科技手段和手法的运用、舞台形式和表现手法的推陈出新、模式化类型化作品的生产、地方民间文化形式的介入,等等,都离不开市场元素的影响。虽说在这个过程中,盲目和片面追求市场价值容易引发对艺术创作自身的削弱,但从相反方向看,深入剧场观众的内在视野,探索艺术接受的心理符码,也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视角和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在这方面,国内影视创作领先一步。近年来,国产电视剧发展迅速,备受瞩目,诞生了一大批受观众喜爱的热播剧,并且有类型化发展的趋势。历史剧、谍战剧、家庭伦理剧、青春剧、婚恋剧等各类题材电视剧现身荧屏。不能否认的是,电视剧创作的繁荣与市场导向下对收视率的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在市场中赢得高收视率,本身就需要从市场中的受众入手,研究市场对策,确定受众群体和类型,迎合受众心理,从而在创作上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以“小人物叙事”电视剧为例,《老大的幸福》《幸福来敲门》《家常菜》等剧,秉承了早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脉络,从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入手,观照普通百姓的现实人生,追求生活化的亲和叙事风格,推崇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观念的新伦理观,注重家庭温情,鼓励个体追求幸福人生,弘扬人性中的真善美和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应该说,“小人物叙事”电视剧的走俏,是电视剧创作者准确把握时代风向标、主动迎合现代受众心理的结果;它使普通观众能够在如同现实的电视剧中,实现观照自我、体察自我、疏离自我、改变自我等一系列心理和精神诉求,从而完成了自我心灵的成长。

    电视剧观众对电视剧的这种认可是艺术层面的精神认同,如果把电视剧当做一门艺术的话。受观众欢迎,说明有市场;打动观众,说明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与前一个时期相比,国产电视剧发展明显有所突破,——即在市场和创作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使得电视剧以受观众欢迎、有市场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电视剧赢得观众是因为其艺术价值,而这种艺术价值恰恰是由艺术外在(从艺术本体的视角看)的因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推动的。也就是说,电视剧创作不是由封闭式的自身发展导致向艺术本体的回归,而是由外在的市场因素推动所致。不得不说,这是市场和消费文化带给电视剧创作的积极影响。

    如果把艺术创作与市场之间的平衡点,看做是两者的接口,或者说看做是艺术作品进入市场的入口的话,那么,寻找这个入口或接口,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此,也许观照畅销书和市场的特殊关系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日本小说家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是一本畅销书,小说描述了一对各自有家庭的男女在婚外恋的激情中走向生命毁灭的故事。在小说中,渡边淳一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描写了男女主人公每次幽会偷情时的详尽过程,大量的、直接的性描写构成小说的主体部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有此类描写的文学都能成为畅销书,就如同并不是所有的畅销书都能成为文学经典一样,那么,《失乐园》的成功秘诀在哪呢?渡边淳一的杀手锏又是什么?

    渡边淳一曾经是一名外科医生,行医数年积累下的知识结构和临床经验,赋予他对于人的身体的格外关注。事实上,《失乐园》的独特之处正在于,他对于男女两性心理的准确把握,尤其是他对女性性心理及其身体感受的想象和诠释,达到了几乎与女性融为一体的程度。但是,《失乐园》无法成为文学经典的遗憾也恰恰在这里,渡边淳一沉湎于他对于女性身体的独特发现,把全部笔墨都耗费在了性心理、性过程的描写上,而没有身体层面之外的隐喻、转换和升华。

    畅销书《失乐园》与市场的“亲密”关系,提出了一个关于“欲望”的重要问题。事实上,自身欲望的宣泄和满足,是大众在接受艺术作品时表达自身各种诉求的深层动因。人的欲望存在于不同的层面,有身体的形而下层面,也有心灵的形而上层面;有理性的意识层面,也有非理性的潜意识层面。但无论如何,是这种内在于个体身心的欲望,构成了个体的隐秘世界,也生发为各种不同的自我诉求,在艺术接受中起到了最为直接的推动作用。如前面提到的国产电视剧,大众喜欢“小人物叙事”作品即是普通人在进行自我的对象化,通过镜像般的认知和观照,普通受众完成了内在自我的情绪宣泄和精神满足,自我心灵的欲望得到了释放和满足。

    无论是电视、电影、文学,还是戏剧,或者其他门类的艺术创作,都离不开这个指向人的欲望的市场通行证。事实上,在艺术接受中,进入市场入口的“欲望”表现形式有很多,且大多都为欲望的浅层或说是形而下层面。它可能是一种世俗化的叙事手法,一种生活化的表现手段;也可能表现为直接的声色犬马的大千世界,“食色性也”的人欲场域。但对于真正的艺术创作来说,这种欲望的表象、形式只是作品进入受众视野或进入市场的桥梁,接下来,更重要的问题则是,如何把这种欲望的表现进行转换和升华,如何透过欲望表现人性的挣扎和心灵的困境,如何通过形而下的欲望困惑来表现形而上的欲望抗争,这才是艺术作品的深层内涵和真正意义所在。

    最后,回到为创作寻找与市场接口的问题,重要的其实并不是寻找到这个艺术进入市场的入口或接口,而是通过现实化或陌生化的艺术表达和手段,搭建起与观众沟通的桥梁,为作品寻找到一个世俗化入口,继而,如何使作品真正进入观众的心灵内部,从而使得观众在已然接受的作品的外壳和形式中,寻找到并感知到作品的内在张力和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艺术创作的真正问题都依旧还是其自身的问题,市场的外在视角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正视和回归艺术创作自身的机会。那么在完成指向市场与消费的世俗化“处理”之后,艺术作品就更有能力、能量和自信并且能更为直接地,返回到艺术自身,寻找人性和欲望的更高层次的意蕴,探寻并表达人的精神世界的更多可能性。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