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毕业季,因为太多人即将走出校园而染上了伤感的意味,也因为无数人将要踏上梦想的征程而被涂上希望的色彩。岁月无痕,却总会在希望和伤感交集的毕业季刻下特定的时代记忆,留下不同的文化符号。
短裙、黑丝、美腿、高跟鞋、六道杠……继华东师范大学数十名女生“惊艳毕业照”现身网络,近日来,各种另类搞怪毕业照在一波波毕业浪潮的席卷下汹涌不断。身着学位服“自挂东南枝”、摆拍“肉蒲团”、扮“伪娘”,集体举出“求包养”、“求私奔”、“求围观”、“求解脱”等标牌,穿低胸礼服、婚纱、旗袍、唐装,以及赤膊上阵甚至集体裸奔……如此等等,各类疯狂毕业照层出不穷、不一而足,让网络围观不断升温,也引发了是青春宣泄还是社会堕落的质疑和讨论。
无论哗然、质疑、指责还是理解,当下的大学生已经为这个时代留下了与以往任何时代都截然不同的群体记忆。
遥想上世纪30年代,那一群博闻而强志的毕业生,投笔从戎,踌躇满志,唱着“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奔赴抗日前线的一代青年。一首《毕业歌》是他们青春无悔的宣言,宣告着一代青年如火的青春,镌刻着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作为理想主义主体,这一代人的自我是隐匿和奉献于崇高的价值诉求中的。
上世纪80年代,回响着被恢复高考点燃的千百万学子久违的希望。由许多经历了上山下乡的“老三届”组成的饱受坎坷后又绝处逢生的特殊知识群体,带着刻骨铭心的时代印记,完成了一场知识与命运的鏖战。他们的努力蕴含着奋进的精神,他们的拼搏见证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热情激活了整个社会。虽少有华丽的毕业照可以祭奠他们的时代,但诸如油画《父亲》对时代、社会的鞭打与拷问,思索“人生路越来越窄”的《潘晓来信》对理想与现实的生存质问与警醒,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慷慨激扬等时代记忆,让后人感受到的是理想主义、集体主义与现代自我意识上升所产生价值碰撞的张力成就的一个时代和一代人。而这些特定的时代符号也成为那一代人特有的标识。
而今,以“80后”、“90后”为时代领军的青年主体,面对物化时代的到来,物质主义的盛行,对传统精英文化的崇信和追随被瓦解的同时,强化的是强烈的自我存在意识,以及个体生存更为强烈的矛盾与虚无情绪。这种裹挟着传统与现代、社会与自我的矛盾情绪来自于优越的成长环境与激烈竞争现状之间失衡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来自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巨大自我心理落差。特立独行、惊世骇俗的出格行为,桀骜不驯、玩世不恭的另类举动是他们复杂的心绪的特定表征,是他们站在社会大门前无措张望和自嘲的表情,更是他们对残酷的社会现实与沉重的生存压力本能而倔强地抗争。
另类毕业照一定程度上也许与摄影艺术无关,与审美趣味无关,但它们为时代留下记忆的同时也留下了一张可供思考的底片。也许,相较之下,无论是处于转型期的新一代价值主体,还是无数呵护和对视他们的祖辈父辈,都需要寻找一种新的价值认同。在当下大学生走出象牙塔,走向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人生时,面对他们看似传统价值观淡漠甚至失落地站在历史路口的另类行为,我们需要的也许不是简单地用“垮掉的一代”对号入座,用“自我的一代”浅表解读。除了因担忧他们赤裸的肩膀能否撑起时代的重任而用指责与质疑来寄托对这个群体成长的渴望,我们更应该做的也许是基于社会、他者所应该给予他们什么的深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