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铨作品
我认识徐立铨是在赴山西参加中国画名家进山西活动中,当时我手上端着一叠画册,大多粗粗翻阅,其中唯有一本,竟在不知不觉中反复看了多遍,真是爱不释手。
画册上,他的作品用笔、用墨多有传承,蔬菜、瓜果、梅花也都是平常大家见惯的题材,但他的笔中所蕴含的灵动,却在无形中与传统画法的作品拉开了距离。画中黄瓜,借鉴了西方素描表现手法的同时,又平添中国画味道,光影层叠交错,使他笔下的黄瓜极具生动的质感。色墨的运用更是以纯朴实在的中国传统笔墨为积淀,在运笔的大写意过程中,一挥而就的大气象毫无造作之感。
徐立铨笔下的梅,清新淡雅,在支脉中又凸显苍劲有力、不失迎风斗雪的执著精神;徐立铨笔下的水仙,又是另一番风情,色墨交织、暗香飘动,特别是在花瓣折合之处,勾勒有致、淡黄渲染,水仙花那种谦谦君子形象跃然纸上。徐立铨笔下的菊花,大胆用色却又收放自如。他谨慎地控制着笔头用水分量的变化,不仅强化了画面的笔墨韵致,更使菊花傲霜的风骨夺人眼球。而徐立铨所作的牡丹,最是与众不同。牡丹花头落墨肯定,大红、曙红的花头极具冷眼之感,画作中常常给人一种富贵中不骄不奢的脱俗之感。
在那次活动中,常人看来并不特殊的山西平遥古城,对徐立铨来说,犹如初入宝库,新鲜、兴奋之感溢于言表。待到写生作画时,他谨慎落墨、仔细点缀、尽求完美。在他的画中,我们能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作品中精致又不失大气的构图,开合有度、一张一弛的章法布局,这都在细微处尽显功力。
看徐立铨的作品能感受到他吸取了西方素描中光影错置的技艺,并将它转化为中国传统的笔墨形式。徐立铨在传承文人画经典基础上的收获,也为我们这个时代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艺术式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