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彩铸鼎
http://www.cflac.org.cn     2011-07-01     作者:肖云儒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万鼎 西安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教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术委会主任。

    1973年,师承于著名山水画家何海霞先生。

    1987年,就读西安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0年,获艺术学硕士学位,现任西安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教授。

    1994年,出版个人专集《万鼎山水画技法》。

    1995年,应美国路易斯安纳洲“世纪大学” 邀请赴该校进行学术讲座及举办画展。

    1996年,被授予美国路易斯安纳洲洲立大学客坐教授及荣誉艺术家、巴登鲁市荣誉市长。

    1997年,出版个人画集《万鼎1997》。

    1998年,由陕西画报主办“万鼎画展”及发行《陕西画报——万鼎专集》。

    2000年,6月6日“万鼎艺术工作室”、“万鼎艺术基地”建立。

    2001年,入编《中国山水画名家小品集》。

    2001年,在西安举办万鼎扇展。

    2002年,在汕头古今美术馆举办“万鼎扇展”。

    2003年,在广东画院举办“万鼎山水画展”。

    2004年,绘制“北京2008奥运会固定通信服务合作伙伴”中国扇面纪念精品。

    200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万鼎扇面画集》。

    2007年,在苑林艺廊举办“万鼎迎春扇展”。

    2008年,在西安举办《为宁强的孩子画出一片蓝天》5·12赈灾义卖画展。

    2008年,在西安亮宝楼举办纪念恩师何海霞先生诞辰100周年万鼎画展。

    2010年,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10年,应邀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创作绘制巨幅(1000cm×2000cm)金碧青绿山水《云横秦岭》。

黄河涌进 大地回春 为建党90周年而作

万彩铸鼎

    作为画家,万鼎是一个追求重量的人,一个胸有大意蕴,画有大境界的人。建立艺术自觉并执著地一步步地去躬行,是他给予我最深的印象。

    “山人合一”是万鼎重要的艺术自觉。他以秦岭为自己艺术的对象物和生命的对应物,秦岭是他画中和心中的物象和形象,也是他画中和心中的意象、灵象和理象。秦岭是他的朋友,他的父亲,他的生命,他的宗教和美神。他说:“没有宗教信仰和美的依托,心灵将何等灰暗。”他用自己对创作和人生的战略性安排告诉我们,成就艺术要投入劳动,更要投入生命,画山水要稔熟山水,更要把山水当作一个生命体系融于其中。唯其如此,才能做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可以说,他是用艺术行为、更是用生命行为来实践“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精神的。

    记得好几年前,与万鼎相逢而并不相识,他送我一幅小画,是画在那种不用托裱的日本画纸上的,顺便邀我去看他的扇面画展,自谦说是“小作品,小展览”。偏我是个疏于交往的人,那天有事没有去成且不说,连谢也没有谢一声。直到去年,才读到了《万鼎扇面画集》,顿时心生愧悔——像这样能对每幅小扇面都精心创作的严谨画家,我差一点失之交臂。愧悔中生出几分敬重。

    后来,从央视播出的专题片《大秦岭》中得知,他早已一头扎进秦岭深处的老县城安了家,终日与山相伴,读山、写山,进入山的腠理与堂奥,感知山的气脉。秦岭声色光影的变幻和生命的搏动,时时点燃他表达与倾吐的激情,也带给他艺术探索的沉思。那以后,便陆续读到了他的大作品“秦岭山水”系列,清一色六尺、八尺以上的巨幅。在这批作品中,他变换着各个角度解读秦岭,表现秦岭或博大恢宏、或澄明辉煌、或鲜活俏丽、或梦幻虚静的身影和容貌,传达出秦岭的千姿百态。画家更致力于从山的形态、色彩和明晦变幻中,去展示秦岭的内在生命。同时,也在自然之道中得其理法,不断地将山川之形凝结为笔墨之趣。

    从万鼎那些如叙老友、如数家珍的题画上,也可以读出这个人和这座山那种体己的私密性的爱恋:“昨夜秦岭有雨”,“老县城今日看晴”,“江山无尽,余独爱大秦之山”,“大秦之深,树石烟云,奇丽无比,山色变幻,因四时而不同,因风雨阴晴而不同,此秦岭之老县城是也”,“连日烟雨,云雾时而如梭,时而如织,将老县城写出诗一样的梦境,淡淡的,幽幽的,也不时连带出几丝甘苦的思念,畅怀中忽然一抹斜阳,轻轻将如纱一样的云烟染成了幽雅的橙幻,芳林也悄悄显露出沐浴后的新姿,明天看晴也”。这些带着日记色彩和家常口气的文字,无不出自肺俯,让人怦然心动。

    尤其是那幅22米长的《大秦日月同辉图》,更是全维地画出了大秦岭的神韵、脉象、呼吸。总体气势浑然一体,结构走势错落穿插,积墨与留白相映成趣,随机组合着山、水、云、树,自如出入于色彩、笔墨之间。你慢慢品尝着,由视觉震撼到心灵震撼,继而徜徉于画家营造的天地之中,入神、入定。画家和秦岭、创作主体和客体,在生命的深处如此地交融、会通着,是艺术创作多么难得的佳境。

    中国人用“天人合一”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真谛乃是将人与自然都看成自成系统而又紧密关联的生命体,强调人要尊重自然生命。最具代表性的言论是庄子的这段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也应包括画家)不过是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而已。“天人合一”分为两个历史过程:魏晋之前是自然的人格化,通过比兴和拟人化,使自然进入人的世界,如孔子说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时人是主体。魏晋之后,进了一步,是人格的自然化。陶渊明、王维回归田园、躬耕陇亩,不仅出于诗人画家的艺术功利、艺术方式,已经是人生的行为方式和生命存在方式了。人主动寻求在自然中安息,生命和自然融为一个主体。我感到万鼎孜孜以求的,正是后一种境界。在愈来愈城市化和物质化的现代社会,执守这种追求的人是愈来愈少了,尤其显出了珍贵。

    “千霞万彩”,是万鼎又一种艺术自觉。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每个人面临的问题,更是每个艺术家要自觉解决的问题。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文化定位和艺术追求,是许多艺术家终生在思考的。万鼎18岁有幸叩首入室,师从何海霞先生,几十年中沿着乃师青绿山水和金碧山水的路子步步为营。2008年,他编辑出版了精美的大型画册,以近60幅青碧山水汇报了自己在这条路子上研习的心得和成果。这部画册饶有深意地定名为《千霞万彩》,扉页标明“纪念恩师何海霞先生诞辰100周年”,开篇又有师祖张大千、师傅何海霞和他自己的照片,有两位先师的简介和代表作品,同时附上了聆听海霞先生教诲的真切回忆。

    当陕西的画家纷纷将自己归入“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的门下,《千霞万彩》却描画出来“张大千—何海霞—万鼎”这别一种传承关系。定位艺术家常有两种坐标,一是空间坐标,拿何海霞来说,新中国成立后有较长一段生活在西安,具体参与了长安画派最早的创作活动,事实上存在着一个长安画派格局中的何海霞,一个处在与赵望云、石鲁艺术关系中的何海霞。另一是时间坐标,即何海霞在艺术历程中与张大千的师承关系,以及这种师承在万鼎身上的延续。“千霞万彩”的“霞”(何海霞)和“万”(万鼎),即暗示着张大千—何海霞—万鼎这一脉落。这种定位,将自己的创作拓展到近现代国画创作更长的历史段落和更大的文化格局中来度量和要求,是高标准的。

    泼墨泼彩是万鼎绘画语言的重要特色,其中既有明显的前辈影响,而在对山水生命贴切体味和微妙传达上,在铺陈的动感和造境的张力上,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创造。青绿山水的鲜活俏丽,金碧山水的辉煌梦幻,扇面小品的素淡虚静,鸿篇巨制的磅礴大气,以及墨线皱点的简约,没骨画法的娴熟,种种种种,都让欣赏者目不暇给。万鼎对自己是严格的,要求自己“一定要在自然的真态中,感到自然之情态,结构肌理的理态,方可画了”,要求自己修炼气质,从情思出发,重视对作品的总体把握,而“不要掉进对艺术个别单位的迷恋,对一笔一画组结的津津乐道”。他告诉我们的是,成就事业不但要有目标感,而且要能将目标放到传统和现实的大格局中定位,并转化为切实的策划,转化为艺术探索阶段性的实践。

    巧合的是,近两年我陆续写了关于长安画派艺术精神的长文和赵振川、石丹的评论。作为长安画派的艺术传人,他们既继承了长安画派“继承—融会—创新”的基本精神和“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基本方法,又各有新变。如果说赵振川更着重于内向性的继承一一融会,在继承乃父赵望云质朴写实的基础上,融会各家,变化自家;石丹则更着重于外向性的融会、创新,融会乃父石鲁的笔墨性情和乃师吴冠中的现代意趣,探索自己的路子。而万鼎的“山人合一、千霞万彩”其实也在很深刻的层面传承了长安画派的艺术精神,“山人合一”某种意义上就是“一手伸向生活”,伸向表现对象和客体,伸向横向的空间拓展。“千霞万彩”也就是“一手伸向传统”,伸向师承以及师承所根植的更深厚的艺术文化土坯,伸向纵向的时间积淀。是的,万鼎也正是在长安画派的这“两手”中,去努力实现“继承—融会—创新”,逐步接近自己的艺术目标。这样,我们便读到了两个关系系列中的万鼎:张大千传人的万鼎和长安画派后学者的万鼎,也读到了万鼎的双重意义。

    山人合一、千霞万彩,是万鼎给长安画坛打上的两个惊叹号。万鼎在不息的追求中,会逐步成为一位万彩绘山、山重如鼎的艺术家的。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