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民间沃土 文化反哺人民——精品杂技走进“中国杂技之乡”河南濮阳
http://www.cflac.org.cn     2011-06-24     作者:王新荣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举国上下共同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作为第二届中国杂技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同时也是本届杂技艺术节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6月20日至23日,中国杂协组织精品杂技走进革命老区、中国杂技之乡——河南濮阳,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惠民活动,把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把杂技工作者的深情厚谊送到父老乡亲中间,为濮阳人民送来了美好的精神食粮,也带来无数的欢笑和快乐,让濮阳人民在共享中国杂技创作喜人成果的同时,也给杂技工作者们提供了一次感受红色革命精神、增强文艺扎根沃土服务人民的信念的难得机会。

    文化下乡 俯身甘为孺子牛

    6月22日晚,河南濮阳水秀剧场内,台上节目美轮美奂、台下观众掌声雷动。由中国杂协主办、濮阳市委市政府与河南省杂协共同承办的精品杂技走进“中国杂技之乡”河南濮阳大型展演在此举行。展演开幕式由中共濮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盛国民主持。中国杂协主席边发吉、中共濮阳市委书记段喜中先后致词。晚会在全新改版的濮阳大型杂技剧目《水秀Ⅲ》中拉开了序幕。之后来自中国杂技团的《俏花旦——集体空竹》《圣斗——地圈》,北京杂技团的《超越——爬杆》,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的《塑——男子顶技》,沈阳军区前进杂技团的《中国结——空中技巧》递次上演,传统与时尚交融碰撞,高难度技巧动作与各种艺术手段融为一体,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精彩的表演让濮阳观众再一次领略了中国杂技高、难、险的艺术震撼,也深切体会到了杂技艺术独特的美感和文化蕴涵。

    “将精品杂技送到杂技之乡,是让文艺回归孕育它生长的民间沃土,是取之于民又还之于民,让艺术在回报人民的同时也接受人民的检验,这是中国杂协一直以来恪守不渝的传统,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晚会现场,边发吉介绍说,多年来,中国杂协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积极开展“送欢乐、下基层”“精品杂技下基层”文化惠民活动,旨在通过杂技艺术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共享成果。

    濮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中华龙乡”美誉,杂技在此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群众基础。濮阳不仅有众多培养杂技人才的艺术学校,还有多家享誉海内外的杂技专业院团,杂技艺术在这里蓬勃发展、枝繁叶茂,这是中国杂技的一片沃土。2001年,中国杂协命名濮阳市东北庄为“中国杂技之乡”,极大地推动了濮阳杂技的繁荣与发展。2009年,中国杂协又命名濮阳市为“中国杂技之乡”。“精品杂技走进杂技之乡,对于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密切杂技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升杂技工作者的思想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邵学敏说。

    晚会现场,中国杂协副主席、中国杂技团副团长孙力力也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团有不少好苗子就是从濮阳这边过来的,今天来到他们家乡演出,为父老乡亲送上一份祝福,热情的观众让我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重走革命老区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6月21日,刚刚来到河南濮阳,中国杂协就马不停蹄地组织协会工作人员及艺术家赴清丰县单拐村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参观考察。重走革命老区,触摸革命遗迹,回味党的光辉历史,在党的90华诞即将来临之际,让中国杂技人体验了一次难忘的红色革命之旅。

    “红色之都”清丰单拐,位于清丰县东南部,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村庄,这里的冀鲁豫边区革命旧址是抗日战争后期、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暨军区第一兵工厂所在地,邓小平、黄敬、宋任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生活、战斗。单拐村作为冀鲁豫边区抗战反攻的大本营,经历了血与火的战斗洗礼,见证了边区军民同舟共济、艰苦奋斗的曲折历程,记录了边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不屈顽强抗战的历史篇章。 

    中国杂协一行在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逐一参观了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平原分局、第一兵工厂、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以及纪念馆内的各种珍贵资料和展品,深切缅怀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大家深深为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排除万难追求民族解放的大无畏精神所感染,纷纷表示,要发扬优良传统,为杂技艺术的更大繁荣努力工作。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