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启示录
http://www.cflac.org.cn     2011-06-24     作者:王新荣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杂技,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艺术,它根植于民间,又反哺于民间,因其鲜明而独特的艺术特性,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中国杂技的未来在哪里?又该采取怎样的发展策略?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哪些新气象?发展后劲如何?这些无疑成了每位杂技艺术工作者不断叩问的一桩心事。面对这些问题,在第二届中国杂技艺术节上,来自全国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杂技团,带着一个个倾力打造的艺术精品,也带来了杂技人的思考与探索。透过作品仔细观察其中变化的脉络,我们或许从中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所在。

    发展方向:综合艺术

    本届杂技艺术节,无论是比赛还是展演的作品,较之以前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各个杂技团,上至中国杂技团这样的艺术大团,下到四川遂宁杂技团等地方民营小团,在打造综合艺术效果方面都具有了强烈的自觉意识。营造意境氛围,于艺术形式之外增加作品的文化蕴涵,综合运用音乐、舞美、灯光等各种艺术手段精心编排,在突出思想性、艺术性的同时,着力强化舞台效果,以惊心动魄的高难度技巧吸引人,同时也给观众一种美的艺术体验。

    如来自浙江曲艺杂技总团的《墨荷——蹬伞》,将蹬伞这一传统绝技与中国的水墨山水联系在一起,荷叶、荷花与油纸伞组成的优美造型,和着颇具中国风的音乐,营造出了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中国水墨荷花意境。不禁让人联想到两位男女主人公之间那种如出水荷花般纯洁无瑕的爱情,于惊险刺激外,撩拨观众心灵的,是一种柔美温婉的艺术之美。

    发展策略:创新不已

    创新是本次艺术节的一大亮点,它甚至成为制约一台节目能否出彩的关键。其中,有新创节目,也不乏传统节目再嫁接出新意的,更有道具创新带来革命性影响的,总之,创新方式多种多样、不一而足。

    道具创新尤为引人瞩目。说起道具创新,不得不提中国杂技团的《摇摆高拐》。摇摆高拐,顾名思义,它的新意即在于“摇摆”,高拐不再固定不动,而是可以左右摆动。两条长长的高拐宛若一对支撑的手臂,道具具有了灵性,被赋予了生命。因此,静态的节目表演也被赋予强烈的动态性,于动静对比中,或倒立或水平叉的定格造型,既彰显动态力感,也给人一种静态之美。同时,它的创新之处还在于道具内有玄机,内置的各种小玩意儿可以让高拐动而不散,用道具发明者王建民的话说,“看难不为难”,具体来说就是在保证观众看到险象环生效果的同时不让演员为难,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杂技演员的艺术生命。可以说,道具创新给杂技带来革命性变化,有时甚至是质的飞跃。

    发展后劲:后继有人

    本次杂技比赛,不再拘泥于年龄限制,不同年龄段的演员可以同台献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小演员们,最小的才8岁,却玩转大舞台,表演丝毫不显稚嫩之气。山东德州市杂技团的《鼓悦童心》,4位不满12岁的小姑娘,精彩的重蹬技表演赢得了评委一致赞许,最终荣获优秀节目奖。另外,诸如河南濮阳杂技艺术学校的《草帽》,以及河北省杂技团的《雏凤凌空——女子集体车技》等节目也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应该说,我国杂技发展还是不乏后续人才的。

    与之前相比,中国杂技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单纯沿袭“门里”教学,即“家传”和“团带班”,团带班学员业务强而文化素养低,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学员的基础教育抓起。如今,完善和规范的专业教育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诸如濮阳杂技艺术学校、上海马戏学校都在这些方面积极尝试,通过定向培养或者从社会上挑选人才等途径为中国杂技事业培养了大量的后继人才。但让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所设置杂技专业的高等院校。

    发展新貌:民营给力

    近年来,民间杂技发展迅猛,一些民营杂技团体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艺术创作水准都可与国有院团相媲美。正是在国内杂技市场充满质疑尚不成熟的时候,一些对市场具有敏感触角的民营团敢于试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参加本次比赛的四川德阳杂技团与四川省遂宁杂技团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适合市场的创作理念是作品成功的先决条件。上述两个团作为国内非常活跃的民营杂技团之一,虽然在国内外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真正能够在业内吸引注意力、占领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依然非常匮乏。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质量,质量的提高在于创新。鉴于此,民营团也尝试在这方面动大心思、花大力气。德阳市杂技团曾耗资千万打造杂技晚会《飞翔》,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引起业界极大关注。作为民营团进行大制作的一次尝试,它打破了杂技单靠肢体技术的炫耀赢得观众的思路。整场演出从始至终体现了科技的力量,以各种高科技手段营造的技术奇观,给观众以巨大的视觉震撼和满足感。在笔者看来,要想在中国杂技市场博弈中站稳脚跟,上乘的节目质量、精美的外部包装、新颖的广告宣传、适宜的票价、便利的观看形式一个都不能少。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