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至12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武警政治部文工团推动和创作的大型红色舞蹈诗《延安记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也是中国舞协组织舞蹈家赴革命纪念地采风创作的一次成果展示。总编导由原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左青担任,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冯双白任总策划,中国武警政治部文工团团长郑健担任艺术总监,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赵季平担任音乐指导,中国东方歌舞团音乐总监卞留念担任作曲和编曲,中国舞协副主席、舞蹈家黄豆豆等担任主要角色。
“战争”是一个我们在提及历史时无法避免的字眼,而“延安”一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只是一个地名那样简单,它成为了美好未来的代名词,希望升起的地方。舞蹈诗《延安记忆》则将我们对于抗日战争的记忆聚焦到延安这片并不广阔的土地上。《延安记忆》共有十个篇章,从老军号到三八枪,从干粮袋到旧马灯,人们对延安最深刻的记忆被具象为一个个道具出现在舞台上。《延安记忆》在编排中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节目开始时的老照片,仿佛是时光隧道中的照片墙;“抗日军政大学”里编导巧妙地运用服装和音效营造出雨中训练的场景,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却透露着坚定的信念;“拥军花鼓”里温顺的羊羔、诙谐的群猪、高傲的锦鸡以及顽皮的兄妹、兴奋的爷爷,编导别出心裁地把两个孩子的舞蹈安排在一个硕大的南瓜之中;“三十里铺”中四妹子送三哥哥奔赴抗日前线的不舍;“黄河儿女”中军人的勇敢与母亲深沉的爱,倾泻而下的幕布幻化成奔流而下的黄河;三杆枪和粮食袋组成的一座座丰碑诉说着时间掩盖不了的精神。每一个画面,每一个故事如同水流般顺着记忆的间隙渗入人们内心的深处。对于那个时代的记忆,很多时候人们关注的是那些伤痛,但是此次演出展示的不仅仅是那些伤痛,更多的是感动。
张思德,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是《延安记忆》中唯一独占一个篇章的角色,武警文工团特邀了舞蹈家黄豆豆担任这个角色,可见团队对这个人物形象的重视。当耳边响起毛主席对张思德的评价,当舞台上由黄豆豆所扮演的张思德出现时,蓝色的背光隐去了他的面容,此时的张思德已经不再是某一个具体人物的指代,他更是一类人的代表。动作的编排远没有以往英雄式人物的“深沉”,在对这个人物的诠释中编导没有拘泥于对张思德牺牲的惋惜,也没有刻意去追求人物的“英雄气概”。没有厚重的音乐,没有大量的伴舞,没有华丽的舞美,一个简单的张思德就这样出现在观众眼前,明朗的节奏加上轻快的动作,在展示出演员自身的风格特点的同时,也将张思德生活中乐观向上的“小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搔头、憨笑,编导将这些生活中的动作巧妙地与舞蹈动作融合在一起,超脱了英雄形象的张思德向观众展现出“小人物”的伟大。服装设计更是在军装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变化,军装的样式和张思德牺牲的砖窑颜色融为一体,服装上红色的流苏不只是砖窑的火焰,也是他精神的燃烧。
在建党90周年之际,这部作品带领着观众穿越时间的阻隔,回到那片充满回忆的地方。演出结束后笔者了解到,很多家长是专门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观看《延安记忆》,他们希望可以借由这部作品让孩子感受到那段岁月,了解那段历史。的确,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在现实中感受或是重温那个时代独有的气息,但《延安记忆》这个作品,使得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延安精神,也可以看到记忆中最熟悉的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