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喜剧的灵魂在哪里?
http://www.cflac.org.cn     2011-06-10     作者:邹小凡     来源:中国艺术报

    《乡村爱情交响曲》作为“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的第四部日前刚刚结束在北京卫视的首播,接着在天津卫视、深圳卫视等四家卫视热播,并在奇艺网同步播出。无论是电视台还是网络,收视率和点击率都一路走高,可看出本山大叔的“人气”。同时,对赵本山农村题材电视的评论也随着剧目的热播一直没有停息。笔者认为,一方面,赵本山的农村电视剧关注当下农村、农民现状,在农村题材的开掘上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赵本山电视剧也存在着重复、拖沓,笑点太过浅薄,商业味太浓等问题。

    的确,近年来,由赵本山担纲总导演并主演的“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在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异军突起,受众广泛。其取材东北农村生活,演员的本色演出和东北方言增添了“黑土地”的乡土气息,赵氏所创造的小品式幽默诙谐也在剧中不断地出现,使人忍俊不禁。可以说,赵本山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重要的文化品牌,对当下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际上,赵本山创作的《刘老根》《马大帅》也展现了他对农村文化的“熟稔”,透视出他对农村现代化的理解。《刘老根》中刘老根发展龙泉山庄度假村过程中涉及的乡村政治、伦理等冲突,展现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的艰难步伐,其“乡土情怀”浓郁,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乡村人物形象。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在剧中也多有展现。《马大帅》中以马大帅从农村走向城市,生活在最底层的小人物不断受到挫折和磨难,突出“乡村精神”和“城市文明病”之间的碰撞与交锋,农民生活的酸甜苦辣和正直、坦荡又不乏小聪明和智慧的精神交织在一起,构成剧情发展的“五味瓶”。这一探索无疑是成功的,受到了观众们的推崇,也获得了较多的好评。

    然而随着《乡村爱情交响曲》的热播,观众的批评声却与日增多。电视剧以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作为剧情发展的主线,但情节拖沓、过于单薄,导致整部剧看下来就是“闹孩子”家庭危机、“闹外遇”情感危机,实在难以使人满意。维系剧情发展、给观众带来笑声的还是刘能、谢广坤此类的类型化农民的相互斗法。小品式的人物冲突仍延续了前几部的风格,小人物的丑化和矮化在取得搞笑效果的同时,也简化了农民形象的深入开掘,使人物流于表面化。另外,剧中植入式广告连篇累牍地出现,也破坏了电视剧本身的完整性。如雪佛兰轿车、蒙牛饮料等成为了片中人物的“最爱”,经常出现某产品的大幅背景成为片中的常态,最夸张的是连人物检查身体还要到沈阳某私立医院。如此之多的问题,使我们不禁思考:影视剧主创所谈的“反映农村新生活和新变化”现实主义主题能否成立?浓厚的商业运作体系能否负载传播农村文化“之重”?

    事实上,死气沉沉的电视剧是不能吸引观众眼球的,电视剧应该以其视觉语言的平实生动与观众形成互动并产生共鸣。同时,商业取向的运作在一定范围之内也有利于影视剧成本和经营风险的降低。但一部精彩的电视剧不能仅仅是让观众看过后哈哈“傻乐”,而是通过细致的人物刻画来传达背后的意旨。关注农民、农村的现代化过程,不能停留在批判乡村农民的“劣根性”,更不是一味讴歌乡村的天然和淳朴,而是关注当下农民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深入揭示农民的心灵世界,展现他们在历史变迁中复杂的精神转变,才能产生叩问人类心灵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所以说,作为拥有广大的受众群和广阔市场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不仅要给观众带来欢快的笑声,获得收视率,从而获得商业利益,更要有关注现实、探讨当下问题而获得观众的认同和喜爱的文化期望和追求。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平衡?这一点,欧·亨利作品“含泪的微笑”的创作风格值得我们借鉴。“微笑”是指其喜剧形式,“含泪”是指其内涵。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可以用喜剧的形式来反映当前农村人、农村事,揭露现实中不合理的问题。展现小人物心灵的创伤,寄寓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但同时也应承担一定的文化诉求,透视社会大踏步发展中农村所产生的社会伦理及其历史变迁。从这个角度而言,作品喜剧形式和深刻内涵的有机结合也许是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中值得探讨的途径之一。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