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秭归人民心目中,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作为土生土长的秭归人,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年复一年的端午节,总少不了划龙舟、临江祭祀、赶屈原庙会、到江边食粽子、悬艾吊蒲、开骚坛诗会、食少年粑粑、女儿归宁,以及佩挂香包、系戴彩线、采露水艾、洗菖蒲澡、喝雄黄酒、送端阳符、送瘟神船、画符驱虫、辟邪驱鬼、稻田娱乐、墨唇与饮墨……
我60年代初参加工作,一直在文化部门工作直到退休,有关屈原的传说、遗迹都进行了整理,多次到屈原诞生地乐平里参观采访,也拍了不少照片,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之多,一言难尽。
参加人数最多、声势最大的是龙舟竞渡。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汩罗江以身殉国,老百姓闻讯后,都很悲痛,从四面八方赶到江边,划着渔船,飞驰在江上,以示救人,世代相传,年年不绝。唐代诗人张建封有诗云:“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群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看龙舟是屈原故里最大的群众集会,一般有四五万人之多,每逢这一天,男女老少起得特别早,身着节日的盛装,奏着欢乐的山乡器乐,云集在屈原沱对河两岸,熙来攘往,好不热闹。
龙舟分赤、橙、黄、绿、青、兰、紫等色,大者可容101人,小者也有几十对桡片手。每条船上,划船的人包着一色的头帕,身着一色的坎肩,只待比赛号令发出,各船锣鼓紧催,猛划向前,如梭如箭,直逼彼岸。人们紧扣心弦,注目在屈原沱赛场的水面上。一旦夺标报捷,对河两岸人群沸腾、彩旗挥舞,山乡器乐高奏、鞭炮齐鸣,把对诗人的怀念推向高潮。宋代诗人陆游出蜀路过秭归时,曾碰上了这个场面,他在《归州重五》赋诗曰:“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同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生动地描绘了秭归古代龙舟竞渡的情景。
关于秭归庙会的习俗,是秭归人民每年在屈原的忌日举行的盛大祭祀活动。当地农民在这天带些针头麻线、蔬菜瓜果、刺绣佳品在庙会时叫卖。大男人们也来烧些纸钱、凭吊屈原。总之凡是所建的屈原寺庙,都举行过不同规模的庙会活动。
秭归先后共建了八座有关屈原的寺庙:最早的一座屈原庙是唐元和十五年时任归州刺史王茂元在归州城东五里的屈原沱修建的,称屈原祠,1976年因葛洲坝水电工程长江水位上升,搬迁至向家坪;第二座是小青滩屈原庙;第三座为屈原镇北峰村界限垭的屈原庙;第四座为水田坝乡凉风垭称独醒亭的庙宇;第五座为屈原诞生地乐平里回龙锁水处回龙寺的屈原庙;第六座为乐平里屈原村的香炉坪包山岭屈原庙;第七座为归州镇向家坪屈原祠(1977年动工,1982年建成);第八座为凤凰山屈原祠。如今,凤凰山屈原祠已成为屈原故里举办端午文化节的最重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