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给力电影衍生品产业
http://www.cflac.org.cn     2011-06-03     作者:王磊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我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之时,电影衍生品作为电影产业价值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中国未来的电影市场中充满无限潜力和希望。面对巨大的市场,我国由电影衍生产品所引发的消费行为尚处于初始阶段。据统计,在美国电影工业总收入中,来自于影院票房的直接收入通常只占1/4左右,而3/4收入则来自于相关的电影衍生产品产业。反观我国,目前电影衍生产品则主要集中在DVD及发行影视频道播映权、电影图书同步发行等市场开发的客户端阶段,而且其生产和销售远远没有达到一定规模。

    同时,我们看到由于电影业本身所具有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跨行业操作等特点,使得现代科技在电影衍生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推广等一系列产业链中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科技助力创意研发提高衍生品附加值

    一般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电影衍生品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区别于传统的工业密集型产业,电影衍生品在创意研发和设计阶段尤其注重通过加大科技含量来提升产品附加值。

    众所周知,成功的电影衍生品一方面要符合电影传播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要特别关注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经过多年产业操作的摸索,我们认为推崇创新、强调科技支撑与推动的理念是指导我们实践的法宝。以往电影海报式千篇一律的外观、低人一等的价格、差强人意的使用感受,已经跟不上数字时代消费者对于电影衍生品的需求。我们对设计人员的要求并非是单一要素的产品,其设计本身需要具备多种功能,不仅要蕴含电影本身的文化特征,而且必须精雕细琢、注重产品设计的造型感和功能性。这首先要求公司提供高技术的基础设施、顺畅交换传播的数字网络和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交易平台。公司的设计手段因大量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图形工作站和Maya、Pro/e、MastCAM、UG、3D MAX、Alias、Autocad、Lightscape、LightWave、Softimage等二维绘图与三维建模的软件使得设计更加灵活、便捷。设计本身也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实现,处于产业链上的设计研发领域,应通过提高设计本身的科技含量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衍生品富有时代精神,符合产品性能与影片定位的协调。

    电影衍生品行业应秉持“享受快乐科技”的产品设计理念,注重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国内外高新技术,建立电子信息网络,全面整合行业内的优势资源,优化智慧资源配置,积极发挥创意人员的智慧价值。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机械复制艺术的出现是以传统艺术“光韵”的消失为代价的。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中,本雅明着重论述了电影的价值。作为一个经历了从照相到无声电影再到有声电影时代的思想者,本雅明的思想也伴随技术进行了一场革命。他认为电影实质上是对传统艺术的一次有力挑战,使艺术品复制成为批量生产的技术。同样这也涉及到电影衍生品的生产领域。我们看到不少消费者认为电影是视觉的,纵使看再多次仍然无法满足想拥有的心理。而电影衍生产品是有触觉的,是可以感知其实际存在的。电影画面与场景凭借衍生产品实现了实体化,消费者购买电影衍生产品可以藉此满足想拥有这部电影的想法与感觉。因此,电影衍生品的生产制造必须符合观众(消费者)对于电影本身的接受习惯,包括对于电影产业发展整体水平、社会文化氛围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以及电影所传达的深层信息等内在因素。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创新形态的嬗变,信息时代的电影衍生品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在电影衍生产品的制造项目上,要打造有理念、有品质、有文化、有档次的电影衍生产品,真正做到“中国设计”而不是单纯的“中国制造”。

    网络科技带动电影衍生品的“泛关系营销”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看到西方电影产业的可取之处很多,其中最值得借鉴的,是它提供给我们的这种利用电影衍生产品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元思路。推而广之,电影衍生产品可以被运用在电影及礼品产业的各个行业当中,从而成为一种既可宣扬理念又可赢得口碑的产品,极大地推动电影产业链的完善。当前,企业通过互联网提升自身价值,在电子商务时代,低成本、高收益、可量化的网络营销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业界常用的技术工具和平台。况且电影本身具有话题性和广泛传播性,因此电影衍生品的营销更加适合电子商务和品牌营销。应该说,借助实时传输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集群技术的应用,电影衍生品在电子商务时代的营销大有可为。不局限于B2C、C2C等网站营销,泛关系营销或成为电影衍生品营销的另一种新兴手段。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注意到现在是一个提倡“弱关系”的时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弱化,因为有了MSN、QQ、微博等,人和人之间不必经常见面、甚至打电话,大家建立起关系也未必需要相互认识,这是Web2.0时代人们重构关系的开始。在互联网早期,人们维系关系的方式是电子邮件,但是电子邮件比较正式,随着即时沟通工具的出现,人们更多地借助它来维持日常的信息交流;然而即时通讯必须要求即时回应,因此也存在沟通压力,很多人通过隐身来减小这种人际关系的压力。而微博和SNS相应的压力就小很多,人们不会在意你是否及时回应了他们在微博或SNS中发表的言论,甚至他们并不在意你有没有回应。这种相对意义上的“弱关系”,其实大大扩展了关系链的范围。比如微博的出现就改变了人们之间的关系模式,也改变了产品营销的业务结构。微博能够把论坛、博客、视频、新闻很好地聚合到话题平台上,达到了品牌营销和效果营销的两个层次。而通过微博、SNS这些互联网关系服务,就可以与更广泛的消费者建立一种“弱关系”,既与消费者建立了联系,又不会对客户造成过度的骚扰。

    在泛关系营销中,企业需要借助不同的平台和营销工具与消费者建立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式的关系,从网络广告、搜索工具到即时沟通工具、SNS游戏、微博,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多重关系,让消费者在不同的平台上感受不同的品牌体验。我们可以通过SNS社区、个人网络空间、即时通讯、电子商务等产品和服务,聚合电影观众的多重关系,例如好友关系、兴趣关系、话题关注和购物分享;这些不同的平台产品之间也正在实现营销方式的互动和互通。例如《长江七号》热映之后,大大小小的盗版“七仔”玩偶占据了市场,然而得到授权的正版“七仔”却难觅踪迹。尽管“七仔”的形象十分生动,而其衍生品却未能引起更多的热议与关注。相反一些玩具贴上某个好莱坞电影的知识产权,就可以提升附加价值,随着电影的热映吸引更多网友对于产品的关注。于是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整合网络营销,利用即时通讯手段以及微博等,从点到面全方位的网络营销服务,利用搜索引擎营销策略,更精准地找到目标客户,提高营销效果。

    总而言之,现代科技手段在电影衍生品研发、生产、营销、消费全产业链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电影衍生品的生产也并非单一的工业生产模式,任何一个产业领域的发展必须依托一个系统的产业链,没有衍生产品的开发和互动,单一的影片在产业链上的生长也不够完善。与好莱坞相比,中国的电影衍生品市场才刚刚蹒跚起步。但随着越来越多过亿票房影片的出现、电影市场规模的跨越式发展,这个衍生品市场也迅速地以阶梯式的增长起步,逐渐走入大众视线。对于这个年轻的市场,如何借用现代科技手段更快更好地发展,或许需要业内人士在加倍努力的同时,也要深入地研究和摸索。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