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字典 情爱大无边——记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字典援助活动”
http://www.cflac.org.cn     2011-06-01     作者:钟艺     来源:中国艺术报

    “敬爱的姜昆爷爷,您好!2011年4月14日,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姜爷爷和好多艺术家在百忙之中来到新野,来到王集镇第三中心小学,带来了对农村学校的关心,对一群热爱学习的孩子的关爱,同学们可感动了!因为这一天,姜爷爷给我们讲了两个生动的故事,艺术家们为我们表演了好多精彩的节目,让我们这些乡村的孩子能够近距离欣赏大明星们的风采,同学们别提有多开心了!因为这一天,姜爷爷亲手把学习用品递到我的手中,常思思阿姨和刘敏阿姨还给我留了签名,我感到非常荣幸!……”

    这份署名为“爱您的小朋友曹淯湘及全体同学”的信,写于今年4月20日,来自河南省新野县王集镇第三中心小学。什么事情让这些孩子如此激动?这件事和字典有什么关系?又和姜昆等艺术家有什么关系?这一切还要从今年年初的一则新闻报道说起。

    今年年初,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广西贫困地区小学生手无字典,一个学校仅有的一本字典也是错误百出的盗版字典的现象。之后,央视又赴河南的新野县了解小学生的字典持有状况。调查后发现,这里的10万学生中9万儿童手里无字典,希望能得到社会救助。这则报道深深触动了当时刚刚履新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秘书长的著名艺术家姜昆的心。他特意上网了解了一下,发现很多地区的孩子都存在这个问题,像陕西、山西、四川等贫困山区的孩子都需要字典,需要正版字典。“我想我们基金会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树立起文化艺术界热心公益的良好形象。每当国家出现重大自然灾害时,我们文艺界人士表现都很好,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一本小字典可能没有大灾害震动人心,但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希望创造未来来说还是非常必要的。我就考虑,能不能动员和团结文艺界的力量改变这个情况,为孩子们做一些事情,也为艺术家们从事公益事业搭建一个平台。”

    真正的行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正式拉开。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姜昆,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名义向文艺、经济组各位委员发出了一份倡议书。倡议书在讲述了新野的孩子缺乏字典的现状后,郑重表示“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愿意承担这一个县城的‘字典援助活动’”,并热忱希望各位委员伸出友谊之手。3月12日,在文艺界委员小组讨论会会场外,一场简单而感人的捐赠活动举行了。当时,为向委员们说明情况,姜昆特意把做相关报道的中央电视台记者张芸请到现场。张芸的讲述令各位委员更为痛心:“在广西,仅仅16元一本的字典,我采访的那个班全班却只有一本,而且因为是盗版,上面错误百出。字典上还写着4句话:‘本书值千金,破了伤人心。朋友借去看,千万要小心。’后面还写着‘努力’两字,其中‘努’字还是个错别字。全校老师也只有一本公用字典,标价68元,同样也是盗版。而河南新野的贫困小学生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有的学校一到六年级的孩子们,只能凑出不足半个班学生使用的字典。”姜昆表示,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将争取先为新野的9万名缺少字典的孩子解决这个问题。“一万元不嫌多,一分钱不嫌少,希望大家都能支持,积极响应我们的爱心行动。”令人欣慰的是,这一倡议得到了广大文艺家的热烈响应。吴祖强、朱世慧、孙萍、邰丽华、巩汉林等众多委员纷纷慷慨解囊,以实际行动表示对捐赠活动的支持。当场共筹得80多万元。姜昆说,“这能够解决几个学校的字典问题。虽然还不能解决更多,但我认为,不能指望一天用一个红刷子就把这个世界刷红,爱心事情都是一点一滴做起的。”(本报3月14日通讯《一本字典牵动委员心》报道了这场捐助活动)

    爱心的涓涓细流并未止于这场捐赠活动,仍在文艺界流淌、延续。“宋祖英等著名艺术家也陆续捐了字典。”姜昆说。他们还成立了一个志愿者队伍,成员有中国舞协副主席刘敏、中国曲协副主席冯巩,以及青年歌手常思思等,大家纷纷参与到捐赠活动中,反响很强烈。最令姜昆感动的是,参加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排练时腿部受伤的青年舞蹈家刘岩,给他打电话说,自己虽然身残,但要为伤残、贫困儿童做事情。已经成立自己的爱心基金的刘岩表示,她也要参加这个活动,也要捐1000本字典。志愿者队伍里面还有濮存昕、于魁智、李胜素等。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听到消息后说,“字典对孩子们太重要了,我自己现在都还经常查字典”,并随即捐赠了1万本;身在沈阳的辽宁省美协主席宋雨桂跑了3次银行,汇上了9万元给孩子们。“大家不论捐多少,有这份心就足够。当时我就感觉到,这个社会需要帮助的人很多,能够帮助的人也很多,愿意帮助的就更多了。”姜昆说。

    时间很快到了4月14日,艺术家们的爱心终于真真切切地汇聚到了新野的孩子们身边。姜昆和张会军、刘敏、巩汉林、刘岩、常思思等艺术家,以及国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永山等爱心人士,来到河南省新野县的王集镇第三中心小学,带来了85万元的援助款——可以为河南新野的小学购买9万本《新华字典》、1万套教具及1万册书。而这些字典、文具,正是孩子们急切盼望的。难怪,孩子们会这么激动呢。(详见本报4月18日通讯《爱在四月天》的报道)

    “此次字典捐赠的背后,是我们文艺界所有关心孩子教育的人的关爱,大家都希望孩子们成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艺术家们回忆起来,依然兴奋与感慨无比。大家说,公众人物更应属于社会,属于老百姓,应该在社会需要的时候站在最前沿。这次来新野的文艺志愿者作为一个开端使命很大,我们先从一本本小小的字典着手,接下来要扩大志愿者队伍,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来树立新一代文艺工作者的良好作风形象。新野的孩子们也很高兴:“过去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大明星,今天从北京来给我们送学习用品,觉得很幸福,会在心里记住这份爱。”

    本文开头所引孩子们的回信便是生动的证明。这封信的内容让艺术家们深深为之动容。孩子们接着写道:“姜爷爷,小草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的呵护,花儿的绽放离不开雨露的滋润。在那个融融的春日里,你们就像三月里的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你们就像三月里的细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是你们用爱心又一次点燃了我们理想的火炬,是你们用爱心又一次扬起了我们前进的风帆,是你们用爱心又一次鼓起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每当我捧起你们捐助的学习用品,都觉得沉甸甸的,因为它饱含着你们的一片深情与厚望。这份情比山还高,这份爱比海还深!它将永远如灯塔般照亮我前进的道路,成为我拼博进取的动力。姜爷爷,我不敢确定地说我以后会成为像你们那样杰出的人才、了不起的人物。但是,我敢保证,我一定会刻苦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一定会将今天的感动与感激化作明天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与帮助,把爱的火炬继续传承下去。……”

字典虽小意义大

    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倡议实施的“字典援助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推开了一扇门,打开了一扇窗,点亮了一盏灯。这是一本字典,更是孩子们通往知识殿堂的基石;这是一本字典,更是颗颗爱心汇成的爱的暖流。这一公益行动,得到文艺界众多人士热情响应,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字典是“无声的老师”,是“永不下课的学校”,是“一生的朋友”。对学习条件艰苦、师资力量有限的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来说,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字典,可谓意义重大。而现实的情况是,有的地方数万名学生没有一本字典;有的地方虽然有字典,但却是错误百出的盗版。所以,当艺术家们将9万本字典送到“字典援助活动”首个实施地河南新野的小学生们手中时,孩子们的脸上乐开了花。

    这是艺术家们爱的奉献。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发出开展“字典援助活动”的倡议之后,在广大文艺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艺术家们积极行动起来,或捐款捐物,或参加义演,或担任形象大使,全情投入到活动中去,为活动的成功实施作出了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这是艺术家们追求德艺双馨、塑造良好形象的生动体现。用艺术形象影响社会,以艺人形象回报社会;这是一个灵魂工程师台上台下、艺内艺外的尽美尽善的追求,也是党和人民对文艺工作者的期望。我们看见,众多的优秀文艺家在以毕生的努力,践行这一艺术人生的崇高目标。他们钻研艺术、潜心创作,努力成为敬业奉献的表率;他们肩负社会责任,关心他人、热心公益,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努力成为报效社会、服务群众的表率。近些年来,在抗击非典、印度洋海啸、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等活动中,都活跃着文艺工作者的身影。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更是以公众人物的感召力呼吁和引领更多的人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字典援助活动”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和创新。广大文艺工作者用自己的爱心,让受助地区的孩子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孩子们需要艺术家,艺术家们就责无旁贷地站了出来。当他们赢得孩子们的灿烂笑容和社会的高度赞誉时,他们也提升了自我,重塑了自我,认清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领悟了艺术与人民最深切、最本质的血肉关系。当我们的视听不时传来某些从艺者的不良言行和悖逆法律公德的丑闻丑态时,这些热心公益、心系人民、服务社会的文艺行动,多么让人为之欣慰!参与这些文艺行动的文艺家们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收获又是多么让人感动!

    “字典援助活动”是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在公益活动方面的一次创新性实践,值得充分肯定,应该认真总结成功经验,为公益事业和文艺工作者道德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呼吁更多文艺工作者参与到“字典援助活动”中来,让更多的孩子受惠,让爱把希望和未来打开。

本报评论员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