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而居的“半地下室”
延庆胡家营发现东周时期完整聚落遗址
经过两个多月的考古发掘,东周时期一处完整聚落遗址在位于北京延庆的胡家营村重见天日。据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透露,截至目前,在该遗址共发现遗迹现象60处,其中房址24座、灰坑21座、灶址11座、沟4条,并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铁器、铜器五大类遗物。专家表示,这是北京地区乃至燕山南北一次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为探究这一地区文化的族属与南北文化间的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材料。
在考古发掘现场排列整齐的一个个探方中,随处可见地面上用白色石灰勾勒出的或方、或圆、或不规则状的图形。“这就是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居住的房屋”,延庆文物研究所所长程金龙指着这些类似房屋“平面图”的遗迹介绍说,此处发掘区的地貌为山前台地,北高南低呈缓坡状,我们在遗迹密集的区域进行了布方发掘。“南侧有两条较大的冲积沟,尤其是这条被标记为‘G2’的冲击沟含砂石量特别巨大,应为当时的河道,绝大部分房址均分布在冲积沟的北侧,因此可断定当时的居住方式是滨河而居。”程金龙进一步解释道。
F21方形房址
记者看到,考古人员挖掘出的如同“单元房”的房址都是凹进去的,低于地表,有的则由同样凹进去的朝向西北、东、南等不同方向的条状区域相连接,环绕其周边高地上还有多个圆形孔洞。“凹进去的的地方就是古人居住的房间,那个条状的区域是门道,外面一圈高于其上的圆孔是柱洞”,据程金龙介绍,当时的人们建造房屋,首先要挖一个坑,在坑的上方周围打一圈洞,在洞上支起柱子,再在柱子上架上稻草,一间简易的房子就盖好了,“现在发现的房址大部分为半地穴式房屋,人类或蹲着或半躺半卧地在里面居住”。记者发现,在标示着“F21”的房址里,边缘处还有个稍大一些的孔洞,“我们在这里发现了一座壁式土灶,是用来做饭和取暖的,根据构筑方式区分,此处遗址的部分房址中存在堆石灶或土灶。你看在房址的坑与洞之间还有一定距离,形成一个高台,这就是人们放置打猎得来的兽骨和盛放物品的器皿等生活用品的地方。”程金龙说,从这些出土的房址来看,尚未发现有一定的布局模式,但该遗址文化面貌和文化特征充分反映出东周时期该区域的特点。对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吴加安也表示,从遗迹现象上看,该遗址以东周时期居住址为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填补了该时期该区域的文化空白。
战国晚期铁镰
胡家营遗址位于延庆县张山营镇胡家营村,北靠松山,南邻妫水,东距玉皇庙文化墓地约6公里,西侧为胡家营村。2010年4月,为配合延庆张山营道路建设工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施工范围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了大量遗迹现象。根据勘探结果,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自2011年3月11日起,与延庆县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发掘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工作。“这里以前种树时出土过陶片,1984年文物普查后被列入地下文物埋藏区,先是县级的后来被提升为市级的。”程金龙不无感慨地说,长江、黄河流域的河姆渡、半坡遗址都发现有古人半地下的居住区,但北方地区冬天十分寒冷,能有这样重要的考古发现还是没想到,有些出乎意料。
此前,考古人员已从妫河两岸发掘出墓葬成百上千座,出土文物两万多件,还有一些古人零散的洞穴式活动遗迹,但如此大规模的东周时期完整聚落遗址还是首次发现,尤其是清理出的房址与中原文化的规则形房址相差很大,再加上该遗址位于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的交界地带,遗址面貌呈现出了多元的文化风格。参与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工作人员贾利民认为,胡家营遗址的重要性主要通过其地域性、时代性,以及遗迹、遗物本身的特殊性来体现——胡家营遗址所处的位置是延庆盆地北缘,从古至今,其北边是蒙古高原和张北草原,因此位于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界地带;东周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中华民族正是在这种加速交融中一步步走向统一的;此前这一区域的考古发现主要集中在墓葬方面,房址在北京乃至整个冀北地区都较少发现,而成规模的聚落遗址则更少。因此,胡家营遗址发现的呈不规则形的半地穴式房屋,其建造方式与布局为探究当时人群的生态环境与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出土的石璧
与人们想象中考古都是在大型墓葬中出土有大量精美完整器不同,这处东周时期的聚落遗址很可能是古人迁移时的流动性临时住处,后被废弃而残破,不免让人有些失望,但是其史学价值不容忽视。据了解,此次发现的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铁器与铜器五大类,以陶器为主。贾利民介绍说,出土的肩部凹弦纹下带刮痕的泥质灰陶罐带有明显的玉皇庙文化晚期风格;夹砂褐陶指甲纹三足罐和夹砂质陶耳在玉皇庙文化晚期中也较为常见;除了燕文化的夹砂陶釜与燕式鬲足外,带有玉皇庙文化风格的折肩罐、三足罐也较多。“出土的虽然大多是残片,但可以看出器型很特别,就拿壶来说,既有游牧民族皮囊壶的特征,又有农耕民族使用的圆形器物的样式,这些我们会带回去开展室内整理,拼对后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以分析其间的关系。”一位正在现场小心细致进行发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鉴于胡家营遗址的文化遗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魏坚表示,从地域上分析,这里应属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过渡地带,而出土遗迹、遗物亦表现出北方民族半定居状态下的生活场景,出土的遗物亦可与琉璃河、军都山、玉皇庙出土物相比照,也许与玉皇庙墓葬有属同期的聚落遗存,如此该项发掘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遗址清理完毕并撰写考古报告后,出土文物将收藏于附近的博物馆,对遗址将故土填埋,从而实现原址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