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身体在西方
http://www.cflac.org.cn     2011-05-20     作者:史晶歆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1年5月9日,离开北京已经整整292天,在欧洲已经21天,明天出发回纽约。如果说上个月是疯狂的纽约节奏的话,那这个月就是文艺色彩浓重的欧洲风情。

    一个人无声的旅行,伴随着所有的东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情感与思考;在一个不推崇英文的西方世界,语言的双重阻塞,最终只能与自己对话!原来美国的西方和欧洲的西方是那样的不同,在舞蹈的世界里也同样如此。

    比赛介绍

    此次出发欧洲的主要原因是受邀参加第四届哥本哈根国际编舞比赛(COPENHAGEN INTERNATIONAL CHOREOGRAPHY COMPETITION),比赛组织者是由两个原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舞者建立的独立舞团发起,将比赛作为编舞-舞者聚会见面交流的平台也是他们当初开始的动力。无论这个比赛的规模大小与否,这份对舞蹈世界的“心和勇气”都是值得我们国内的艺术家学习并采取积极行动的。在国内参加国际编舞比赛的机会比较难,不仅由于对外消息的相对闭塞,还有许多类似签证的问题使得原本纯粹的比赛之外添加很多附加的因素。这一点在纽约相对方便。本人于2011年1月得到比赛的消息,2011年2月5日寄出比赛申请资料,2011年3月21日获得本人的作品《霞谐帛瓦—白》被选中去哥本哈根参加比赛的通知。今年的比赛一共有多达130个作品寄送参加初赛,分别来自亚洲、北美洲、澳大利亚和欧洲,最后有10个作品入选决赛。比赛的评委大多数来自欧洲的大小舞团的艺术总监或独立编舞,和大多数参赛的舞者一样以古典芭蕾舞出身居多,都是从舞者转为编舞的身份。正式比赛的时间是2011年4月22日周五晚上在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的St·rekassen Theater。

    感受与思考

    对于比赛,自己在北京舞蹈学院当学生时热衷于一段时间后,已经很久不参加编舞比赛。因为很清楚编舞是不可比的,因为艺术创作本身是太个人、太独特的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评判。可一旦摆到一个必须决出胜负的平台上时就自然出现了比赛的评判原则,其中也自然以技术评判作为优先选择,因为那是可以看得见并量化的。记得自己当时决定去欧洲参加比赛时,也是抱着对西方国际比赛的一种希望,希望他们可以不局限在技术的评判标准上,而是从作品本身的编创手法、构思与身体语言的独特性去作为一个编舞比赛应该第一重视的原则;就是带着这种希望,我特地带去了自己在西藏采风并以宗教信仰为理念创作的作品《霞谐帛瓦-白》,动作语言上更偏重内在的气、力,也许外在的视觉上不那么炫或说技术性,但炫的动作并不一定就是好的,有深度的语言才是我要的。就这样以一个纯粹的东方的身体,即接受不同的身体训练、在不同的文化传统、社会环境中成长而成的东方的身体去面对西方的舞蹈世界。但显然我这种希望换来的却是失望,原来西方的编舞比赛依然免不了俗套的以技术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并非作品本身的独特性。当我以一个东方人的身体站在这个欧洲西方世界的舞台上舞蹈时,内心充满欣悦的同时也期盼着一种不同文化的身体语言可以得到理解与正确的判断。正是这种期盼也使我在比赛结束后更坚定了今后创作的方向:坚持自己的中国的审美和风格,继续创作当代作品,做和西方完全不一样的当代艺术,而非跟随复制他们的技术,不去迎合西方的审美和对东方身体的想象!

    观看的角度

    这次比赛,每一个参赛的作品我基本都完整看了一遍,我是从外面去看西方-欧洲的舞蹈世界,觉得他们的语言是一样的,即他们在怎么“动”,运动身体的方式上是很相似的。但是在和参赛的德国编舞聊到这次比赛时,很有趣的是她作为这个西方舞蹈世界的一个成员,她觉得自己和其他人的语言是不一样的。那一刻忽然感觉到置身其内和之外,原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和感受。就像我置身亚洲的舞蹈世界,我们觉得自己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当代舞蹈是不同的,但是从西方人看来,也许我们也是相似的。但是又不一定,因为亚洲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身体语言,所以当代艺术的创作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根,在不同的根上发展起来的枝叶也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西方世界的根基本是从古典芭蕾舞开始的,所以他们反叛和创新的是同一个根源,这一点远远不如亚洲艺术来的丰富精彩,并根基深厚。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跟随西方的艺术形式,而去放弃自己的文化根基呢?

    我想我现在是充分清醒了,不管我的老师以前怎么说我放弃了中国传统舞去搞当代舞是走火入魔,但是这一切的感悟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那样的深切。

    如果说地球是圆的,世界的原则是循环的话,那么当代舞下一刻的兴起会在亚洲发生吗?作为年轻一代的创作者,在这个新旧交替和东西方角色转换的进程中,我们又可以建构什么呢?古人告诉我们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也许这个时刻已经在我们身边开始并发生变化了。我相信,因为我看到并感到。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