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几十年从事京剧表演及观看前辈艺术家的表演的经历,我在不断地思考京剧程式化表演的特性。这个特性的要求在于,我认为不是僵硬死板地表演程式,而是要运用程式化的手段刻画人物、演绎故事。它的高明之处在于把程式融化到表现人物及刻画人物内心中并使之外化,从而具有超过其他艺术门类的综合观赏性。现在社会上对京剧艺术的认识有些误区,认为就是演程式。我们不否认有些不太成熟的演员还处在演程式的阶段。我时常对学生说:“你们不要只追求某个程式动作做对了,要把程式化进人物当中。程式化是融化的化,而不是死板的为化而化。”
卓有建树的艺术家哪一个也没有脱离程式化的表演特征,但是他们又准确而巧妙地、合情合理地运用已掌握的娴熟的程式化手段和基本功,把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给人们刻骨铭心的艺术享受。几十年甚至近百年后,人们还在津津乐道地品评、赞叹。
当年裘盛荣先生演的“姚期”在下朝回府的路上,听到家人报道,“你儿子姚刚把当朝的太师给打死了”。裘先生有一个勒马的动作,流传至今。在此处安排一个勒马的程式动作,是表现姚期听到这个消息震惊得险些从马上掉下来。这个程式动作是为此时此刻人物的内心外化所设计的。如果不是这个情节就不合理了,就是为程式而程式了。如果后辈晚生不理解人物的内心,生硬地表演一个漂亮的勒马动作不为错,但绝对不会打动观众,观众也不会随着演员的表演进入人物的内心而同喜忧。
为了进一步说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讲一个一段唱腔产生的故事。1980年我向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李金泉先生学习《李逵探母》的时候,李先生及师母曾给我讲过当年和袁世海先生共同创作《李逵探母》的一些故事,其中谈到“见娘”这场戏中“反西皮二六”的创作经历。已故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先生写了一段非常感人的唱词,是李母因思念儿子把眼睛哭瞎了,几十年后和儿子李逵重逢后悲喜交加的一段唱腔。大家都知道,李金泉先生是有名的唱腔设计大家,就是因为他所设计的唱腔既好听,味浓,又和人物感情贴切。见娘这段唱腔在当时可难住李先生了。袁世海先生一见这段唱词这么感人,就对李先生说,“金泉,这段唱腔你得好好琢磨琢磨,可别又‘一见娇儿泪满腮’,完了又嘚啵嘚啵唱流水板”(指传统京剧《四郎探母》“见娘”唱腔板式及结构”)。为此李金泉先生煞费苦心,设计了几套方案都觉得不足以表达李母此时此刻的情感。全剧都快排出来了,这段唱腔还没敲定。有一天在下班的路上,李金泉先生忽然听到留声机里放奚啸伯先生唱的《哭灵牌》,顿时灵感来了。这个调式、板式正符合《李逵探母》“见娘”那段唱的情感,于是经过精心设计产生了这段“反西皮二六”的唱腔。这段唱腔一出来,排练场的同行听了都落泪。直到今天这段唱腔仍是精品,再过50年还会是精品。原因就是它是根据人物感情设计出来的,唱腔为人物服务,而不是为唱而唱,也不是为叫好、为剧场效果、为展示嗓子而编的。因此它是有生命力的。
再比如水袖功的运用。水袖功是京剧表演技巧的一功。在尚小云先生创造的《失子惊疯》中,当寿春买糕干回来问“小相公现在哪里”,夫人回想起小相公已被山寇害死顿时疯癫,尚先生运用大量的水袖功,表现夫人疯癫后的内心活动。这个水袖可不是随便用的功夫,而是在人物神经不正常的情况下,才使用这门功夫的,以表现人物心绪缭乱、神经恍惚的状态。我在创排由吴江先生改编的《八珍汤》的时候,也把水袖功融入到老旦这行里来。我是经过慎重考虑,经过对人物和情景的分析,并征求师傅李金泉先生和导演的意见后才运用的。这里是根据剧情中所处的环境而使之合理化的。因为主人公孙淑林,受大儿媳的虐待被赶出府门,流落在风雪交加夜晚的野外,唱词中有“风呼啸雪飘飘”、“发蓬乱衣单薄”的描述。头发吹乱了,单薄的衣服被狂风吹得掀起来了。这种场景光用唱不足以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我运用水袖功来表现可怜的老人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挣扎的情景。如果不是这个情景,为表演而表演,生硬地加进一些程式技巧,好好地耍什么水袖?那就成疯子了。
程式表演技法是为人物或环境所创造的。想想我们许多优秀传统戏的唱腔、身段、眼神等等,基本上都是符合剧情人物的,也都是合情合理的。当年老前辈们同样是经过了这样审慎的创作过程,决不是用程式生搬硬套,否则哪有这么多精品流传于世并久演不衰。我们已无法知道过去的艺术家们的创作经历和所付出的心血,但我们在享受着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只有认真继承,并认真揣摩、领悟,绝不只是继承形式而要领悟其真谛。
还有一点是必须要强调的,就是运用程式化表演来刻画人物、演绎故事,一定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得样样精湛娴熟,信手拈来。我们的老前辈讲艺不压身,过人的基本功是用程式刻画人物的先决条件。李少春先生演的《野猪林》大家都熟知。只说其中火烧草料场中见陆谦时的神情、眼神、手式,脚底下和浑身都有戏,让观众觉得他就是林冲。他在台上用的一切一切都是程式,样样都是精湛精美的程式,但是他深深地沉浸在人物的内心当中,把程式忘掉了,但又无处不用程式手段来表现。我觉得,这是京剧演员追求的最高境界。
(作者系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