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者,你的放纵伤害了谁?
http://www.cflac.org.cn     2011-05-18     作者:乔燕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时下,在网络热词“伤不起”被人们争相援用和调侃时,演艺圈内人士却在这种提醒中频频“受伤”。香港演艺明星莫少聪与台湾著名艺人孙兴吸毒落入法网引出众多大陆艺人涉毒的消息尚未落下尘埃,知名音乐人高晓松以身试法,醉驾涉刑再次引起社会一片哗然。一时间,演艺明星的品格失落、道德危机问题被再次拉进公众视野。

    与网络的戏说调侃不同,法律以其至高无上的威严和公正来警示“伤不起”:曾被高晓松义正辞严质问“生命都漠视的人会爱音乐吗?”的艺术院校学生药家鑫前不久被一审判处死刑;5月1日起,醉酒驾车写入了刑法修正案并正式实施。如果说对药家鑫的判决捍卫了一个普通生命的尊严,一定程度上宽慰了受害人家属及所有关心同情受害者的民众的情绪;如果说醉驾入刑很大程度上可以震慑一部分人对生命的漠视;那么,当审判台上的受审对象被置换成深受观众喜爱的演艺明星时,法律除了以“明星犯法,与庶民同罪”来伸张正义,除了以惩罚罪责来告诫常人,却难抚慰艺人丑行带给人们的另一种伤害,这种伤害来自于艺术精神的深度灼伤。艺人自己可以自毁形象,喜欢他们的“粉丝”可以自我疗伤,但这背后“受伤”的艺术与文化精神该被置于何处,又何以堪?

    艺术是人类美好思想和情感的物化形态,无论以抽象还是具体、优美抑或崇高的形式来表达,本质上所完成的应该是对生命的诠释与呵护,最终所达至的是生命的一种圆融与畅达境界。在中国传统艺术追求中,我们尤其可以见到艺术这种本质所在。先贤孔子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引领着我们的民族重礼、尚仁、崇德的艺术精神。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以礼、仁、德作为艺术遵循之根本,将其注入到艺术本体之中。

    同时,艺术的境界和本质性的追求是由艺人的执著追求才能实现的。在这当中,艺人一定程度承担着代言艺术的职能,成功的艺人更是以自己为人们生产的精神产品走进公众心灵,铸成了一种文化符号。艺术的品格与德行和艺人本身的素质息息相关,正所谓:人是艺之本,而德为艺之根。即便今天多元的世界中人们也许不再如古代绝对“以人论书”,即便今天宽容的“粉丝”不再重演宋四家“苏黄米蔡”中因人品舍蔡京而取蔡襄之典故,我们依然很大程度上认同“画以人重、艺由道崇”之理。艺人以难负压力为借口不能自律,在浮躁中难以自持,伤害的远非自己与受众,他们撼动与亵渎的是曾经苦心经营的艺术,他们背离甚至颠覆的是他们最该恪守的最为宝贵的艺术品格与精神。

    “生命都漠视的人会爱音乐吗?”其实正是承续了先贤们“德音之谓乐”的艺术追求,而今天,高晓松曾经的这句质问却极尽讽刺意味地被网友戏称为“晓松体”而广为传诵。那首曾经成为一代人青春标签的《同桌的你》也被网友恶搞成《酒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曾经安慰了无数人青春生命的歌曲而今被改写成“谁灌醉才华横溢的你,谁让你放纵自己”。这令人痛心的字句,篡改的何止是歌词?灼伤的又岂止是艺术?在艺人劣迹背后应警醒的也许是,艺术品格与精神这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才是我们的社会、时代容易被遗忘和“伤不起”的根本。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