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的爱心 平实的视角——序王守明摄影作品集《西藏》
http://www.cflac.org.cn     2011-05-13     作者:韩书力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守明先生的摄影画册《西藏》即将出版面世,他嘱我写篇序文,虽说隔着行当,但作为同事与朋友,我欣然从命。不过,我想还是先说其人,再说其照。

    守明先生是中国文联第一批援藏干部,并且经过西藏文联上下一心的真诚挽留又蝉联第二批,前后在雪域高原上生活工作达六年之久,因此,也就使我与他有了六年同事之雅的机缘。

    作为西藏文联副主席,守明分管文化活动、行政、财务和对口扶贫等,此外,还分管西藏摄影家协会,几乎把一个文艺单位里最实最重的担子都压在了他的肩上。六年来,守明任劳任怨、积极并富有创新性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不少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急、难、险、重任务,守明更是主动请缨,奋力为之。比如,每年冬季在藏干部职工纷纷赴内地休整充氧,他却主动留藏代班,六年之中竟有五个春节、六个藏历年是在西藏的农牧区与藏族老乡一起度过的;再比如,文联对口扶贫单位——八宿县瓦乡,因地处偏远的横断山脉深处,真可谓山高、路险、沟深、流急,守明一而再、再而三地带队跋山涉水将党的温暖送到瓦乡藏胞心中。“王守明是一个好人、好党员、好领导”,这朴素的“三好”,是西藏文艺界同仁对其公道的评价。

    下面再说说守明先生的摄影作品。

《西藏》王守明著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

    据我所知,画册收录的百余幅图片十之八九都是守明在其业余时间或是外出调研、考察、文艺三下乡途中,面对雪域大地壮阔的自然景观、神山圣湖之间的人文胜迹,以及这片高天厚土上人们的生存图景与民族想像进行的纪实性创作。

    记得守明进藏不久,便在热火朝天的青藏铁路建设工地上拍出了让行家和读者为之叫好的作品《西藏女孩》,这无疑给守明带来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初步奠定了他日后摄影的路数与风格样式——那就是以广博的爱心、平实的视角,发现与表现高原世象中能触动自己、亢奋自己,具备文化审美价值的东西。

    我总认为,与绘画相较,摄影实在是一门被动的艺术。摄影家必须脑勤、眼勤、腿勤、手勤地“走南闯北找东西”,因为所谓事件、形象、光线、色调等共同叠合而成的机遇瞬间只为勤勉者而准备,守明无疑该归为勤勉者之列。在藏地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除去超负荷的本职工作以外,他的另外一根神经几乎完全搭在了高原摄影这一端。所以,人们便在风雪牧场上,在贫寒边寨里,在节日庆典中,在喜马拉雅的南麓或北坡,看到手持相机的守明猎人般追寻珍贵瞬间灵光一现的身影。如此,守明的数台相机先后拍下数以十万计的西藏图像,而后又千里挑一地筛选出百余幅力作结集出版。相信画册中的多数作品能够让读者朋友感受到作者在高寒缺氧的山野间辛勤跋涉的足迹,感受到作者对千峰长白的雪域高原那一往情深的胸怀,感受到作者拥抱生活、贴近时代的激情律动。

    如今,守明已回到中国文联履新,回到我那愈发陌生的故乡——北京。我以为,其六载高原生活的历练已修成割舍不断的西藏情结之正果,这也将成为其生命中的一笔精神财富。作为一篇简短的序文,我想借用守明最近写就的一段文字来收尾:

    “可爱的西藏,我心中的香巴拉,无论内心多么不情愿,但我仍将离你而去。我虽不能带走一片蓝天白云,也搬不动峻山丽水,但她们已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伴随我终生。我虽曾在多地工作,但西藏六年是我最不能忘怀的经历。西藏——让我永远牵挂,情深离难。”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