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诗歌的中国情——纪念泰戈尔诞辰一百五十周年
http://www.cflac.org.cn     2011-05-13     作者:白开元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享誉世界文坛的印度大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他一生热爱中国,十分重视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1924年,他不顾年老体衰,不远万里来中国访问。他与中国文化名人的情谊,以及对英勇抗击异族侵略的中国人民的坚决支持,生动地反映在他的诗作之中。

    泰戈尔访问北京时,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在开明戏院为他专场演出《洛神》。演出结束,他亲自到后台热情祝贺演出成功,并对布景提出了改进意见。他说“色彩宜用红、绿、黄、黑、紫等重色,应创造出人间不经见的奇峰、怪石、瑶草、琪花,并勾勒金银线框来烘托神话气氛”,梅兰芳根据诗人的意见,请人重新设计《洛神》的布景,使之与剧情更为协调。次日在为诗人举行的送别宴会上,梅兰芳请泰戈尔题诗。诗人欣然命笔,在梅兰芳的一柄纨扇上写了一首小诗:

    认不出你,亲爱的,

    你用陌生的语言蒙着面孔,

    远远地望去,好似

    一座云遮雾绕的秀峰。

    这首诗表明泰戈尔观看京剧,朦朦胧胧地获得了美的享受,也道出了由于语言的障碍,难以完全理解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难以充分领略京剧艺术真谛的一丝遗憾。

    泰戈尔在北京,适逢64华诞,东道主为他举行隆重的祝寿仪式,并排演他的名剧《齐德拉》。美貌清纯的才女林徽因扮演女主角齐德拉,风度翩翩的徐志摩扮演爱神。林徽因和徐志摩通晓英语,语音纯正,泰戈尔对他们的表演深感满意。离开北京前,泰戈尔应林徽因的请求写了一首赠诗:

    蔚蓝的天空俯瞰苍翠的森林,

    它们中间吹过一阵喟叹的清风。

    泰戈尔缘何为林徽因写这首看似描写风景的小诗呢?

    泰戈尔在上海入境,经南京、济南到北京,一路上会见各界著名人士,发表演讲,由诗人徐志摩翻译。翻译之余,徐志摩不仅与他畅谈人生,交流文学创作的心得体会,也对他诉说爱情方面的苦恼,言谈中间仍流露出对林徽因的爱恋。在徐志摩和林徽因一起无微不至地照顾泰戈尔的日子里,泰戈尔似乎觉得他们是理想的一对。为了消除徐志摩的愁悒,据说泰戈尔曾委婉地向林徽因转达徐志摩的缱绻之情,可得知林徽因已与梁思成订婚,看到林徽因毫不动心,一贯恪守婚姻道德的他感到实在是爱莫能助了。

    在这首小诗中,泰戈尔把徐志摩喻为蔚蓝的天空,把林徽因喻为苍翠的森林。在泰戈尔的心目中,他们是高贵而纯洁的,但他们中间横亘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只能像天空和森林那样,永世遥遥相望,永世难成眷属。泰戈尔把自己比作好心的清风,清风的喟叹中流露出当不成月老的无奈和惆怅。

    泰戈尔在上海、北京等地用英语发表演讲,以其独特的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表达他深奥的政治、哲学观点,精确地译成中文是相当困难的。然而,对英语有很深的造诣、文学功力深厚的徐志摩,翻译起来却是游刃有余。他以华丽的辞藻,抑扬顿挫的声调,从容不迫、声情并茂地把泰戈尔的思想传递给众多听众。

    泰戈尔访华结束,徐志摩又陪他访问日本,一直把他送到香港,才依依惜别。泰戈尔回到印度,将他在中国的演讲汇编成《在中国的讲话》,此书的扉页上写道:“献给我的朋友苏萨玛(泰戈尔为徐志摩取的印度名),由于他的周到照料,使我得以结识伟大的中国人民。”泰戈尔把疏通蔓生着忘却的荒草的中印两国文化交往的古道,当作他访华的使命,此书扉页上的题词,是对完成这一使命的过程中徐志摩热诚相助的充分肯定。

    频繁的越洋鸿书,不断加深着泰戈尔和徐志摩的友情。1928年,徐志摩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印度之行,见到了他日夜思念的泰戈尔。1929年,泰戈尔结束在国外的讲学,回国途经上海,在徐志摩家小住。徐志摩夫妇早为他布置了一间富于印度情趣的房间,可泰戈尔偏偏喜欢摆着古色古香的家具的徐志摩的卧室,徐志摩当即作了调整,让泰戈尔度过几天愉快的时光。

    临别前,泰戈尔用孟加拉语写了一首赠诗:

    亲爱的,我羁留旅途,

    光阴枉掷,樱花已凋零,

    喜的是遍野的映山红

    显现你慰藉的笑容。

    原来,泰戈尔在加拿大访问不慎丢失护照,应邀去美国访问,在移民局办公室受到非礼,竟有人问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否识字,诗人为此异常气愤。回国途中访问日本,他因提醒日本人民警惕不要被帝国野心的歇斯底里所毒化,受到冷遇,心情郁闷。可一到上海,徐志摩夫妇问寒问暖,极为热情。在徐志摩家中,泰戈尔仿佛置身于盛开的映山红花丛之中。这首小诗中营构的反差强烈的意象,真切地表露了泰戈尔不同的心境。

    1937年4月14日,泰戈尔创办的国际大学成立了中国学院。在开学典礼上,他发表了著名演讲《中国和印度》。泰戈尔把他创办的国际大学喻为姹紫嫣红的世界花园,作为中印文化、学术交流的中心,中国学院则无疑是这世界花园里一朵分外鲜艳芬芳的鲜花。

    泰戈尔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最突出地表现于他坚决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38年初,当他在报纸上读到日本军队出征前举行祭祀、祈祷胜利时,不禁怒火中烧,义愤填膺地写了声讨日本军国主义的名作《射向中国的武力之箭》。诗人在这首诗中,愤怒谴责日本军队在中国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尖锐地揭露日本士兵敬佛陀的虚伪。他在致中国人民的公开信中预言: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胜利的种子正播入你们的心中,并将一次次证明,它是不朽的。诗人虽然未能亲眼看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但历史发展完全证实了他的预言。

    光阴荏苒,2011年5月7日是泰戈尔诞辰150周年,泰戈尔辞世已70年了。但泰戈尔对中印友好事业的卓越贡献,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义,连同他的名篇佳作,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