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红歌:唤起人们的红色激情
http://www.cflac.org.cn     2011-05-13     作者:左开伦     来源:中国艺术报

    重庆,一座美丽的山水之城、一座有着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巴渝文化的发祥地。作为共和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还是一座深深蕴含抗战文化、陪都文化、红岩精神的时代之城。在它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一种传唱红歌的独特的文化活动形式,承载着历史的脉搏和现代文明的气息。

重庆红歌:唤起人们的红色激情

    振: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从抗战以来,红歌的传唱赋予了重庆这座英雄城市和勤劳勇敢的重庆人民为之奋斗的精神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群众抗日救亡热情高涨,大批专业文艺工作者和文化名流云集重庆,形成了中国的抗战文化,为抒发激荡在心中的豪情,大规模的群众歌咏活动就此应运而生。从那时起,百人大合唱、千人大合唱、万人大合唱的歌声传遍了嘉陵江边、歌乐山麓、校园车间和街头广场。此后,群众歌咏活动在重庆从未间断过。民众演唱了许多震撼历史、振奋人心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嘉陵江上》《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等,这些脍炙人口的红歌一直流传至今。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华儿女没有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枪炮之下,他们用革命的歌声激发斗志,拿起武器反对侵略,誓死抗敌,打击日本侵略者。

    这里所说的红歌,并非指因轰动一时走“红”的歌曲,而是指健康、向上的革命历史歌曲。它具有鲜明的主题、浓韵的感情、流传久远的感人旋律。红歌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它唤起了人们的红色激情。许多红歌先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后经词、曲作者收集、整理、加工再被推广于众。不同时代的红歌有着不同的主题,具有历久弥新、百听不厌的魅力,寓教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于乐之中,其感染力胜过千言万语。在战争年代唱着红歌,面对白色恐怖和凶残的敌人,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唱响红歌,令人精神振奋,斗志倍增,迎难而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一双双勤劳的手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的时代、新的征途上,人们唱着红歌去领悟红色的精神,感受不同时代的气息。红歌给人一种激情,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这正是我们当今时代急需补缺的精神食粮。

    4月19日,群众同唱歌曲《走进新时代》。当日,重庆市渝北区体育馆内,歌声嘹亮,上千名来自社区的群众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进新时代》等红色歌曲,百名钢琴演奏者共同演奏《东方红》《歌唱祖国》,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 新华社记者 陈诚/摄

     咏:年年红歌赛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直逼抗战前中国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形势非常危急。国民政府撤离南京,宣布迁都重庆,重庆正式担负起中国战时首都的责任,即为战时陪都;在这种形势下,怎样才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激励人民的斗志,就成了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而应抗战发展要求出现的文艺活动,有利于扩大持久抗战的影响,更有助于促进人民抗战意识的觉醒。

    1938年1月17日,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歌咏协会,开展了大量音乐活动。但武汉失陷后,大多数音乐工作者、文化名流转战到重庆。1938年12月20日,重庆成立了中华全国音乐界抗敌协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歌咏活动,例如举行救济难民演奏大会、露天音乐会、化妆歌咏游行等等。当时在广大城乡,歌咏运动也非常活跃,许多演出队员不辞辛劳,经常下农村、到工厂、进学校演唱。大量歌咏合唱团体随之繁盛起来。因此,重庆的抗战音乐活动就以歌咏运动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演出,使抗日歌曲传遍山城的大街小巷。从这些合唱团的人员构成来看,除专业的文艺工作者之外,主要是以大中小学校的学生为中坚,也包括教会青年、各界职工及市民。由此可见歌咏运动在重庆开展已具备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据《重庆市志》。记载,在整个陪都时期,重庆出现了许多合唱团体,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解放前的山城合唱团、抗敌剧宣队、陪都五大学学生合唱团、职业妇女歌咏队、南开合唱团、巴蜀合唱团等等。据《重庆通史》记载,1939年2月,在中央公园(今人民公园)举行了群众露天音乐大会,盛家伦指挥演唱《在太行山上》《游击队歌》《上战场》等抗日歌曲。现场群众热血沸腾,积极参与到音乐大会的歌声中,全场不时地响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1941年初,在新生活运动总汇广场举行千人大合唱歌咏会,郑志声指挥演唱了《黄河大合唱》等歌曲,激起了群众的抗战豪情。在全民抗战的洪流中,文艺工作者更是以辛勤的创作和艰苦的宣传,有力地推动了民众动员工作的向前发展,形成了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歌咏运动。时至今日,重庆人民依然没有忘记抗战时期的经典歌曲,这些歌曲还时常在重庆的大街小巷、各大广场上传唱。重庆每年都要举行红歌比赛,以传承红色文化、激发爱国热情、励志向前!

    扬:为城市提气提神

    改革开放特别是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重庆经济突飞猛进,GDP年均增长10%以上,但文化建设相对滞后。重庆这座年轻的直辖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文精神的引导、支撑、激励和鼓舞。此时,唱红歌这一活动的推行,显得多么迫切而及时。未来的城市发展将以文化论输赢,一个没有文化底蕴和先进文化引领的城市,必然会在竞争中落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一个城市的发展是综合的,需要有精、气、神,重庆唱红歌,不是政府一头热,也绝不只是领导行为,实际上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没有群众基础的事情,领导再怎么号召,也忽悠不起来。”近几年来,伴随重庆“唱红打黑”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一项意在“传播主流价值,丰富群众文化,培育城市精神,提升市民素质”的塑魂工程,正在巴渝大地迅速扩展,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气”,对重庆未来的发展将起到历史性的推动作用。

    红歌传唱具有现代意义,它传承革命理想、提升干事创业精神、提升重庆思想文化阵地作用、促进和谐社会氛围。红歌使重庆人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得到进一步升华。

    一曲曲红歌是一段段历史,提醒着我们要记住革命先辈为我们幸福生活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一曲曲红歌是一位位良师,提高我们的精、气、神,使我们受益无穷;一曲曲红歌是一个个益友,敞开我们的心扉,在带给我们审美享受的同时,让我们唱出一种豪情、催生一股精神、激发一种动力。在重庆,红歌传唱已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红歌,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瑰宝,它让人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激发出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追求。红歌让人民群众唱出了民族的气节与风骨,人民群众也会将红歌这国之瑰宝继续发扬、传唱下去。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