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宁波市鄞州高桥九龙墟姚江段的梁祝古遗址清理发掘中,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梁山伯庙文物,共发掘出梁山伯庙石柱20多段,其中10余段镌刻着楹联,如褒扬梁山伯“义忠”的:“精忠不贰昭千古,大义无双冠五洲”;“慈悲忠恕心无异,正直聪明诚则灵”等。还有一些是梁山伯庙组成部分千佛殿的石柱楹联残段。此外,这次还发现了一块残损石碑,按碑文记载,是“清同治十三年三月”,即1874年3月的。石碑上部分残缺,下部分主要记载梁山伯庙重修后庙田大增:旧有18.27亩,当年增至189.68亩。这块碑文在钱南扬先生1925年秋考察时有全部的记录,原立于庙西面内墙的北端。本次出土的还有大批的梁山伯庙建筑石材。
据专家分析,这些文物系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建粮食仓库,拆毁了梁山伯庙而留下的,其中有一块石件上还明显刻着“粮建房”三字,见证了当年拆建的史实。
据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会长周静书介绍,梁山伯庙始建于东晋公元397年,史有记载的重修至少4次,分别是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曾重新修建,明州知事李茂诚撰《义忠王庙记》一文;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再次大修,鄞县知县魏成忠作《重修东晋邑令义忠王庙碑记》;清同治十三年三月(1874年3月)重修并扩大庙田10倍多;民国十二年(1923年)又整修粉饰过一次。至1962年全部拆毁殆尽。本次发现的梁山伯庙石柱、石柱础等,从楹联语言特点和柱础雕刻艺术特色来考察,大多是清同治十三年重修的遗物,有些可能晚一些。这批文物对于证实千年梁山伯庙的沿续轨迹和梁祝文化的发展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认识价值。
本次发掘尚未发现梁祝墓、庙的一些重要碑石。对此,周静书认为,梁山伯墓和义妇冢第一块晋碑,在公元397年秋,被孙恩起义军丢弃于姚江中,遗失已1600多年。重修后,梁山伯墓碑、北宋李茂诚碑、明魏成忠碑、明徐易“英台义妇冢”碑和清雍正十年、民国十二年重修碑,在历代陆续佚失。这批石碑很可能仍在梁祝古遗址周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