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成就 历史丰碑
http://www.cflac.org.cn     2011-04-29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辉煌成就 历史丰碑

——全国百名文艺工作者看四川震后重建

美丽的水磨古镇

4月20日,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川省文联主席郭永祥等在水磨古镇与当地居民交流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等为灾区创作作品

    编者按:在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之际,中国文联和四川省文联4月19日至21日举办了“全国百名文艺工作者看四川震后重建”大型活动。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文艺家们参观考察了汶川映秀、水磨,北川、绵阳等地的重建成就。一片片风情浓郁的楼房,一座座规划先进的市镇,一张张洋溢坚强与欢乐的笑脸,一处处充满自信与活力的场景……一次次让艺术家们震惊、兴奋、激动。本版特刊发这次活动的现场记录,愿广大读者与文艺家们一起分享考察的收获与感动。

奉献文艺精品力作 讴歌抗震救灾精神

——在全国百名文艺工作者参观学习震后重建大型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5·12汶川地震即将三周年之际,按照中央领导的要求,中国文联和四川省文联会同全国性各文艺家协会、各地方文联和部分知名艺术家联合举办“全国百名文艺工作者看四川震后重建”活动,旨在深入灾区和新区,深入群众和生活,认真参观领略灾区人民恢复重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学习、深刻感受四川人民用忠诚与奉献、用智慧与创造、用汗水与毅力所铸就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进一步提高我们文艺工作者的思想艺术境界,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和激情,进一步大力宣传新汶川新北川的崭新面貌,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大团结好的时代主旋律,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艺工作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贡献新的力量。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文联党组和参观团一行,向热情好客的四川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的各位领导,向省文联和全省文艺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还要通过你们向不屈不挠抗击灾难、勇于创造美好生活的四川各民族人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美好的祝福!也借此机会向远道而来的各协会的文艺家朋友们和各地文联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5·12汶川地震天崩地陷,给人类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却没有震垮英勇顽强的四川人民!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的爱心扶助下,在对口援建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科学重建和民生优先,同心协力、攻坚克难,不仅创造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而且创造了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惊人业绩,夺取了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目前地震灾区已经基本实现了“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灾区人民群众重新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巴蜀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团结奋进、顽强崛起、生机勃勃的生动景象,这一切都使我们文艺工作者深受教育、深受鼓舞,为之感奋、为之自豪!

    三年来,汶川地震和灾后重建始终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国文联动员全国文艺界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大力开展以送温暖、献爱心为主题的捐款捐物、赈灾义演等活动,四川文联更是全力以赴、勇往直前。我们很多著名艺术家积极参加“爱的奉献”大型募捐行动,参加“中央抗震救灾文艺小分队”、“心连心”艺术团、“送欢乐下基层”等慰问活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创作出一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优秀文艺作品,用行动践行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充分发挥了文艺工作鼓舞士气、抚慰心灵、凝聚力量、振奋精神的重要作用。这次中国文联和四川省文联共同组织全国百名文艺工作者来实地参观灾后重建,开展“影像见证汶川涅槃”摄影采风展览活动、展演国产新片《大太阳》等,就是学习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一次思想洗礼和艺术实践。

    人们常说,多难兴邦,首先是兴文化、聚人心、振精神,而后方可兴邦。四川人民是英勇不屈的人民,是感恩奋进的人民,他们应对灾难的抗争和拼搏、精神和情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们不抛弃、不放弃勇于创造、艰苦创业的伟大实践和时代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我们应该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使之传播于世并留存后人,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对社会、对人民、对祖国、对时代的历史责任。所以,希望我们前来参加活动的同志们,能心怀敬畏,用心感悟,深入思考,在灾区凤凰涅槃的历史巨变中,得到一次思想启迪和新的激励,不断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和创作资源,努力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奉献给人民、奉献给时代。

    同志们,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型的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迈入“十二五”规划建设的新的征程,文化建设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文艺工作和文联自身都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新的文化发展观为指导,把学习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与推动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牢记使命、扎实工作、勇于创新,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全国九次文代会的召开,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这次参观学习活动,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四川省文联做了大量周密细致的工作,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在此,我代表中国文联和参观团全体同志,再次表示真诚的感谢!预祝参观学习采风活动圆满成功!祝四川更加幸福安康!

(赵实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

新北川县城的抗震纪念碑

文艺激励着灾区人民从悲壮走向豪迈

——在“全国百名文艺工作者看四川震后重建”大型活动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四川人民正以感恩奋进的昂扬风貌纪念汶川地震三周年的重要时刻,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全国百名文艺工作者看四川震后重建”活动的隆重举办。在这里,我代表中共四川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向莅临活动的中国文联领导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们表示热烈欢迎!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的特大地震灾害,使四川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苦难。巨大的灾难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党和国家领导人急赴一线,共和国以举国之力抗震救灾,全国人民给予四川人民无私的援助,特别是18个对口援建省市鼎力支援。各方的援助不仅给了我们强大的物质支持,也给了我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汶川地震以来的近三年时间,是四川发展史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时期。回顾这段“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奋进历程,“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科学发展”是贯穿始终的鲜明主线。我们成功地救出83988人,把死亡率、致残率降到了最低,创造了灾区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的奇迹。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三年来,我们团结带领几千万灾区群众奋力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进度最快的灾后重建工作。在中央和社会各界援助3300亿元的同时,四川自筹资金1.3万多亿元投入灾后重建,完成了530万户住房、近3000所学校和1000多个医疗机构的重建任务,实现了中央提出的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走完了世界其他国家应对同类巨灾十年乃至几十年的重建进程,灾区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坚强奋起的四川人民以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团结一致的强大力量、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斗,书写了人类救灾史上的壮丽篇章。今日的地震灾区,民房最漂亮,学校最安全,医院最现代,人民群众最满意。三年来,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大局,我们全面铺开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各项工作,形成了基础设施集中建设的高峰和重大产业加快布局的高峰,“蜀道难”这个千年难题正在破解,四川正在由“传统产业大省”向“新兴产业强省”转型。去年,我省经济增幅达15.1%,创下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四川经济增长速度的最高水平。我省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的奇迹,主要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坚强的党,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百折不挠的人民。

    四川灾后重建的“人间奇迹”和科学发展的巨大成就,凝聚着全国文艺工作者特别是全国文联系统同志的心血和汗水。我们难以忘怀,全国文艺界为四川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所做的大量工作。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文联在第一时间即向各团体会员发出《关于组织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在罕见的灾难面前,上至中国文联、下至基层文联都义不容辞地行动起来,组织力量,捐款捐物,赈灾义演、义卖,到灾区慰问、采风、创作,开展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你们的工作、你们的责任心、使命感,令我们敬佩、感动。三年来,四川人民在大灾之后重新站立起来,不可缺少的是文化的力量。三年来,文艺工作者们用创作,展现了四川人在特大灾难面前,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心路历程,用行动展现了在这场无情的大灾中,中国人民的大爱。文化以其无形的感染力,发挥着它积极的作用。在此,我们对全国文艺界在四川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做的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谢谢你们!

    今后两天,各位文艺工作者将深入到映秀、北川、绵竹等极重灾区参观考察,共同见证艰苦卓绝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共同感受全国人民的血浓于水的无疆大爱。期盼你们通过实地体验,迸发灵感,创作出一批传世之作,为凝结在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伟大胜利中的丰富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而讴歌!预祝活动圆满顺利!

(李崇禧 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

艺术家们和灾区群众交流

艺术家们在映秀参观

文联在恢复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全国百名文艺工作者看四川震后重建”大型活动开幕式上的发言

    在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之际,中国文联与四川省文联共同举办“全国百名文艺工作者看四川震后重建”活动,意义深远!

    自发生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全国文艺界对我们的支持和援助是巨大的。中国文联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向四川省政府捐赠救灾款100万元,迅速向各团体会员发出《关于组织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并联络近两百名知名艺术家向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发出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倡议书。三年来,仅就我们所掌握的情况,全国各文艺家协会、各省市区文联共向四川灾区捐款超过6亿元,还定向捐助重建了都江堰青城山高级中学、绵竹兰亭小学等。全国的文艺工作者在灾区开展了慰问、采风、创作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一大批文艺作品饱含着文艺家们的满腔热血和激情而创作产生。你们的援助不仅给了我们强大的物质支持,也给了我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三年里,四川文艺界也以特有的方式,积极投身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特别是文艺慰问和创作活动,充分发挥了文联组织和文艺工作者的作用。

    一是踊跃捐款捐物。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次日,四川省文联党组立即向全省文联发出《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5月16日,四川省文联组织四川省文艺界人士、文联系统职工捐款32万余元和一批物资。此后,又组织开展机关党员交纳“特殊党费”支援抗震救灾,共收到“特殊党费”5.2万余元。同时,省级各文艺家协会还通过组织捐赠作品义卖、定向捐赠善款及物资等形式积极支援抗震救灾。

    二是大力开展文艺慰问及惠民活动。四川省文联艺术团在地震后的3个月中先后7次组织艺术家深入彭州、都江堰等灾区慰问演出。除此之外,省级各文艺家协会还开展了“镜头见证‘百年牵手,重建家园’灾后集体婚礼”、“少儿舞蹈直通车什邡行”等。2010年是四川省文联百场文艺惠民工程开局之年,我们先后组织了900余名次艺术家,深入地震重灾区广元市、绵阳市等重灾市州的12个县(区)进行慰问、感恩、采风、创作活动。

    三是精心筹划大型主题文艺展演活动。举办了“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摄影展、“‘我们在一起’全国抗震救灾公益设计展”、第六届“春熙放歌——不屈的脊梁”大型演唱会、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晚会、“感恩·重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等活动。

    四是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地震发生后,我们组织了大批艺术家深入地震灾区收集素材,创作了一批电影、电视、音乐、美术、书法、摄影、舞蹈等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地震三年来,全省文联系统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50000多件(部),其中发表、展览、演出、播映25000多件(部),在全国各艺术门类评奖活动中获得奖励的93件(部)。

    五是全力开展羌文化的抢救保护工作。震后我们迅速开展了一系列保护羌族文化遗产的工作。《羌族文化学生读本》于2008年9月7日在京首发。2009年5月20日,由四川省民协协助编撰并最终由中国民协正式出版的《羌族口头遗产集成》在京发布并举行了捐赠仪式。提前编撰《中国服饰文化集成》之《羌族服饰卷》等。

    此次活动,中国文联、全国各文艺家协会、各兄弟省市区文联领导、文艺家们云集四川,为我们传经送宝,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真诚地希望,全国同行们在参观震后重建成果的过程中,对四川的文化建设,对四川省文联的工作,多多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黄启国 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2010年6月拍摄的青川县乔庄镇北井坝全景

感慨万千话重建

—— 全国百名文艺工作者实地参观震后重建成就感言

    冯 远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我是地震后第二次去汶川,尽管在各种媒体报道中看到了有关灾区重建中的巨大变化,但实地参观考察学习,仍然使我感觉震撼。这种变化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可见地方各级党政、一直到最基层的政府,为灾区的重建,在全国各族人民支援和各地的援建下,做出多么大的努力才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我前次去感受到了灾难带给灾区汉、藏、羌等各民族的精神重生,这次去一路感受到洋溢在那些幸存者生活在新家园里由衷的舒心、快意的表情,这令人非常感动。我能想象到各族人民的成果和政府的组织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我相信全国各族人民看到这种变化都会为之振奋。

    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参与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要为他们演出,为他们书写。文艺家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的自强精神。灾区人民抚慰了心灵的创伤,迎来了重生,他们在灾难中重新崛起的精神,应成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动力。文艺工作者可以以这种精神动力为艺术创作素材,转化为精妙的构思,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方式来表现灾区人民重建生活的可歌可泣的业绩,歌颂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伟大祖国好,为这个时代记录下具有历史人文意义的重大变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历史的一部分,从而一直传承下去。

    尚长荣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剧协主席

    我曾两次到四川灾区参加慰问演出,亲眼看见了灾区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生命意志,亲身体会到全国人民无私奉献、全力支援的民族关怀。在灾区恢复重建三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个浴火重生的美丽家园,一个在1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创造出来的史诗般的人间奇迹。

    通过这次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参观学习,我们真切感受到灾区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切身体会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以及全国人民的巨大援助,进一步增强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我们要为创作更多更美好的文艺作品而努力耕耘,以无愧于文艺家的称号,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望。

    季国平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这曾是难以忘却的记忆:8万余生命瞬间逝去,千万个家庭永失至爱!三年后,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破碎映秀浴火重生,水磨古镇换了人间,青山绿水碉楼,商贾游客顽童,好一派熙熙攘攘幸福人间风情画!我惊叹,社会主义中国创造了人间奇迹!

    康健民   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三年前几秒钟让大地震撼,生灵遇难,苍天无语,山河呜咽。今日踏上这块土地,天蓝坡绿,老少同欢,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在地球的东方,中国人——人类的精英创造了奇迹,创造了神话!

    雷 声   《人民日报》摄影部副主任、摄影家

    史诗般的汶川重生画卷再一次证明,尽管我国在前进发展的道路上有诸多困难和矛盾,但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党和政府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依赖、信任和爱戴!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能够心朝一处想,劲朝一处使,爱心向一起汇聚!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没有什么困难能战胜英雄的中国人民!

    刘全和 刘全利   中国广播艺术团著名表演艺术家

    地震后一个月我们曾来过映秀、北川,没想到三年后再来,这里能恢复得这么好,真的是跨越式的发展。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我们感觉到这里的人们幸福指数很高,大家忘记了地震的创伤,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人们的脸上,这真是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奋发向上的精神。在今后的创作中,我们会把这些元素融入进去,一定创作出好的作品。

    唐云来   天津市书协主席

    我是35年前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这次来到三年后的四川震区十分震惊,感慨良多。仅三年时间,5·12特大地震期间惨烈的景象在新建的村镇、县城中已荡然无存,展现在面前的是山清水秀、楼舍俨然、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而35年前的唐山震区,历经十数年也没有改变地震的痕迹,灾区人民住了很多年自建的地震棚。那时候,“文革”还没有结束,“四人帮”极力阻挠抗震救灾,国力疲软,没有外援。虽然也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口号和行动,但那时全国各地都很困难,像四川地震这样迅速涤荡地震痕迹,不可想象。我想,这是我们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祁海峰   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美协主席

    三年后我随中国文联组织的“全国百名文艺家看四川震后重建”活动,怀着敬畏之心,踏上四川这块热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栋栋新建的惠民小区和风格各异有着民族特色的新的建筑,新的建筑上都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人们的脸上洋溢着重建后奋发向上、健康的笑容,受灾的阴霾已逐渐从人们的脸上和内心隐退。这是我们意料之外的。因为灾难的图像在人们的脑海中是难以抹去的,也许需要两代人才能彻底消除灾难的阴影。汶川已成为人类战胜灾难,体现伟大的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战胜自然的革命教育重地,每一个来到汶川的人都能感觉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四川人民好”。

    李春晓   辽宁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这次看震后重建,收获非常大,感受非常深,既受到教育又受到鼓舞,更加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三天来,所见所闻,触景生情,悲喜交加,信心倍增。每当我站在震后的废墟前凝望时,心情就特别悲痛难过;每当我看到一幢幢漂亮的民宅、一处处繁华的市场、一家家高科技企业拔地而起时,心情就无比激动兴奋。但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种情怀始终萦绕着我,这就是灾区人民的感恩情怀;有一种文化始终感染着我,这就是灾区人民的感恩文化。从每一个人的言谈中,我深深体验到灾区人民发自心底的对祖国、对共产党、对人民政府、对人民军队、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感恩之情。在参观考察过程中,我一边看一边听,一边也在想在思考:这种感恩情怀是多么淳朴,这种感恩文化是多么的宝贵。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不就是靠这种感恩情怀的传承吗?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不就是来自这种感恩文化的支撑吗?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中国社会又是多么多么地需要这种感恩情怀,多么多么地需要这种感恩文化。对此,社会各界、每一位公民都应倍加珍惜、倍加呵护,并且自觉践行,学会感恩。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我们应广泛宣传党的辉煌历史和丰功伟业,教育和引导人民永远感恩中国共产党、永远感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刘志超   辽宁省摄协主席

    前所未有的山崩地裂,让这古老的“天府古国”曾经的美好家园变得满目疮痍、片片废墟……是党和国家的号令、四川人民的奋进、大江南北同胞的参与,短短三年,创造了任何一个国家难以复制的奇迹。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表述:“灾后重建中投入最多的是民生,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四川的奇迹,共和国的风范,为我们伟大而光荣的党90周年的生日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礼物。

    杨益萍   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这是一次催人泪下的行程。伫立在大地震遇难者和烈士的灵碑前,令人流下悲怆的泪水;目睹废墟上站立起来的新学校、新医院、新民居,目睹人民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令人流下感奋的泪水;面对堪称人间盛景的生态环境,凝视山水间飘扬的五星红旗,骄傲的泪水盈满了我的眼眶。祝福您,四川;祝福您,祖国!

    乐卫星   安徽省摄协副主席

    汶川5·12大地震以来,我三赴四川地震灾区,拍摄惨烈的地震灾情,反映四川人民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抗震精神,记录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情系灾区对口支援,众志成城,救灾重建的感人瞬间。这次再访四川灾区,所见所闻令我感动、感慨。我除了看到一个崭新的映秀和水磨古镇外,最重要的是,我看到并真切感受到灾区人民不畏大灾的坚强意志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郑彦英   河南省党组成员、副主席,河南省作协副主席

    中国模式的国家体制有无以作比的国家动员能力,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高的效果,达到众手托举的目的。中国人传统美德“仁爱”二字,在援建过程中充分体现,所以援建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可圈可点。灾区人顽强挺立、坚强面对生活的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骨感,令我敬佩。

    刘永泽   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映秀映象:惊浪奔雷花落去,啼莺舞燕春又来。新映秀的华丽转身令人震惊,让我感受中华民族的大爱、大德、大善、大勇。那中国特色的救灾机制、八方支援的爱心关怀、神奇而快捷的建设速度谱就了悲壮而豪迈的时代进行曲,又一次改变了映秀的形象和命运。那崭新的校园、宜居的民舍、现代化的活动中心、温馨的莞香广场、山顶肃穆的纪念碑,都让我倍感欣慰而流连忘返。

    江学恭   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三年重建,浴火重生。四川依然美丽,中国创造奇迹。奇迹中饱含着灾区人民的坚韧顽强,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无疆大爱,挺立着中华民族多难兴邦、百折不挠的民族魂!

    潘嘉俊   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油画家

    三年前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和广东省的140多位油画家们集体创作了饱含激情的巨幅油画《地恸·重生》。三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来到当年的震区,我们的心灵又一次受到震撼。在地震的遗迹面前,我们惊叹自然灾害巨大的破坏力;在灾后重建起来的生活区,我们看到了秀丽的风光中崭新的现代化的美好新家园。当我们看到千千万万幢新建住宅的屋顶上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时,更是感慨良多。这是今日的中国创造出来的奇迹,这是“科学重建,对口援建”方针取得的成功。我打算回去之后整理一下这次搜集到的素材,争取将自己的感受和印象画出来。

    吴东民   中国书协副主席、海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

    参观了汶川县的映秀镇、水磨镇震后的重建情况,我极为震撼,深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和人民是多么的伟大。短短三年,在党中央英明决策指引下,在全国人民无私的援助和四川人民坚强的奋进精神和创业信念下,在废墟上迎着风雨,在余震中抗击灾害,创造出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丰富的精神家园,使一瞬间倒下的汶川在近三年时间里,以崭新的风采站立了起来。一所所宽敞明亮的学校和一排排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和独具优势的旅游环境等闪烁在眼前,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可比拟的,只有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让震后的汶川真正实现“百年跨越”。

    李碧川   贵州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参加这次活动,体会深切:一是倍感振奋。灾区面貌在短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战天斗地的灾后重建精神和速度以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美丽新家园让人倍感振奋。二是倍感责任重大。深深地感到文艺工作在振奋精神、鼓舞士气、促进和谐、推进跨越中所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和使命。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震撼心灵的精品力作,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舆论支持。三是倍增信心和决心。灾区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灾后重建的人间奇迹,我们将进一步号召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学习灾后重建精神和弘扬新时期“贵州精神”结合起来,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状态,为灾区的振兴发展鼓与呼,为贵州加速发展、推动贵州文艺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郑 明   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从悲壮走向豪迈——5·12汶川大地震之三周年所感

    历史将永远铭记/5·12汶川大地震/毁灭了城镇村庄山脊/十万余人失去了生命/灾民悲痛/世人牵挂/举国哀思/人类将永远赞美/5·12汶川、北川灾区/新建的城镇、村庄、厂区/让灾区人民换了人间/灾民高兴/国人兴奋/世人赞美/共产党伟大/社会主义好

    蔡 征   青海省摄协主席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大地在哭泣中度过,广大摄影工作者用影像记录了悲痛的时刻;一千多个日夜的精彩转身,大家又一次用影像的力量将转变传递给世界,并为之感动;在瞬间的永恒中体验了感动、欢乐和幸福,再一次在影像的长廊中彰显了中国的伟大、中国人民的伟大。

    强巴云丹   西藏剧协主席

    中国文联和四川文联组织的这次活动非常好,让我再一次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和感恩教育。我们西藏人民的亲身经历和这次活动所见到的一切,让我们永远铭记中国共产党和祖国母亲的恩情。让我们世世代代记住党和祖国母亲的恩情吧!

    黄道峻   陕西省文联专职副主席

    把悲哀深深地埋在心里,用顽强撑起灾后幸福的生活。用艺术的方式讴歌四川人民不屈不挠的抗震精神,讴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良知和责任。

灾区的人民开始了幸福新生活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