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科委立项资助、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牵头组织开发的第二代仿生皮京胡、第一代仿生皮京二胡和三弦研制成功。这是记者在4月19日举办的仿生皮京剧乐器新闻发布会上得悉的。
与京剧在身段、唱腔、舞美及与现代声光电结合等方面的创新相比,京剧乐器的改良、革新堪称冷门。长期以来,以京胡、京二胡和三弦为代表的传统京剧乐器,其制作要求材质严格,往往采用蟒皮、蛇皮蒙筒敷面。这给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中国乐器协会的数据显示,以2003年的产量为例,全国共生产各种档次的二胡近40万把,而每条成年蟒蛇平均可提供的制琴皮材仅为6到8张,蟒皮资源的消耗十分严重。为此,2005年起,国家林业局通过核发乐器收藏证等方式,专门对蟒皮二胡等乐器实行了市场准入管理。传统京剧乐器材质的改良、革新也被提上日程。
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会长、著名琴师燕守平告诉记者,因为乐器采用蟒蛇皮为制作材料,在出国演出时就曾遭遇尴尬。有的国家动物保护主义氛围很浓,结果琴师在报关通关时常常费尽周折、百般解释才得以通行。他说,在京剧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此次仿生皮京剧乐器的研制成功,不论对保护生态、推动京剧可持续传承,还是对弘扬国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京剧院院长宋官林认为,仿生皮京剧乐器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是用文明的方式,传承和弘扬国粹京剧,传递绿色文明。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则表示,京剧的传承与创新不仅要落实到“戏”本身,也要落实到配套的硬件上,只有确保它与当代社会潮流相适应,才能真正做到传承的可持续。
一直以来,因为蟒蛇皮的南北产地不同,传统京剧乐器从南到北就容易发燥,从北到南则容易发潮,影响了演奏发声的效果。这成为长期困扰许多琴师的“老大难”。据了解,仿生皮材质相对标准化,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执行总顾问刘晓晨透露,经专家鉴定,仿生皮乐器的专业功能已达到了演奏的要求,音色、音质和使用效果均不逊色于传统蟒蛇皮乐器。
据悉,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中国戏曲学院将对首批仿生皮京剧乐器进行推广试用。“仿生皮乐器伴奏名家演唱会”也于4月23日在梅兰芳大剧院举办。京剧名家叶少兰、王蓉蓉、孟广禄、杜镇杰、迟小秋、李海燕、李宏图等及著名琴师燕守平、王彩云助阵献艺。 |